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規則改版了,未被星標的公眾號文章無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錯過。為防走丟,小夥伴們都加個星標吧,步驟如下~
經常有家長留言,問孩子感冒這個能不能吃、那個能不能吃。
譬如雞蛋,據說是“發物”,吃了感冒好得更慢、咳得更急。
那這些說法有道理嗎?今天就和大家淺聊一番。
ps:本文所涉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如有冒犯,不歡迎也不接受在我的評論區留言探討。
感冒能吃“發物”嗎?
在傳統說法裡,發物的“發”有誘發、助發、引發之意,吃發物容易引發舊疾。但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那些被列為“發物”的經典食物主要有雞蛋、蝦蟹、海鮮等,基本都是比較常見的過敏原。
所謂的“誘發舊疾”,最初的意思大機率是指很多人吃了某種或某些特定的食物之後都出現了過敏症狀,而且不止一次,也都是過去曾犯過的“舊疾”。那麼這些食物,便理所當然的因為容易誘發某一部分人的“舊疾”而被稱為“發物”。而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又豈止這幾種?於是“發物”的食物範圍又開始不斷地擴大...再擴大...
在沒有抗過敏藥、普通家庭的孩子生個病就要去掉半幅身家的年代,最能簡單粗暴地減少損失的方法,就是做個徹頭徹尾的“風險厭惡者”,一刀切地遠離所有可能帶來疾病或不適的因素——
不管自己吃了會不會不舒服,所有被稱為“發物”的食物都不吃了!啥?太多了?那至少生病的時候不要吃!
此間也有一些人偷換概念,錯把事件發生的“先後關係”替換成“因果關係”。例如吃了雞蛋之後咳嗽,就直指吃雞蛋會引起咳嗽。
可關鍵在於,咳嗽的發病機制和食物壓根沒啥關係(可能有食物過敏的,但並不是大多數)。就是不吃這個雞蛋,該咳的還是要咳。假使此時把雞蛋替換成了魚,那魚兒便成了那個會引發咳嗽的“禍首”了。
所以,只要孩子對入口的食物不過敏,怎麼吃也不會“誘發舊疾”或使得感冒加重。不讓孩子吃某種TA不過敏的食物,於我而言只有兩個理由:
一是娃不愛吃,二是娃吃撐了。
感冒真正不能吃的東西
其實是感冒藥
那孩子感冒真沒有什麼不能吃?非也,首當其衝就是。
美國兒科學會不建議6歲以下的孩子口服感冒藥和止咳藥。原因很簡單:感冒藥和止咳藥對治療感冒沒有確切的效果,卻可能引發諸如呼吸抑制、窒息等嚴重不良反應。
總之,孩子感冒,無效且有風險的東西都不要吃。
除此之外,愛吃啥吃啥。感冒本身就不舒服,吃點好吃的開心一下,不好嗎?
end
免責宣告:本文資料更新於2021年12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資訊,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注:封面圖片來源包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