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說她家女兒都10歲了,還要跟媽媽一起睡。
哪怕把孩子哄睡著,媽媽回自己房間。女兒半夜醒了,也會跑到父母的房間跟媽媽一起睡。
這是孩子依賴性太強,還是有其他原因呢?怎麼做才能順利分床成功,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總想跟媽媽一起睡覺,有可能是下面3個原因。
1.對媽媽的依戀
2.不會照顧自己
3.害怕自己在一個房間
知道孩子不想自己睡覺的三個原因後,我們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陪伴孩子逐漸獨立。
1.給孩子講繪本。
比如《我不想一個人睡》《第一次自己睡覺》《自己睡沒問題》《勇敢的小象》等繪本,都是透過故事的形式,鼓勵孩子自己睡覺。
透過繪本側面告訴孩子,長大了要自己睡覺了。自己睡覺也沒有那麼可怕。自己睡不著,可以怎麼做?
2.多關懷孩子
讓孩子知道,自己睡覺並不是和媽媽分離。即使自己睡覺,媽媽依然很愛自己。所以不論是分床睡還是同床睡,多關懷孩子,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肯定是沒錯的。
3.佈置溫馨睡覺環境
我們可以關上燈在孩子的房間觀察一下,看看有沒有哪些傢俱在黑暗的環境下看上去很嚇人,把它們搬出去,儘量給孩子製造一個溫馨的、安全的睡覺環境。
4.培養孩子照顧自己的能力
晚上睡覺孩子需要學會的能力,就是踢被子後自己蓋上被子,避免睡在床邊一翻身掉到地上。當孩子能夠照顧好自己以後,逐漸走向獨立,與自己睡覺也不遠了。
5.理解孩子害怕的心情
突然轉到自己獨自在一個房間睡覺,孩子害怕是難免的。可以跟孩子商量,我們可以開著房間門。他有什麼害怕的事情,可以大聲的叫媽媽爸爸。或者你來找爸爸媽媽也可以。
當孩子獨自在一個房間的時候,稍微陌生一點的聲音都會讓他警惕、害怕。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尋找聲音源,讓他知道這些聲音不是憑空出現的。比如水滴的聲音,家裡養的小動物製造出來的聲音,窗外行車的聲音,等等。當孩子知道這些聲音是哪裡發出來的,他也就不再害怕了。
6.循序漸進的過程
可以從分被子開始。
然後和寶寶保持距離睡覺。
在父母床邊給寶寶準備小床。
在寶寶自己的房間睡前陪伴,告訴寶寶睡著後,媽媽回自己的房間。
寶寶獨自睡覺。
7.耐心等待
分床睡表面上看就是一個行為動作——換了一個睡覺的地方。但在孩子心中,是要適應和媽媽分開的一個心理過程。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耐心加等待,不要因為總是分床失敗,就焦慮或者是失望。我們跟著孩子的節奏,慢慢地調整分床策略。等待孩子做好準備的那一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