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成長樹(ID:chengzhangshu99)
姐妹們,最近刷到了一個叫韓泰陽的小夥,他身上有很多標籤,都很扎眼和讓人好奇。
“清華本科”“美國碩士”“中產家庭”“住進精神病院”“開出租車”“搖滾樂手”……
看完他的採訪,我簡單概括下他的成長經歷。
父親是農業科學家,母親是生物領域大牛,專為科學家做專利法律服務,在領域內都是佼佼者。
有個牛爸牛媽,韓泰陽也是從小內捲到大,一路學業開掛。
在海淀101讀高中,高考保送清華,研究生進紐約大學深造,當過律師、心理諮詢師。
放在影視劇中,這種頂配的家庭設定,孩子應該是沿襲父母的光芒,繼續搞事業,成為人生贏家。
但令人意外的是,32歲的韓泰陽,沒有成為父母心中的精英兒女,反而親手將自己送進了精神病院。
如今出院的他,沒有穩定的收入,與朋友組了個不賺錢的樂隊,業餘時間喜歡開出租,全憑“啃老本”度日。
初聽這個故事,很容易被歸納為“東亞小孩教育失敗”的範例,甚至被貼上當下所謂的“爛尾娃”標籤。可當我翻看完他的所有影片,有些不一樣的感受,想跟姐妹們聊聊:
高能量的父母
遇到低能量的娃
之前我們文章有講過,高能量的人,精力飽滿,內驅力強,更能成功,做成事兒。
但前提是,高能量用到自己身上,你怎麼折騰、雞血都行,這是優點,是個性,是別人攀不來的優勢。
可如果用錯了物件,尤其用在跟你反差很大的孩子身上,那結果,很可能是一場災難。
韓泰陽的父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兩都屬於超級熱愛工作,自律、勤奮、有能力。
採訪中,他介紹爸爸,是純粹的科學家,一心撲在科學上,經常996。
媽媽是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準時八點半上班,晚上十點半下班。即使腿受傷了,也依然堅持工作。
這種高能量的父母,很容易以為孩子也一樣,甚至說希望比他們更強、更好、更有能量。
所以,韓泰陽一直按照“超常兒童”培養,讓他早上學,為他選學校,每一步都必須捲上去,每一步都不能輸給別人。
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當他們沒有父母那麼拼、那麼大能量,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處境。
就像韓泰陽的情況,按他的說法,媽媽是個擅長“戰鬥”的女人,名言是“與天鬥,與地鬥,其樂無窮!”
她希望孩子也這樣,可韓泰陽卻偏偏與媽媽相反,他不愛跟人鬥,反感競爭,隨遇而安。
因為沒有成為大家期望的樣子,他一直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所以內心非常自卑、自責,即使考上了清華,也覺得是個廢物。
採訪中,他說了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身處的環境都精英、學霸,別人的高慾望,顯得他的低慾望就是個罪過。
“罪過”兩個字,正恰好反映了,一些孩子內心真實的心境。
當父母是學霸、精英,但孩子是普娃,或者內心只想做普娃,這時候父母的高期待,就會成為一種沉重的壓力,壓得孩子無法喘息。
白巖松曾說“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和達到極致。”
我想說,這世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孩子,哪怕他的成績,達到了世俗標準的“優秀”,成為了別人眼裡的牛娃。
但如果身心出了問題,小小年紀承受著生命難以承受之重,那麼這場教育無疑也是失敗的。
無處釋放的憤怒
源於不被接納的自我
想起羅翔老師的感慨:
“原生家庭最讓人窒息的,不是父母一味地壓制你,而是他們讓你窒息的同時,又讓你感覺到他們內心是愛你的。 這時候你的內心,就會有一種很強烈的負罪感,這種感覺像一件溼透的棉襖,穿上冷,脫下也冷。”
深以為然,每個孩子對父母的愛,都是無條件和非常堅定的,本能的不願懷疑和質疑父母,所以遇到價值觀衝突,總會自我反思、自我懷疑。
韓泰陽的成長經歷就是,哪怕他不認可父母的教育觀、價值觀,成年後也深知與父母規劃的人生截然不同,但他依然選擇了相信和服從。
這帶來的結果是,他的真實自我被壓制了,而為了滿足他人期待的虛假自我,他一直處於擰巴、糾結、痛苦的狀態。
高中時,父母希望他以特長生身份考進北大。
因為北大不缺他的專業,他沒去上,而身邊有個同學被錄取了,他的父母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失望和不高興。
他描述那個場景,回到家,整個空氣都凝固了。
可考進北大是韓泰陽的期望嗎?
