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著急上火,第一反應就是跺腳。跺上幾下,氣就消了大半。
其實,跺腳是人體的自救行為,在跺腳的過程中,“氣”會自然而然地被“震出體外”。
跺腳,不光可以消氣,還有9大神奇的效果~
經常跺腳,有九大神奇好處
1.促進血液迴圈:血液暢通則百病不生。
2.消悶氣:腳底的太沖穴,有補虛瀉實的雙向作用,震動該穴位,有助於平息肝陽、趕走身體中的“悶氣”。
3.輔助糾正駝背:脊椎兩側的肌肉透過足太陽膀胱經與腳後跟相連結,刺激腳後跟時,可以透過足太陽膀胱經來糾正駝背。
4.緩解小便不暢:中醫認為,小便不暢可能與膀胱氣化不利有關。而腳背外側即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之處,堅持跺腳可以改善膀胱功能。
5.緩解壓力:平時感到壓力大、心情煩躁的朋友可以趁閒暇的時間,一邊跺腳,一邊深呼吸,能緩解緊張的精神壓力。
6.補助腎氣:腳跟與人體的腎經關係密切,跺腳實際上是刺激了腎經穴位。
7.緩解手腳冰涼:中醫學中有個詞叫“陽隨陰降”,跺腳可以把氣往下引,跺完腳後,腳上熱乎乎的,氣血下行了,血液流動更快,手腳冰涼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8.強身健骨:單純補鈣不能明顯增加,想要骨骼更健康,還需要骨骼承受一定的應力。透過跺腳運動,骨骼承受的應力能從腿部上傳到脊柱,再到全身,滿足身體的基本運動所需,從而將自身的血鈣濃度維持在穩定的水平之中。
9.防止靜脈曲張:跺腳是很不錯的有氧運動,還能鍛鍊小腿肌肉和腳踝,防止靜脈曲張,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性。
警惕4個錯誤方式
01
抬腳過高
有的人覺得高抬腳才能使上勁,效果才更好。但是,抬腳過高易導致“下盤”不穩,若引起摔倒,則得不償失。
02
落腳不實
跺腳時,腳落地要“實”,勁力直透地面、深入地下,以聲音沉悶、渾厚,聽起來像是從地下發出的為最佳。
03
力點不明
跺腳時腳趾、腳掌、腳跟、腳掌外側等部位用力不清,或產生錯誤的區域性用力,易造成腳跟、踝等部位損傷。
在練習跺腳時,應根據不同的動作需求和用途,而使著力點有所變化。
04
勁力不合
跺腳不應該只是腿腳區域性用力,而是整體發力時把腿腳“催”下去。
腿腳用力與整體勁力、擤氣不協調,會致使內氣不能下貫,勁力無法下沉。
所以,跺腳這個簡單的小動作也要受整體勁力的支配。
這樣跺腳才養生
跺腳不是隨便跺的。
動作要點是,將腳抬離地面15~20釐米,跺下來,使全身得到震動。
跺腳時可以坐著,也可以站著。
左腳跺完,再換右腳,也可以雙腳輪流跺,這樣做完4個“八拍”。
跺腳要跺到腳發麻、發熱、發脹,這樣效果才好。
凡事過猶不及,適可而止,跺腳亦然。
太過劇烈的跺腳會傷及膝關節,尤其是對骨質疏鬆的老年人,不適宜太過劇烈的運動。
分享給家人朋友,一起健康跺跺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