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杭州 @都市快報報道的一則新聞,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4 歲小孩瀟瀟最近身上有點反常,一個是脾氣變大了,變得“拽拽”的,對大人的話愛搭不理的;然後就是反覆流鼻涕,家長以為孩子鼻炎,就帶去看醫生,結果卻被診斷為分泌性中耳炎。
這種病不疼不癢,主要表現就是耳部悶悶的堵脹感和聽力下降,低齡孩子很難察覺,也不大會描述自己身上哪裡不對勁兒。所以發現的時候,孩子已經患病挺久了,耳內積液粘度很高,最終只能選擇手術治療,切開耳膜去處理,恢復都還要半年時間。
01
為啥娃會得這個病?
通常情況下,分泌性中耳炎是因為呼吸道細菌或病毒感染繼發引起的。最近正處於夏秋換季,感冒、鼻炎、流感等疾病高發,分泌性中耳炎的病例也隨之多了起來。
但回溯瀟瀟的病情,我們發現,瀟瀟的問題是在暑假坐飛機旅遊回來後才明顯有異樣的,就是剛才說的突然“脾氣變大”——電視聲音一定要調大,對別人說話愛答不理。
02
帶娃出行,小心這件事!
如果有帶娃出遠門或者回老家,計劃需要乘坐飛機的家人們,我們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這點:
坐飛機的時候,氣壓變化會對我們耳部的鼓膜壓力有影響,如果孩子在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鼻竇炎、咽喉炎等)期間,乘坐飛機,則更容易引發耳內問題。起飛降落期間,可以給寶寶戴上耳塞、吃點小零食(增加咀嚼吞嚥動作),幫助耳朵更好地適應這種變化。
另外,腺樣體肥大也是誘發因素之一,如果寶寶有口呼吸、睡覺打呼的情況,家長要多觀察。
分泌性中耳炎在學齡前兒童中的發病率特別高,醫生說約 9 成學齡前兒童至少得過一次。這和孩子的耳內構造有關,如果得上,咱們也不用太過自責。只要及時發現,絕大多數孩子還是能避免像瀟瀟這樣的手術的。
但如果病情嚴重被耽誤,可能會導致中耳粘連,甚至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傷。
03
如何辨別,如何預防?
01
如何辨別
如果你家孩子出現以下任一情況,有可能就是出現這方面問題了,建議及時送醫診療:
頻繁用手按壓耳朵或者拉耳朵需要叫很多次、提高音量才有反應。同樣的音量,在一側叫 ta 有反應,在另一側叫則沒反應;易煩躁,變得很不安穩(可能伴隨耳鳴);大人說話聲大才能聽見,自己講話聲音卻變小了。
02
如何預防
洗澡後充分擦乾耳朵,可以幫助降低真菌感染的風險;不要用棉籤、掏耳棒等清潔娃的耳朵,如果您擔心耳垢積聚過多,可以帶孩子去醫院觀察處理;不要讓寶寶喝著奶瓶睡覺;保持良好的衛生;及時接種疫苗,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可以保護孩子降低感染風險。
最後,再和媽媽們多囉嗦一遍:如果寶寶耳朵出現不適,千萬不要擅自去給 ta 掏耳朵!可能會造成進一步感染或者傷害。需要的話,去兒童醫院掛個耳鼻喉科讓醫生檢檢視看,咱也能更放心~
圖源@ worldofmoms.com
養娃方面,你還遇到過哪些問題和困惑,歡迎留言區和我們分享哦!
參考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