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上廁所的時候沖廁所嗎?
小編了解到,不少小夥伴 喜 歡在如廁中途沖水
原因很簡單:讓臭味少一些
但該話題卻分析說,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不健康的做法
主要原因在於
馬桶的水在旋轉的時候
水滴會濺起來
包括向上的氣體都含有病菌
如果不小心濺到下身
還可能會引起泌尿系統感染
網友們給出的 理由也是五花八門, 等不住太臭;
便便時間長,不衝受不了; 量大怕堵馬桶;
習慣了,還不止衝一次
馬桶怎麼衝才科學? 便便太臭正常嗎?
不能暢快地拉便便怎麼辦? 請捏住鼻子繼續看
01
開蓋衝馬桶真的會“糞菌飛濺”嗎?
先說答案:會的。
衝馬桶時會噴濺出來的東西,其實可以用大家比較熟知的一個詞來形容——氣溶膠。
專家介紹,衝馬桶時,周圍的空氣中就會充斥著大量隨著沖水而釋放的微小液滴,這些液滴被稱為氣溶膠羽流。
這是因為在沖水時,馬桶產生了一股強勁的向上氣流,有實驗顯示,這些氣溶膠顆粒可以在空氣中以每秒2米的初始速度迅速噴射出來,在8秒內達到馬桶上方1.5米的高度。
這些能量充沛、飄浮在空氣中的顆粒主要是向上或向後移動,但它們的運動是不可預測的。
甚至有可能懸浮在空氣中長達幾小時,進而汙染牆壁和衛生間內的其他物品。
還有一項研究表明,開蓋沖水後,廁所環境中被檢測到的細菌濃度可達關蓋沖水時的12倍之多。
因此,上廁所最容易接觸病毒和細菌的時刻,往往不是在坐便或蹲便時,而是沖水時。對於衝馬桶這件事,專家多數還是建議沖水時最好蓋上馬桶蓋。
既可以確保噴濺物不會噴濺到馬桶以外,又可以避免接觸可能含有病菌的氣旋。
02
“蹲坑”沖水比坐馬桶衝乾淨?
事 實恰好相 反
一些小夥伴認為,蹲便看上去沒有身體接觸,感覺要比坐馬桶乾淨一些,其實結果恰恰相反。
蹲便往往採用直衝式沖水,其產生的氣旋高度甚至可以達到一人高,水滴飛濺範圍更廣,細菌數遠高於馬桶。
而坐式馬桶一般採用虹吸式沖水,飛濺情況相對會好很多,不過,虹吸入下水道時也會產生氣旋,所以還是可能濺出一些細菌。
曾有人做了一個實驗進行對比。
研究人員在沖廁所的水中加入熒光素鈉,在坐廁和蹲廁的上方放置玻璃板,透過調節玻璃板的高度來了解沖水時的氣旋高度。
透過觀察玻璃板上的熒光素鈉,來判斷廁所水珠飛濺的情況。結果如下表:
所以總體上來看,雖然沖水時都會濺起糞便微粒和細菌,坐便還是比蹲便更加乾淨衛生。
醫生還特別提醒,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等患者應儘量避免用蹲便。即便是外出時,最好帶一個行動式馬桶凳,就可以把蹲便器改成簡易的坐便器,以減少因蹲位導致上半身血壓突然上升產生的意外。
此外,使用蹲便時,膝關節長時間負重,會誘發或者加重膝關節損傷。孕婦、老人以及肌肉力量不足、關節損傷的人群,建議選擇坐便。
03
便便太臭,是腸道出毛病了嗎?
