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窈窕媽媽,點選關注我
作者:朵媽和她自己
來源:朵師傅闖黃莊(ID:HaiDianDuoMa)
他叫楊鵬,21歲,白白淨淨,目光溫和,仔細看好像還染了頭髮,要不是穿著工作服,坐在車間裡,和普通大學生沒什麼兩樣。
因為家庭的原因,楊鵬初中剛上完就進廠打工了。
上班第一天,他被安排在最不好做的工位上,一天下來手都是抖的,連碗都端不住。
其實即使是現在,工作時受傷流血也是家常便飯。
簡單包紮一下就繼續工作了,因為流水線不能停,自己完不成要扣錢,還耽誤別人的時間。
卡姐最近看了一個非常扎心的紀錄片《十八歲的流水線》,講述了一群十八九歲在工廠裡打工的年輕人的生活。
別人的十八歲還在校園裡學習,他們的青春卻在流水線上被打磨鍛造。
這部紀錄片拍於2016年,劇中的採訪物件都是當時只有十八九歲的95後。
為了真實記錄,導演走訪了東莞、惠州等地的工廠,影片拍得非常真實,從頭到尾都很平靜,但是平靜之下更令人痛心。
就像片中,記者問楊鵬:“你找物件了嗎?”
楊鵬說,以前談過一個,後來見過雙方父母。我去過老家,她父母說太遠了沒同意,就算了。
這些話,楊鵬說起來語氣淡淡地,沒有遺憾,更沒有難過。
生活就像剛才劃傷他手的那把銼刀,已經把他磨得非常懂事,認命了。
楊鵬所在的工廠是家造音響的電子廠,在東莞的大嶺山。鏡頭掃過街道,滿地垃圾,塑膠袋在風中打轉。
路邊是成片的各色招牌,大紅的顏色辣眼睛,
在一個檯球桌邊,我們遇到了第二個採訪物件,19歲的申才金。
他打桌球並非因為喜歡,按他的話說是:“沒有別的什麼玩的地方,這邊到處都是桌球,不玩桌球幹嘛呢?”
申才金輟學後不知道幹嘛,先在工地上幹了一個月,掙了5000多塊。工地的活兒太累了就進了廠子,當焊工。
這是他住的地方,屋裡的傢俱只有兩張床,一張用來睡覺,另一張用來放東西,堆滿了衣物。
平時申才金喜歡玩電玩,看網上的連載小說,最近他在追一個叫《完美世界》的小說,據說楊鵬也喜歡看。
當記者問他:“將來有什麼計劃嗎?”
他說:“先打一年工吧,以後再說。”
記者又問:打完這一年工以後呢?
他說:“沒想好。”
工廠裡,像申金才這樣想的年輕人很多,他們既不想在工廠幹下去,又不知道未來要往哪裡去。
廣東女孩楊玉金說:“我去年來過,後來不想幹就回家了,可今年又過來了。”
所以工長上班前點名,經常一連叫三四個人的名兒,都沒人應。工長也不奇怪,大家更不奇怪,不來很正常。
因為流水線上的工作,哪個十八九歲的男孩女孩會喜歡呢?日復一日幹著枯燥重複的工作,看不到前途,有的只是工傷、加班、背井離鄉。
這天,工長通知大家全體加班4小時。
吃午飯了,食堂好像在一個倉庫裡。這頓飯有三個菜,兩個大盆是蔬菜,另一個小盆可能是肉,裡面有很多辣椒。
吃飯的時候,楊金玉一直和同事說:“還在四天,還有四天……”
原來還有四天她就可以回家了。
記者問她:你還回來嗎?
“不回了,不想待在這裡,這裡不好玩。”
楊金玉她很顧家,回家前給老家寄了一大包快遞,有新衣物,還有一隻玩具狗,可能是給家裡弟妹的。
她是個愛笑的姑娘,也許是因為知道自己笑起來好看,也許是要強,不願別人知道她的脆弱。
但是,當她和記者聊起想掙了錢給家裡蓋個房子,記者問:在你們那邊蓋個房子需要多少錢?
她把頭埋下去,哭了。
這些在流水線上的男孩、女孩,他們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計劃,都是幹完這一年,幹完這幾天再說。可是一年以後呢,回家以後呢?
是不是像楊金玉一樣,回家後也沒有出路,還是要再到廠子裡來打工?
既不能接受眼前的生活,也無力改變現狀。所以,問到將來的計劃,都是淡淡的一句不知道。
還有乾脆什麼都不想的,這小哥兒倆說:工作不就是為了耍嗎?
玩到沒錢就來做幾個月工,再去玩。
十八歲本該是充滿夢想,對生活充滿渴望,最有拼勁的時候,但是他們在流水線上已經被磨掉了鋒芒,被壓平了稜角。
最可怕的不是窮,也不是沒學歷,而是失去了對生活提出要求的勇氣。
楊鵬不敢想物件能不能處成,申才金用追網路小說來填補生活,楊金玉面對夢想時,愛笑的她突然就哭了……
在一道道工序井然,分工明確的生產線上,他們的十八歲無聲無息地失控了。
這部紀錄片由於非常寫實,留言區引起了大量共鳴。
有時候我們覺得學習很苦很累,可唯有看到了生活的真相,才會懂得學習的苦是,苦盡甘來的苦,學習的苦是讓你遠離生活苦難的苦。
還記得熱點事件“清華樹洞”嗎?
一個在清華讀書的貧困生,每月只有400元的生活費,生活極為清苦,卻自尊自強,努力學習勤工儉學,還資助4名孩子上學。
他的事蹟看哭了無數人,從他貧寒的衣食住行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寫的人。
從他的事蹟中我們更得到一種力量,照亮自己的前路,增添了一份不畏風雨的勇氣。
同樣是來自貧困地區的青年,為什麼有人可以活成榜樣,有些卻像《十八歲的流水線》中的那些孩子一樣迷了路。
我覺得就是教育,教育可以給孩子知識、本領、眼界、學歷,讓他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受人尊重,更可以帶給孩子自尊自信,催人上進,不怕困難。
《十八歲的流水線》裡的孩子,他最缺少的還不是學歷,而是教育所給人帶來的希望,和一種在困境中奮發向上的信念。
這部紀錄片的結尾我非常喜歡,它留了一個光明的尾巴。導演讓每個工人對著鏡頭說:我是誰,我將來想做什麼……。
一個個年輕的面孔對著鏡頭大聲說:
我叫XXX,我想給我爸媽掙錢。
我叫XXX,我想當設計師。
我叫XXX,我想當個老闆……
教育可以點亮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明燈,在漫漫人生路上,不管身處何地都要找到自己,發現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卡姐覺得,我們每個家長都應該看看《十八歲的流水線》,這部才29分鐘的紀錄片讓我明白了,為什麼要讓孩 子好好學習。
第一,只有好好學習,孩子才會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第二,只有努力學習,我們才能建成更好的社會,讓每個人的十八歲都不再經歷流水線。
• End •
作者:朵媽,北京晚報教育專欄作者,豆瓣親子專欄排名第一。有趣的媽媽會發光,媽媽不開心哪還有力氣雞娃呢?請關注:朵師傅闖黃莊(ID: HaiDianDuoMa) 。
瞭解更多育兒乾貨
窈窕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