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而博物館典藏著一座城市的本土歷史和文化底蘊。
這個春節,福建各地博物館推出了各式各樣的新春系列活動,本期“福建蛇年春節主題旅遊線路”為大家推薦幾個不容錯過的春節好去處,讓我們在博物館過大年。
世間萬物,唯蛇靈異,它們身形細長,爬行迅捷,往往出沒於荒野草莽、陰暗潮溼之地,透過蛻皮進行生長,有的甚至攜有一副毒牙,給人類及其他物種以極大的威懾感。獨特的生理結構和紅外感知、舌頭探測氣味的特異本領,以及纏繞捕食獵物、蛻皮“重生”、多產多子的生存方式,使蛇成為自然界中極具生命智慧和進化魅力的生物。
公元2025年是中華傳統十二生肖中的乙巳蛇年,福建博物院攜手中國文物報社,聯合多家文博機構,眾籌數百幀靈蛇題材的文物藝術品映像,精選反映蛇文化的院藏文物珍品,擇新春佳節奉展於公眾。
蛇在大自然中潛伏遁形,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卻昂然挺立,盡顯神秘與靈動,時而化身“神祇”,守護人們;時而融入圖騰,承載民族的標識。
蛇,穿行於蒼茫歲月的葳蕤枝蔓,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在傳統與現代交織中散發屬於自己的獨特魅力。它教會我們以敏銳的目光洞察未來,以柔韌的姿態應對挑戰,以堅定的信念迎接希望。
除了特展,福建博物院的常設展“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也很精彩。
以上圖源:福建博物院
以時代發展為縱貫線,全面展示福建從遠古至明清數十萬年的歷程。展覽分為《山海家園 閩之先民》《青銅輝映 禮樂初萌》《越魂不滅 王族世家》《衣冠南渡 閩中隆興》《絲路雲帆 海國雄風》《風雲際會 東西交流》六大部分。
時光走過百年,船政文化愈加璀璨。它展示了近代中國豐碩的歷史成果,孕育了一批有先進思想的愛國志士;它如浩瀚銀河裡的星辰,指引著我們去探索、重溫那段輝煌時光。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承載著船政彌足珍貴的歷史印記和精神內涵。
走入館內,彷彿踏入跨越百年的時空隧道,讓人不由聯想當時中國“師夷長技”的景象。
在中國的廣袤大地上,有一個地方,它既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文化的集大成者,那便是敦煌。而在相隔千里的東南沿海,福建以其獨特的海洋文化成為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視窗,福建船政見證了中國近代的滄桑鉅變。
圖源:遇見福州
1987年,福州市博物館創立於福州市鼓樓區于山大士殿內。1997年,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籌建福州市博物館新館。2000年元旦,福州市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截至2021年,福州市博物館藏品有8014件(套),其中珍貴文物2579件(套)。
博物館佔地面積14.47畝,總建築面積11198平方米,新館的建築風格和裝飾風格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呈內院式佈局,用狹長的內院天井,構成福州古建築的空間特色;又結合使用功能,創造具有福州特色的內部空間。
1月16日,昌吉州文博院主題展覽“情繫中華·愛滿天山——新疆歷史名人展”在福州市博物館正式開展,展覽共展出文物137件套,所有展品均為首次展出。
展覽選取上自西漢,下至民國的40多位歷史人物的事蹟,描繪了一部逾越兩千年波瀾壯闊的西域歷史畫卷。
本次展覽透過不同時期精品文物展示、多媒體演繹、遺址場景展現等多種方式,打造了一場沉浸式新疆之旅。
以上圖源:福州市博物館
文物穿越百年,與你相約,這不僅是一份歷史的留存,更是持續千百年依舊勃勃生機的閩越文化。
莆田市博物館位於莆田市荔城北大道綬溪公園東側,2011年11月開始動工建設,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領銜設計,整個館外觀猶如一柄如意。
莆田市博物館擁有館藏文物1萬多件,藏品型別有陶瓷、青銅、玉器、竹木雕件、石器、書畫等,品類齊全,其中三級品以上珍貴文物1378件。
1月3日,由莆田市博物館和廈門市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愛蓮·敬廉——文物話清廉特展》在莆田市博物館A館一號展廳開展,共展出文物119件/套。
《愛蓮·敬廉——文物話清廉特展》借用《愛蓮說》這一千古名篇,展示館藏“蓮花”題材文物,讓文物說話,講述愛蓮即敬廉的故事,利用“蓮”與“廉”的諧音,巧妙闡釋反腐倡廉的主題,讓觀眾感受“蓮”的美和“廉”的可貴,引導觀眾識蓮、品蓮,進而悟廉、敬廉。
以上圖源:莆田市博物館
300多年前,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給康熙皇帝寫了封信,並贈送了一塊凝聚巧思的懷錶……現在,兩個帝王“惺惺相惜”的信物,在廈門鼓浪嶼就能看到了!
1月20日,34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亮相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拉開了“龍與百合花的相遇——康熙時期的中法宮廷交流”特展的帷幕。展品包含琺琅器、西洋藥油、科學儀器、數學工具、鐘錶等豐富多樣的型別。
從17世紀下半葉開始,在康熙皇帝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努力下,以紫禁城和凡爾賽宮為中心,兩國之間架起了東西方文明溝通之橋,造就了一段文明交流互鑑的佳話,為世界不同文明和諧共處樹立了典範。此次展出的這些文物是瞭解這一時期中法關係和科學藝術交流的重要物證。
在此次特展中,一塊銅鍍金殼開光人物像懷錶是非常具有代表意義的展品。該懷錶清代一直儲存於故宮養心殿,此次是其三百多年來第一次“走出”故宮。
懷錶製作精美,外面為黑鯊魚皮表套,錶盤中心是金色百合花圖案,為法國王室標誌,錶殼中央開光處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像,機芯內擺輪保護罩處,鏤雕了一條中式五爪行龍,夾板上有製作工匠和產地款識“THVRET A PARIS”。
此外,路易十四寫給康熙皇帝的信,也以展板的形式在展覽現場呈現。
此次展覽,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還將培訓講解員對文物進行深度解讀,並開發相關文創產品和社教課程,舉辦講座等,提供各種展覽配套服務。
以上圖源: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
三明市博物館成立於1986年秋,新館於2012年11月20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新館佔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26平方米,展廳面積7000平方米,館藏文物三千餘件。2018年9月,經中國博物館協會決定同意三明市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博物館設有《客家祖地》《三明市中央蘇區革命紀念館“風展紅旗如畫”主題展》兩個固定展廳與一個臨時展廳。
在“風展紅旗如畫”主題展中,你會看到三明何以成為中央蘇區重要組成部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寧化、清流、歸化(明溪)、建寧、泰寧、將樂、沙縣、大田等地,曾留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進行偉大革命實踐的足跡,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中的8位和共和國180多位開國元勳也曾在此戰鬥生活。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三明人民前赴後繼英勇鬥爭,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豪邁壯麗的革命篇章,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作出重大貢獻,付出巨大犧牲。
“客家祖地”展廳陳列從三明地區史前文明的曙光,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各個時期中原漢民南遷入閩,篳路藍縷的創業程序。展覽將客家民系的形成發展和客家民俗的獨特內涵全景式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家家戶戶歡天喜地
大街小巷年味正濃
這個蛇年
邀上家人好友打卡博物館
感受福年韻味
用文化為春節添彩
暢遊八閩平臺
cybmflxx
漳州文旅
廈門文旅
綠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時福建
ssfj2023
轉載請標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