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最後一次出差,坐著高鐵去北京。
難得能名正言順地“自閉”幾個小時,不用回微信,不用被迫營業一直說話,可以靜靜看書寫稿看劇,哪怕發呆都很舒服。
鄰座是一位老外,我一點兒也沒想和他產生什麼交集,沒想到發車後不久,列車員過來推銷高鐵模型。
這位老外饒有興致,無奈列車員和他語言不通,誰也沒法把誰講明白了,但是,他們倆都特別鍥而不捨……
我終於忍不住,還是張開嘴助人為樂了。
01
老外詢問,這個高鐵模型是什麼意思?當我翻譯給他說,這是中國速度的代表,他就立馬下單了。
圖源:中國鐵路 實在沒好意思拍照
下單完畢,我就立馬切換到了“自閉”模式。直到列車員又來推銷其他紀念品……我又自動助人為樂……
這個老外特別有意思,基本上只要帶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列車員送來一樣,我就翻譯一樣,他就毫不遲疑地買一樣。
我剛想閉眼睛睡一會兒,一睜眼,突然發現頭上有位列車員,特別開心地說,她醒了,她醒了,小姐,你能翻譯一下嗎?
我還以為在做夢,就看到老外手上拿著龍年紀念幣。好嘛,這可是第四次了。
圖源網路,就是類似的龍年紙幣
這是要在高鐵上置辦年貨啊?我這回是實在沒忍住,多問了幾句,你是哪個國家的啊?為什麼要買那麼多中國紀念品啊?你已經買了很多了。
只見老外猛地坐直了身子,一雙藍汪汪的大眼睛堅定而深沉地注視著我,吭哧吭哧憋了半天,一字一字憋出一句中國話:我愛中國!
“好!”話音剛落,隔著走廊的北京大爺立馬起立,高聲喝了個彩,給老外一個大拇指。
然後大爺指著老外捧在手裡的龍年紀念幣,開始給老外講述龍年對中國人的意義:龍其實不存在的,但是咱們中國人都相信龍,我們這裡,這裡,都有龍的血脈。
大爺字正腔圓意氣風發地說完,還特別自豪地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心裡估計有點奇怪,這老外怎麼還沒有跳起來鼓掌,突然反應過來 老外聽不懂,立馬探出腦袋和我說,姑娘,你和他說,趕緊得!
當時的我啊,本來還在偷偷琢磨,這個場面我好像也不尷尬吧。
被大爺一召喚,完完全全就復現了當年上課走神, 突然被老師點名時那種連滾帶爬的心情: 幾乎要從高鐵座椅裡蹦起來翻譯,一邊回憶著大爺剛才都說啥來著,我沒有哪句漏了吧……
一邊看著大爺對我和老外關切的眼神,時不時還囑咐我: 姑娘,你說明白了嗎?你可得說明白啊!可不能丟了咱們的臉。
民族自豪感當前,我直接從自閉切換成了社牛,拿出了自己當年高階同聲翻譯的能力,不僅一字不漏地全部翻譯完,還手舞足蹈地加了一點自己的闡釋。
老外聽得興奮無比,一個勁地用中文說,謝謝。對於自己收穫的戰利品更加喜歡,也對著我和大爺豎起大拇指,拍拍自己的胸口:我也相信龍的存在,我也是龍的傳人!
02
這真是一次特別美好的旅程!
來北京的第二天,我去了首都圖書館,受邀參加《中國民間神話故事繪》系列的圖畫展,並且和主編王志庚老師進行了一個對談。
這套書我一個月前在咱們公號進行了推薦,一年多前見到這套書的數位稿時就很喜歡。做了這麼多年的閱讀推廣人,我太清楚了,這套書不是“流量書”,註定不是“暢銷書”,但我毫不猶豫地想要做首發推薦。
對談的主題是我提議的,名字叫《抓住民族的根,才能擁有面向未來的能力》,這句話就涵蓋了我推薦這套書的目的。
而前一天高鐵的這個小插曲,一下子更讓我感受到了,文化自豪對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
我相信這四個字對很多人來說有點遠,很抽象。但我是真正感受過的。
小D 6歲前都在紐約生活,我們住在曼哈頓上西區,那邊華人並不多,小D一直是他們幼兒園唯一的亞洲女孩。
小D性格慢熱,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有點社交焦慮。三年多前,我們回到了祖國,沒想到她竟然慢慢自信開朗起來了。
我問她,還記得小時候在紐約和人打交道會緊張嗎?為什麼現在就不那麼緊張了呢?
