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劉六七
審校 | Ziv
試想一下這樣的場景:在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你站在戶外,四下伸手不見五指。為了看清楚周圍,你掏出手機,開啟了一個叫“反射軌道”(Reflect Orbitals)的APP。
你在APP首頁的地圖上確認好自己的座標,然後,世界突然亮了起來。你順著光源抬頭看,一道光柱從天而降,照亮了周圍數十平米的空間。黑夜瞬間變為白晝。
這個略顯科幻的情節出自“反射軌道”公司的宣傳片。這家2022年成立於美國加州的初創公司,計劃向太空中發射超大鏡面,從而把陽光反射到地球上處在黑夜的地區。
當然了,宣傳片只是起到示意作用,就連他們的CEO都承認,要將影片中的情節變為現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反射軌道”的CEO本·諾瓦克(Ben Nowack)|圖源:網路
開啟“反射軌道”的官網便不難發現,他們(未來計劃)的業務主要分為兩大板塊:照明和能源。
照明業務正如宣傳影片所示,允許個人使用者按需召喚陽光。“反射軌道”還曾開放過預約,只要申請就有機會免費體驗一道時長4分鐘,直徑5千米左右的太空光柱。截至去年10月,申請人數已經有幾萬人之多。
“反射軌道”將從2025年第4季度開始投送預約成功的陽光|圖源:Reflect Orbitals
不過公司還是把主營業務押在了能源上。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的資料,過去15年裡,太陽能板的造價降低了90%,光伏技術的進步使太陽能成為最便宜的能源之一。然而,它的不穩定性仍然讓專家頭疼,尤其到了夜間,光伏電站完全沒了產電能力。
“夜幕降臨,每家每戶開始做飯、看電視,迎來用電高峰,這時候太陽能發電站卻跟不上節奏。如果我們讓電站在日出前和日落後繼續發電,就能收取更高的費用,獲取更大的利潤。”“反射軌道”公司CEO本·諾瓦克曾對潛在投資者如是說。
Emmm,商業化陽光……|圖源:Western Balkans Investment Framework
那麼,他們將如何實現目標呢?
“反射軌道”公司計劃向太空發射57顆小型人造衛星,並讓這些衛星在晨昏線極地軌道,組成一條距地面600千米高的星鏈。
晨昏線極地軌道是一種特殊的太陽同步軌道, 軌道上的每顆衛星不僅能在每天的同一時間飛過同一地點,還能確保那時的太陽入射角度和光照條件幾乎完全相同;地球上的同一地點每天可以迎來2顆衛星,總共獲得30分鐘的額外光照。
57顆人造衛星組成的星鏈|圖源:Reflect Orbitals
再來看看衛星。每一顆衛星的重量僅有16千克,攜帶有一面9.9╳9.9米的鏡子。這個鏡子是由一種名為“邁拉”(Mylar)的聚酯類高分子材料做成的。
這些巨大的鏡面能夠調節角度,以便把陽光反射到需要的地方。
“邁拉”鏡面的示意圖;“邁拉”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廣泛地應用於包裝、列印等領域,經過一些特殊處理後可以大幅提高反射性。|圖源:Reflect Orbitals
“反射軌道”的設想雖然看似天方夜譚,但實際上真有不少團隊進行過類似嘗試,甚至差點成功。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俄羅斯90年代開展的“橫幅工程”。
為了提高高緯度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1992年,俄國發射了“橫幅2號”太陽鏡面。當直徑20米的鏡面在太空中徐徐展開時,天空中出現了一個猶如滿月般大小的光暈,地面上則出現了一個直徑5千米的光斑。
光斑從法國南部,以8千米/秒的速度快速向俄羅斯西部移動,雖然當天歐洲大部分地區被烏雲籠罩,但仍然有人聲稱自己看到了天空中一閃而過的亮光。可惜的是,幾個小時後,“橫幅2號”脫離了軌道,在加拿大上方燒燬。
“橫幅2號”展開巨大的鏡面,圖片拍自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圖源:Wikipedia by energia.ru
1999年,經過升級的“橫幅2.5號”太陽鏡面成功發射,只不過這次更尷尬:直徑25米的鏡面還沒完全開啟,就掛在了飛船的天線上,地面人員無論如何操作都無法將它們分開。最終,“橫幅2.5號”也脫離了軌道,在大氣層中燒燬。
考慮到那時財政狀況不佳,俄羅斯永久叫停了“橫幅工程”。現在看來,“反射軌道”像是和“橫幅工程”進行了一次跨時代的合作。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一個團隊,也在探索用太空鏡面在夜間向光伏電站反射陽光的可能性|圖源:網路
“反射軌道”同樣面臨著許多反對聲音。人們質疑從天而降的光柱會不會造成光汙染;是否會擾亂動植物的生物鐘;甚至擔心公司能否如約兌現多達幾萬次的“免費試用預約”。
只是這些憂慮似乎有點過於超前,畢竟,“反射軌道”公司目前完成的唯一實驗,就是在3千米高的熱氣球上,用“邁拉鏡”向一處太陽能發電廠反射陽光。
圖源:本·諾瓦克
不過,人們也不得不承認,“反射軌道”的確用一系列宣傳手段成功為自己贏得關注,他們現在已經鎖定下好幾筆投資,計劃在今年發射第一顆試驗衛星。
販賣陽光的生意到底現不現實,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1]https://www.reflectorbital.com/
[2]https://www.space.com/orbiting-mirror-boost-solar-power-production
[3]https://mashable.com/article/satellite-sunlight-at-night
[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V3v0Xb4ow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Znamya_(satellite)#cite_note-folger-4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訊、影片檔案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後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釋出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 關注我們,點亮在看,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