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小時候的味道,豬肉串真的超美味!”
“還是小時候的味道,開了50公里不枉此行!”
“味道很好,態度很好,店內氛圍很好,下次還會來!”
“沒有一個吳涇人不知道這家店,如果他不知道,那一定不是地道的吳涇人!”
開啟某點評,翻翻世國燒烤的千餘條評論,好評大抵如上。或許,這就是對一家20年老店口碑的最強肯定和褒獎。
一家燒烤店,能讓顧客們重溫起小時候的味道,吸引一些搬離了吳涇的人還時不時回來看看,這無疑會激起很多人心中的疑問,老闆娘難道有什麼秘方?20年堅守的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更激起了小編的探訪欲。
去之前,加了老闆娘肖傳瓊的微信,其個性簽名是:專心專意做好一件事,顧客的信任就是我的追求!看到這句樸實無華的話,其實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
10萬元的冒險之旅
肖傳瓊和老公周世國來自湖北荊州的農村,文化水平並不高的夫妻倆,20世紀90年代末結婚後,像很多內陸省份的年輕人一樣,隨波逐流又毅然決然地南下廣東打工,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們,用現在相對流行的話,就只能進廠“打螺絲”,做著起早貪黑賣苦力的工作。
“在服裝廠幹過,在電子廠也幹過……”肖傳瓊說,兩夫妻在廣州打拼了6、7年,省吃儉用,儘管攢到了差不多10萬元,但心裡始終沒底,“年輕還能幹高強度的活,再老一點呢?”就在他們迷茫時,周世國接到了他叔叔的電話,後者在上海閔行梅隴開餐飲店,建議他們來上海闖闖……
來上海能幹什麼?肖傳瓊完全沒底,但他們很清楚大上海機會多,所以和老公簡單商量後,就買了從廣州北上上海的火車硬座票,“我清楚記得到上海那天是2005年9月25日。走出上海火車站的那一刻,想法反而簡單了,先找一份工作,如果一時找不到,至少手裡有10萬元積蓄,也能維持蠻長一段時間,最壞的打算是不行就再去廣東打工或者回湖北老家種地……”
一串豬肉串的傳承
落腳後,看著叔叔的餐飲店生意不錯,肖傳瓊和周世國也放棄了找工作的初心,萌發了從事餐飲的打算,由於毫無經驗,於是他們選擇了他們認為相對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的燒烤。說幹就幹,他們來到吳涇選址,最終選擇了靠近吳涇永北小區的一個十幾平米的小門面,在2005年的深秋點燃了燒烤事業的第一把火。用肖傳瓊的話說,匆匆上馬,連名字都沒細想,直接以丈夫的名字命名,這就是世國燒烤的起源。
起步,總是艱難的。每天天不亮就去批發市場採購新鮮牛羊肉等原材料,然後自己切塊串好,忙完睡一會,傍晚時分開門營業,或許是經驗的缺失,或許是口味不佳的原因,那個冬天,每晚都冒著嚴寒,卻等不來客人,等來的只有無情的西北風……
“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的營業額就只能做到一兩百塊錢,最低的一晚是120元。”周世國說,比每天虧錢還難受的是看不到希望,夫妻倆開始動搖了,難道真要把老本虧完?再堅持堅持,肖傳瓊一直給自己和丈夫鼓氣,同時也在不斷總結經驗,透過改善烤串列埠味等方法,生意逐漸有起色。
夫妻倆的老實本分和勤勤懇懇,也打動了同在附近只賣鋼籤小豬肉串的一位老人,他的小豬肉串算是吳涇地區“小吃界神一般的存在”。這位老爺爺傳授了不少烤串經驗,尤其是他退休後,就把小豬肉串的“獨家秘方”給了肖傳瓊夫妻倆。“真的非常感謝這位老爺爺的指導和秘方,教了我們很多。”提到老爺子,肖傳瓊夫婦滿是感激。如今,夫婦倆仍和老爺子保持著這份“師徒”情誼,每年都儘可能邀請他到店裡坐一坐,嘗一嘗味道。
某種意義上,肖傳瓊也靠著小豬肉串很快就打了翻身仗,2008年時,她就把前期投入的10萬元本金賺了回來,2010年時因生意火爆,為擴大經營規模,搬到了如今的劍川路店面,同時那年她們還在吳涇買了一套房……時至今日,豬肉串依舊是店裡的招牌,還是很多市民到店的必點爆品。
如今的世國燒烤,早已不再侷限於賣烤串這麼單一了,烤魚、酸菜魚、等等都是店內的招牌,緊緊跟隨食客味蕾的需求而不斷推陳出新。
吳涇就是我的家園
世國燒烤的20年,其實對映的是很多像肖傳瓊一樣的新上海人的20年打拼史。至少肖傳瓊認為,她的事業在吳涇,家也安在吳涇,如果不發生特別大的變故的話,夫妻倆會一直生活在吳涇,吳涇就是他們的家園,對於吳涇的熟悉和認同,已然超過了對自己老家的眷念。
“每年春節期間,我們店會放假停業,讓外地員工回老家過年探親,我們也會回湖北老家。但當春節過完返程開車進了上海收費站後,我總是會想,快了,還有個把小時就到家了……”肖傳瓊說,在他們夫妻心裡,上海的這個家才是真正的家,這麼些年來,他們對自己的身份早已完成了一種重新認定。
過去20年,閔行發生了鉅變。從肖傳瓊剛到吳涇時,周邊遍佈的農田和瓦房,到而今高品質科技時尚城的逐步建成,她是見證者又是親歷者。她說,還想再堅守20年,見證閔行變得更好,見證“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變成真正的世界級科創灣區。
世國燒烤
地址:劍川路163號
營業時間:16:30以後(春節期間不營業哦,別跑空啦)
供稿:閔㻍瑄
編輯:姚怡瑩
初審:高淑婷
複審:林心怡
終審:徐雷冰
轉載請註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