人的腸道內有超過100萬億個細菌,其中一部分會隨著糞便一起排出體外,正常糞便是由3/4的水分和1/4的固體物質組成。
這些固體物質中大約30%為“戰死糞場”的腸道微生物群,30%為未消化的食物與消化液、脫落上皮細胞混合而成的物質,10%~20% 為無機物,2%~3%為蛋白質。
腸道內的微生物群,可以輔助食物消化、防止病原體入侵。食物在其發酵作用下,產生二氧化碳、氧氣、甲烷、硫化氫、硫醇等多種氣體,相互融合形成帶味腸氣,還能產生糞臭素、吲哚等代謝產物,在其薰陶助力下,讓糞便“別有風味”。
正常時,糞便氣味會因膳食種類而異,強度由腐敗菌的活動性及動物蛋白質的量而定。素食者味輕,肉食者味重。
此外,大便的氣味還能反映腸道菌群的狀況,如果氣味較淡,一般說明有益菌佔有絕對的優勢。此外大部分老年人糞便的氣味偏臭,這是因為老年人消化系統功能較差,吃的蛋白質很難被完全消化吸收,在大腸裡被有害菌腐敗,產生很多氨類物質。
而如果腸道內有害菌大量繁殖,分解蛋白質和脂肪,就會形成大量有臭味的物質,導致大便臭氣較重。
有意思的是,由於人體缺乏某些消化蛋白酶、某種食物的攝入過多等原因,胃腸道的加工不一定能完全洗滌清除食物本身的氣味,因而食物殘渣中依然可能留有味道。
比如過度攝入榴蓮或蒜類,就有可能真的排出帶有榴蓮味或蒜味的大便。
不少小夥伴會因為大便的臭味自己都難以“消受”而中途衝馬桶,事實上,正常的糞便本身會帶有些許臭味,但通常不重,即便有時排出的氣味較重,一般在短時間內就會消退。
而如果大便出現異常臭味,甚至惡臭難聞,可能提示胃腸道出現了疾病。
例如,魚腥臭味大便可能提示阿米巴性腸炎;
酸臭味大便可能出現於脂肪酸分解或糖類異常發酵性疾病;
惡臭味大便可能提示慢性腸炎、重度痢疾、消化道大出血、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等胰腺病變、結直腸癌。
大便氣味可能成為提示消化道健康的“晴雨表”,但需要注意的是,僅憑大便有臭味與無臭味,無法直接判定是否與腸道健康相關。
即便是專業人士,仍需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表現、糞便顏色或性狀等引數、糞便檢測、結腸鏡等影像學檢查結果,才能對疾病作出正確診斷。
04
怎樣才能讓排便暢快一些?
還有不少小夥伴是因為排便不暢、時間長,因此習慣中途衝馬桶。那麼,怎樣才能避免這些“腸”見問題,暢快地拉便便呢?
醫生介紹,除了及時治療胃腸道疾病、保持腸道健康,還要有健康的生活、飲食和運動習慣,這有助於保證大便頻次、預防便秘和改善腸道菌群失調。有以下幾個竅門:
1、最先要說的一點:上廁所別玩手機。
上廁所時玩手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大腦中樞對排便傳導神經的指揮受到干擾,這樣會容易忽視“便意”,導致“便意”延長,久而久之就會人為地造成便秘。
健康的排便習慣應該是不論蹲便與坐便,每次5~10分鐘內解決,排便時間一長,痔瘡、直腸粘膜鬆弛等隱患就會找上門來,所以不要帶手機或是書本等進入衛生間,儘快上完廁所。
2、排便的正確姿勢:大腿保持半屈
一般來說,蹲便時,肛門周圍肌肉放鬆、腹壓增大,有助於順暢排便。坐便時,人們會不自主地用力屏氣,特別是便秘患者。
用力排便時間過長,罹患痔瘡的風險更高。
因此,只能坐便時,馬桶高度要以大腿保持半屈狀態為宜,或者可以選擇在腳下踩一個小板凳,上身前傾,這樣就可以模擬蹲便的姿勢,有效解決坐便時腹壓低的問題,而且這時直腸肛管角更有利於大便的排出,加快排便速度。
3、排便的最好時機:晨起或餐後兩小時內
對於排便不太順暢的人來說,把握恰當時機也很重要。晨起的起立反射,有利於促進大腸運動和產生便意,起床後就上廁所,或者早餐後20分鐘排便是最佳時間。
另一方面,進食容易誘發排便反射,有利於成功排便,因此,也推薦在餐後2小時內嘗試排便。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有便意就要去上廁所,不要習慣性憋著,憋住的便便通常會回到結腸,可能會變幹變硬,從而引發便秘。
4、足量飲水、吃動平衡、均衡膳食
足量飲水:正常男性、女性每日的飲水量分別為1700ml、1500ml,足量的飲水可以防止大便乾燥。
堅持鍛鍊:每週應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累計 150 分鐘)的運動,如慢跑、健步走、騎腳踏車等。
均衡膳食:控糖限酒,少油少鹽,不暴飲暴食,多吃膳食纖維,包括谷薯類(200 克/天~300 克/天)、新鮮蔬菜(300 克/天)和水果(200 克/天~350 克/天)。每週最好能吃 300 克~500 克的魚,蛋類和畜禽肉300克~500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