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五,
是正月裡一個重要的日子,
俗稱“破五”,
新年前的諸多禁忌過此日可破。
正月初五還是的生日,
正月初五迎財神,家家戶戶財源滾。
由於初五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所以這一天有許多講究。
迎財神
民間傳說財神爺的生日就是正月初五,因此,“破五”也就成了民間迎財神的吉日,尤其是商戶,很是重視。按照傳統習俗,當天人們要貼好財神像,燃放鞭炮、拜財神。
財神信仰是建立在道德尊奉與嚴格的道德制約的基礎上的。人們所尊奉的財神,為數甚多,他們各以各的道德特質,為信徒們在求財致富的同時,從不同的側面,提供了深刻的道德上的參照與啟迪。比如:關聖帝君代表“誠信”,范蠡代表“智慧”,而比干、代表“公正”。
破五
過去,為了迎接新年,從除夕到初五之前的一段時間內,有許多規矩和禁忌,但到了初五,意味著這些都可以破除了。
正月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避邪免災的同時,把“晦氣”“窮氣”“黴氣”從家中趕走。
“破”的本義,按《說文解字》的說法是“石碎也”,指事物改變原有的狀態,呈現新的面貌。
不破不立,沒有對舊事物、舊觀念的打破,也就沒有新事物、新觀念的建立。就拿正月初五來說,既是“破五節”和“送窮日”,又是店鋪開市和祭財神的日子。
送窮
初五當天,人們要“送窮”。舊日,從正月初一開始,就不準掃地、倒垃圾,或者掃地只能從門口往裡掃,不可以往外扔,這樣能夠聚財,否則會散掉福氣。但垃圾又不可能總留在家裡,人們認為,這些垃圾到了初五就變成了“窮土”,應當打掃乾淨趕緊送走。
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漢族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開市貿易
《燕京歲時記》對此也有記載,其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易矣”。
如上所述,過了“破五”,商戶可以做生意,人們也可以參加一些公共活動了,也會有舞龍、舞獅子等酬神表演。不過,整個春節期間休閒活動都比較少,大規模的娛樂活動要等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會有。
正月初五還有以下講究呢
財神到,來接駕啦!
祝您龍年
鴻運當頭,財運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