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點,蘇紅軍像往常一樣開啟了他的晨練時光。2月4日,在送走又一批客人後,作為“小院日記” 民宿的主理人蘇紅軍終於有了片刻閒暇,他來到院子裡,精心修剪著花草。這是他紮根華漕鎮趙家村的第四個年頭。
今年春節,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去往美麗鄉村“租個小院過新年”。蘇紅軍經營的小院日記在這個春節“一房難求”。
春節滿房
鄉村年味引客來
“春節七天,八個房間全部訂滿!” 蘇紅軍一邊說一邊給自己磨了一杯咖啡。然後走到大玻璃窗前坐下,看著窗外綠植搖曳生姿,頗有一番都市山居的感覺。
春節那會,住客們都圍坐在一起,又是唱歌又是玩遊戲,煮著茶、包著餃子,熱熱鬧鬧地感受著鄉村濃濃的年味。“像我家除夕當天預約的客人,都是提前一兩個月就下單預訂我們春節的住宿。民宿包棟過年價效比高,一棟只需4000元左右。來的客人大多是上海本地及周邊城市的,還有人專門從莘莊趕來,就為了在這兒過個不一樣的年。”蘇紅軍介紹。
“小院日記”所在的趙家村只有他們一家民宿,沒有城市裡的車水馬龍,也沒有過度商業化的喧囂,只有寧靜的鄉村風光,吸引了不少想遠離都市紛擾的人。來自杭州的李女士一家便是其中之一,她回憶道:“一走進這兒,城市裡的嘈雜瞬間消失,清新的空氣,充滿農家氣息的小院,一下子就把我們的心給留住了。”
記者採訪蘇紅軍時,他正在清洗從菜地裡摘來的青菜,準備為住客們做一頓豐盛的午飯。“我們民宿的客人,就是來感受這種農村的質樸自然,這鍋排骨湯,我熬了將近三個小時。”蘇紅軍說,民宿的蔬菜都是自己種植,客人吃的不僅是新鮮,更是“自己種”的那份踏實。
從時尚圈到田園間
老民房重煥新生
“70後”的新上海人蘇紅軍,在上海華漕已經生活了三十餘載。他曾經在時尚行業摸爬滾打,當過20年的國內高階女裝上海地區負責人,然而,四年前,他偶然踏入趙家村,白牆黑瓦的老宅、蜿蜒的蘇州河道,擊中了他內心深處對這種寧靜的生活的嚮往。
“那時候我就在想,人生的下半場該換個活法了。”他笑著回憶,隨即辭去穩定的工作,跑到閔行的鄉村裡租了3幢老民房,自己從零開始設計、打造一座“小院日記”。
當同行們忙著在時裝週搶訂單時,他戴著草帽蹲在工地,和泥瓦匠研究怎麼保留老宅的氣口。有一次,他偶然淘到一扇古樸的老木門,腦海中瞬間閃過一個創意:將這扇老木門改造成一張獨特的桌子。於是,他拿起工具,切割、打磨成一張紋理獨特的桌子。蘇紅軍笑著說:“找工人做,總覺得少了那份原汁原味的感覺,只有自己動手,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和意義。”
城裡人總說詩與遠方,真正的詩意在田間地頭。蘇紅軍把時尚理念融入鄉村美學:原木色的大門,硃紅窗欞與黛瓦相映成趣,屋舍錯落有致,獨立的造景花園裡,鳥鳴陣陣。改造後的八間客房,每間都藏著設計密碼——竹編燈罩透出的暖光、土布床品上的蘇繡緄邊。面對越來越多的住宿需求,蘇紅軍透露第五期民宿正在策劃中。
在蘇紅軍看來,“小院日記”不僅是一家民宿,更是他人生的新探索。從過去那個在市區忙碌奔波的時尚達人,到如今享受鄉村慢生活的民宿老闆,他的生活節奏發生了轉變。起初,他確實有些不適應,但漸漸地,他與當地樸實善良的老百姓打成了一片。
多元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民宿火爆的背後,是趙家村“美麗經濟”的崛起。作為“蘇州河第一村”,這裡已形成王圻故里展陳館、前灣角森林營地、呦呦森林親子樂園等文旅矩陣,還入選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蘇紅軍與村委聯手打造“吃住玩一體化”服務:客人可體驗野炊篝火、帳篷露營,或在新建的鄉村電影院觀影。
“鄉村振興不能只靠情懷,得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閉環。”蘇紅軍透露,在經營過程中,蘇紅軍結識了眾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拓展鄉村產業。半年前,他與夥伴在鹿鳴影苑旁開設集裝箱咖啡店“零林靈咖啡館”,豐富了鄉村業態。
如今,這群“美麗合夥人”計劃在民宿周邊建設遊樂場,增設蹦床、卡丁車、特色燒烤區等,為客人打造全方位的休閒放鬆空間。同時,針對趙家村周邊遊玩設施不完善、村口到民宿距離較遠等問題,也有了應對方案:停車場建成後將配備短駁車,方便客人出行。
四年來,他一心撲在民宿的經營上,面對諸多質疑和困難,他從未動搖過。“很多人都說,在鄉村開民宿太難了。但我就想為自己的人生做主一回,一定要幹出點名堂來。”如今,“小院日記”不僅有了回頭客,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趙家村的鄉情魅力。趙家村黨總支書記馬明表示,村裡正探索靈活用地政策,為民宿、農耕、親子等產業騰挪空間,“要讓遊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這裡裝的不是客房,也是另一種可能的人生。” 蘇紅軍站在新規劃的第五期民宿工地上,身後是搖曳的竹林。他說,只要腳踏實地,不斷開發新內容,“小院日記”在助力美麗鄉村經濟發展的道路上能越走越遠……
記者:毛海萍
初審:方佳璐
複審:姚怡瑩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註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