那時剛過7歲的她,想都沒想地和我說,因為這裡的人長得都和我一樣,我不會在spotlight下(聚光燈)。
哇,就是那一刻,“文化認同”這四個字如此直觀地打在了我的心坎上。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我如飢似渴地在挖掘中國原創繪本,出版社的老師們都知道,我每次拜訪都會重複一句話,原創繪本,原創繪本,我願意透過我的平臺幫助更多本土作者被看到。
當我們都希望可以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擁有和世界對話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不能忽略“文化自豪”和“文化認同”。
03
這幾年出版市場特別難,一味追求低價打折和一味強調功能性(功利性),成為了主旋律。為了適應市場,也出現了很多追求低價,快速拼湊的書籍。
我沒有資格來品評這些現象,但我卻會深深擔憂,害怕我們的孩子接下來再也讀不到那些花時間做的“慢”書,害怕優秀的出版人和作者慢慢都轉行了。
《中國民間神話故事繪》這套書花了足足3年的時間,每一本都是出自我們國家著名的寶藏繪畫大家。
《雷神》的畫者,之前專門為我們錄了創作想法
第一次接觸到這套書的數位樣,我想都沒想就和出版社說,你們用心做書,我竭盡全力推薦,真的就是 發自本心地希望支援這樣的原創匠心好書。
小D上小學後,我有個規矩,非特殊情況週末不出差,但這次我破例週末出差來北京一趟,只為再次宣傳這套書。
說這些並不是想表揚自己,其實這一切也都源自我的私心:作為一位小學生的媽媽,我認識到傳統文化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功利一點來說,光看語文新課標裡面,傳統文化的佔比就逐年上升。而更長期主義來說,就是我開頭提的主題,抓住民族的根,就是最好的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而我做的,只不過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這樣一群匠心的出版人/作者,一點點的支援,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更好的內容,為了我們的孩子。
04
回過來說說,除了考試要考,為什麼傳統文化那麼重要呢?
這些年,大家都在談“教育內卷”,這件事的本質就是,未來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大部分人都明白,過去依賴的路徑不存在了,所以焦慮了。
那我始終覺得,當機器/AI越來越發達的時候,教育的重點就需要保護好孩子的“人”性。
什麼是“人”性,那就需要回歸到我們這個民族發展的根上。
民間神話,這是上古時代就開始,我們老祖宗口口相傳的故事。這些故事裡就承載著我們這個民族最質樸的,但恆古不變的價值觀。
比如《雷神》,哪怕我們的孩子已經懂了雷電怎麼形成,讀完這個故事,我相信不管是我們,還是孩子,都會相信,不能做壞事,不然會被雷劈。
再比如《和合之仙》、《五穀之神》,我想沒有哪個民族的文化會如此敬畏土地,崇尚和氣了吧?
這些是根子上的“價值觀”,也是構成我們“人之為人”最根本的土壤,是需要被傳承的。而這些東西,空洞地說出來就容易成為雞湯,讀這樣的神話故事,才是潤物細無聲地浸潤。
那還有什麼是“人”性?那就是審美和感知力。
我和大家一樣,最初給小D讀的繪本都是歐美的,她從小接觸了很多西方審美的薰陶,包括如今在上海,我們看得比較多的也是類似《遇見達利》這樣的展出。
並不是說這些不好,但是審美的培養最關鍵的是需要多樣性。
這套書一共15本,邀請了17位我們中國的寶藏繪畫大家。開啟這套書,呈現給孩子的儼然就是我們中國繪畫的近現代史,結合陝西剪紙、融合敦煌壁畫,等等各種藝術表現形式。
我很早就和大家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那麼審美也是需要開啟多元化。
最後,“人”性就是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視角。
這些年大家都在說“見世面”,我始終覺得,見世面並不是去見“更貴”的東西,而是去見到和我們日常接觸不同的那一面。
一個孩子從小需要多去見到事物的不同面,那麼我們相信,不管未來如何不確定,變化如何激烈,他都能非常淡然地面對,因為他從小就明白,事物發展本來就是很多面。
我並不是說這套書就是“完美”,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套書,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被允許有主觀的評價和喜好,但作為家長的我們千萬不要用自己的喜歡,人為干預剝奪了孩子的判斷。
如果我們可以足夠開放,那麼孩子看到的世界就能足夠廣闊。
面向未來,他也不會急於站隊,更加不會因為自己的“傲慢”而不接受新鮮事物。
機器是根據預設程式按部就班,但“人”的厲害之處就是可以始終保持開放,保持好奇,保持體驗。
05
前幾個月,在2023 INCLUSION外灘大會上,麥肯錫中國區主席就闡述了他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最新觀察,提出了:“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他表示,中國市場蘊藏巨大發展機遇,上個十年最有潛力的國家是中國,下一個十年仍然是,全球沒有任何市場能夠替代中國市場。
這也是我深刻堅信的,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那麼對我來說,未來,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會具備和世界對話的能力和機會,那我就特別希望,小D和我們每一個孩子,都能講好中國的故事。
就如我在高鐵上,看著那位50多歲的老人侃侃而談中國的龍脈那樣,自信又有魅力。
大J叨叨叨
昨天的留言,我選了“幸運的Nicole_Chen”獲得蓋亞·安德森貓咪天氣瓶。 我們認真體驗,認真推薦,大家真能用起來是最開心的事!
天冷了,人間卻還有溫暖,也藉著這個貓貓祝福每一個為世界送出一點愛的人,希望你善良的閨蜜收到禮物會開心快樂一整年哦~ 小助理已經在後臺聯系你了,記得來領獎哦!
覺得文章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