春節期間走親訪友,茶飲必不可少。杯泡之法稍欠火候,此時燜泡實乃上佳之選。僅需少量茶葉、一壺開水,歷經數小時燜泡,便可獲一杯熱氣騰騰、溫潤宜人之茶。燜泡壺的盛行與近些年來蔚然成風的白茶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深諳茶道的朋友皆知,性屬平和,滋味甘甜醇和,適宜煮飲、蒸飲。故而,茶圈在前些年相繼風靡煮茶壺、蒸茶器,喜愛白茶的朋友幾近人手一具。
煮茶抑或蒸茶誠然能令茶湯滋味愈發濃郁、棗香四溢,然而卻離不開電或者炭火加熱,總歸略顯繁瑣。於是,慣於快節奏生活的人們驚覺,以具備保溫功能之壺燜泡老白茶,其口感滋味與煮飲毫無二致,更為便捷,且能夠攜至任何去處飲用,著實堪稱“可移動的茶空間”。正因如此,燜泡壺在廠商與茶友的極力推崇下備受青睞。
讓茶更好喝?
如果你認為燜泡壺僅是蓋碗或紫砂壺的平價替代品,那便有失偏頗了。燜泡壺高溫密閉的特性,致使其不適宜用於沖泡部分茶類,諸如鮮爽的綠茶、細嫩的紅茶以及個別產區苦澀度頗高的生普等。不過,其亦有自身的優勢所在。
例如,持續的高溫燜泡能夠將茶葉內釋放較為遲緩的甜味類物質萃取而出,因而燜泡的老白茶、熟普、古樹紅茶品飲起來口感會更顯甘甜。再者,經燜泡後的茶湯各類滋味會相對均衡,口感亦更為飽滿醇厚。眾多茶友還會於燜泡壺中添入陳皮與老白茶、熟普一同燜泡,賦予茶湯更為豐富的香氣和滋味。能使一些茶更為美味可口,誰又會拒絕這般的泡茶器具呢?
悶茶壺長什麼樣
悶茶壺看起來精緻大氣,手感很好,摸起來非常舒服細膩,不留印子,輕輕一擦就乾淨了。壺蓋有304不鏽鋼茶隔,輕鬆過濾茶渣,分離茶葉與茶湯,茶湯澄澈無渣。壺裡面是這樣的,底部連著一個茶濾,濾網可以旋下來,在裡面放茶葉。
內膽是316不鏽鋼,用著比較放心,這種材質耐高溫、耐腐蝕、抗氧化,用的時間長了還跟新的一樣。很多知名品牌的嬰幼兒保溫杯也在用。 要知道,嬰童產品的材質選用是非常苛刻的,孩子都能用,大人用起來更放心。
讓燜泡好喝的第一步
在六大茶類之中,適宜燜泡的茶需具備用料相對粗老、儲存年份長久、屬於後發酵茶之類的條件,具體而言,即黑茶、白茶和老生茶、紅茶這幾類。倘若為以鮮爽為重的綠茶,則不適宜燜泡,燜泡之後會激發出茶葉中的苦澀滋味。
在適宜燜泡的茶品中,白茶廣受青睞,建議選具有一定年份的老白茶予以燜泡,壽眉為最佳,否則茶湯醇甜的口感將會影響白牡丹以及銀針清新、鮮活的風格。老生茶亦是如此,建議選取存放乾淨達 5 年以上的老生茶,投茶量要少,不然極易燜出苦澀之味,令人難以下嚥。而適宜的老生茶在燜泡之後則會帶來一種強烈且飽滿的醇和之感,其陳香於湯水中留存頗佳,實可謂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除此之外,燜茶壺還有操作方便、長久保溫、攜帶方便等幾大優勢。
操作簡單
使用燜茶壺的操作簡便易行,無需特意關注茶湯的火候,亦不會持續耗電。僅需簡單兩步,便能獲取一壺醇厚茶湯。將幹茶置入壺中,注入開水,蓋好壺蓋,而後靜候成果……
保溫效能好
燜茶壺通常會採用醫用級的不鏽鋼作為內膽,並運用多層鎖溫技術,使茶壺的保溫效能更為出色,亦更經久耐用且有益健康。
燜制一壺茶湯,將蓋子密封鎖緊,能夠持續保溫十幾小時毫無壓力。以燜泡壺攜帶開水至野外,其水溫足以滿足戶外泡茶之需,抑或直接燜制一壺茶攜帶外出,可滿足一日的飲茶需求。
攜帶方便
選擇一隻容量適宜的燜茶壺,其壺身輕巧便攜,出門時能夠收納於雙肩包內,攜帶開水或茶水,皆極為便利。適中的容量能夠使茶葉得以更好地舒展,緩緩浸出滋味,而不致苦澀,燜出的茶湯則更為香醇、濃稠且甘甜。
投茶量的選擇
燜茶與常規的茶葉沖泡量有所不同,其茶水比例約為 1:200 至 1:300,此比例較為適宜。
例如,我們常用的燜泡壺容積為 1000ml,投放 3 克茶葉便足矣,通常能夠滿足 2、3 個人的飲用需求。450ml 的保溫杯則可將投茶量減至 1 至 1.5 克,此量大致為一個人半天的飲用量。然而,具體的投茶量亦可依據茶葉的特性和個人的喜好進行調整。比如大葉種的生普,投茶量適當降低,燜泡時間適當縮短。總體而言,若投茶量過大,便容易致使茶味過於濃郁。
沖泡小技巧
燜泡的步驟與沖泡相去無幾,首先以開水潤茶一次,而後注滿開水即可。通常燜泡約 30 分鐘至 1 小時左右,便可品飲。
續泡時,建議採用“留根法”,即:勿將茶湯全部用盡,留存一半或三分之一的茶湯於燜泡杯中,隨後續水加滿,繼續燜泡。如此能夠規避第一泡剩餘茶湯過濃的情況,同時還能使下一泡的茶湯滋味更為醇厚。倘若為邊泡邊喝的情形,亦可參照上述方式。抑或是飲用兩三杯之後,倘若感覺茶湯過濃,再續滿開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