顯然並不是,所以對於父母的態度,他很憤怒。
但他又深知,為了自己的前途,父母付出了很多。
為了他的學業,媽媽曾經差點放棄事業;
為了他上重點離家近,爸爸寧可騎車上下班,也要在學校附近租房子。
採訪中,韓泰陽多次強調“媽媽對我是百分百的愛,她是愛我的。”
正是因為這種擰巴的委屈感,讓一個孩子無力反抗,所以他只能透過自我傷害,來宣洩內心的情緒。
高三時,他開始自殘,用煙燙自己。
後來演化成一種病態的行為,跟父母發生衝突,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瘋狂撞頭,打嘴巴。
他形容自己的感受:
一種是憤怒,對自己的憤怒,對他們的憤怒;
另一種是虛無,以前覺得他們是對的,到後來慢慢產生了懷疑,從對父母的不認同,到對自我價值觀的不認同。
心理學家武志紅講過兩個概念:真實自體和虛假自體。
他認為,有真實自我的人,是以自己的感受為中心,做各種各樣的事,都是從“我”出發,這樣一來,就會覺得活得很自在、很帶勁。
但如果你是一直以別人的感受為中心,把別人照顧得很好,這時候你就失去了自我,這就叫虛假自體。
而虛假的自我,會漸漸讓你感覺,活了很久之後,就不想活了。
所以,一旦孩子在成長階段,無法看到真實的需求,接納真實的自我,就會很容易陷入迷茫,失去目標,產生無意義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空心病”。
教育的本質
是讓孩子找到心中的“獅子”
採訪最後,韓泰陽講起住進精神病院的經歷。
那是畢業後,他在媽媽的律所上班,白天要工作,晚上回家還要準備考試。
他的身體很疲憊,內心也很迷茫,他不喜歡被媽媽安排的人生,也不知道努力的目的是什麼。
韓泰陽形容,每天早上起床,感覺全都是霧,天都是黑的。
那段時間,他的狀態非常不好,可父母卻不理解他,說他吃飽了撐的,沒事還抑鬱了。
極度的絕望,讓韓泰陽控制不了對“死”的渴望,他越來越不想活了,後來沒辦法去了安定醫院。
也許精神病院對於普通人來說,神秘又可怕,可對韓泰陽來說,卻是一次特別,甚至有幫助的經歷。
對著鏡頭,他微笑的回憶:那是第一次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時間,屬於自己成長的時間。
作為父母,我的內心觸動很大,就是一個人,明明有那麼光鮮亮麗的履歷,卻在走進“牢籠”的那一刻,才真正獲得了自由,釋放了自己。
從精神病院出來,韓泰陽開起了計程車,也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組起了搖滾樂隊,寫了很多表達心聲的作品。
“韓泰陽與太陽不能”樂隊
而經歷了生死,他的父母也終於放下執念,允許了兒子的“分道揚鑣”,讓他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韓泰陽說,現在的我,得到了很多快樂,什麼都不想,腦袋放空,這是之前從來沒有過的經歷,只想今天,當下的事。
作為父母,我經常也會思考,就是到底怎樣做,才是對孩子好?
上名校、找好工作,不也是希望他們一生能過得順遂快樂嗎?
想來,這個問題,可能就涉及到了教育的本質。
我很贊同,北京大學副院長王嶽在《此念·成長》中的一個觀點:
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找到心中的獅子。
駱駝是,永遠需要別人告訴它,該去哪裡,該做什麼。我們牽著它,小的時候父母牽著,長大老師牽著,工作老闆牽著,這種人不會有出息。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儘早從駱駝變成獅子。
我們從沒有看過,一個人會牽著一頭獅子走,因為獅子會說“我知道我要去哪裡”。
也許,我們期待的“獅子”,是希望孩子變得無堅不摧,超越別人,過上成功的生活。
但其實,那頭獅子,並不是“強大”“優秀”,而是讓他們找到自己的方向,並按照這個方向,堅定、幸福的去生活。
正如韓泰陽寫給母親的歌《託舉》,有句歌詞,讓人感動,也值得身為父母的我們深思:
“你的理想,最終只能還給你,請接受我最真摯的歉意,如果人生只能來一次,我不能只屬於你,即使我是那麼深深地愛著你。”
--------End---------
繼續閱讀:
作者簡介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 成長樹,最受爸媽歡迎的育兒類公眾號,這裡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寶爸寶媽,你所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微訊號:chengzhangshu99。
121我二胎備孕生女兒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