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曾經說: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這句話放在大S身上,有種宿命般的貼切。
她是初代偶像劇女王,陪伴過一代人的童年,當年華逝去,網際網路時代來臨,她依然是一呼百應的“頂流”,實實在在紅了20多年。
雖然這幾年和前夫的官司鬧得不太光彩,很多人還想看著這個頑強的女人最後如何改寫劇本、奮力翻紅,可誰也沒想到,她會這樣突然地告別。
1月25日,出席王偉忠女兒歸寧宴時,大S還容光煥發,氣色看著也還不錯,
僅僅9天后,她就被一場流感奪去了生命。
錯愕之餘,我們也不免有些恐慌,會不自覺地想萬一我們也遭遇類似的突發變故,那會給家人和孩子帶來怎樣的悲痛。畢竟流感真的是太普遍了。
所以我們得弄清楚幾件事:
流感為什麼會迅速致命?什麼情況下容易發展為重症?怎麼做才可以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就像後來其實有醫生提到,大S如果處理得到,原本是有3次活下來的機會的。
01
大S病逝時間線
知情人士透露了大S從發病到去世的全過程:
1月29日,大S和家人一起到日本旅行。出發前,她已經出現咳嗽、哮喘症狀,但仍堅持出行。
網傳司機視角的大S,靠在具俊曄肩上,雙眼緊閉,神情痛苦。
1月31日,到達日本後,在箱根泡溫泉時,身體狀況開始惡化,晚上被救護車送到急診,小醫院無法治療,轉往大醫院確診甲流,此時大S血氧飽和度降到89%,肺部出現明顯溼囉音,打退燒針後好轉,她執意返回酒店。
2月1日,一行人前往東京,本應到東京綜合醫院治療,但因返程機票已定,沒有去。半夜病情急轉直下,出現呼吸驟停,在就近的社群診所搶救,CT影像顯示雙肺已呈“白肺”狀態。
2月2日,不幸離世。
分析這個時間線會發現,大S有多次免於重症的機會,但都錯過了。
首先,1月份正是流感的爆發期,尤其日本,去年12月正遭遇有記錄以來最嚴重流感,累計流感病例超950萬人。
這種情況下去日本旅遊,本就風險不小,更別提當時大S已經出現不適症狀。
第二,大S第一次被送到急診,確診甲流時,血氧飽和度已經降到89%,肺部出現溼囉音。血氧飽和度是一項重要的生命指標,反映人體呼吸迴圈功能,正常人的動脈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8%—99%,低於94%即會出現缺氧症狀,低於90%已屬於中度缺氧,提示呼吸衰竭。
血氧飽和度89%,是極度危險的訊號,必須馬不停蹄地前往大醫院治療,可大S竟然返回酒店,耽誤了時機。
第三,2月1日到東京後,大S及家人因為買好了返程機票,沒去東京大醫院診療,導致最後的機會也被耽誤,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
一開始,大S被曝出的死因是“流感併發肺炎”,後來,臺媒證實她的真實死因是“敗血症”。
但其實肺炎和敗血症並不矛盾。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居旻傑在接受採訪時說,流感病毒如果沒能及時控制,往往會合並細菌或真菌感染,引發敗血症,專業名稱為膿毒血癥或感染性休克,是一種全身性炎症反應,肺炎可能是其中的一種炎症。
大S之所以病情進展如此迅速,導致死亡,除了沒能得到及時救治外,還與她本身的身體素質有脫不開的關係。
年輕的時候,大S就為了事業,極度苛刻地對待自己的身體。
一天只吃一碗水煮菜,將體重長期維持在42公斤;
被嘲笑天生“黑肉底”膚色,她就不停嘗試各種美白方法,甚至不惜吃抗凝血劑,身上一碰就出現淤青,她滿不在乎:“我管它慘不慘,我只要聽到白這個字。”
她在書中這樣寫道:“我的大腦就像個酷吏,不斷鞭策我的身體,要它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效率完成工作……如果受傷就養傷,如果生病就趕快吃藥,只求我的身體還可以運作就行。”
後來結婚後,兩次生子,兩次墮胎的經歷,更是徹底透支了大S的身體。
生二胎的時候,由於被打入過量麻醉,導致她癲癇發作,呼吸驟停,在ICU搶救了很久才醒過來,和死神擦身而過。
感染流感之前,大S曾多次因癲癇復發住院,並且患有心臟二尖瓣脫垂,有基礎病的人,重症發生率和死亡風險會大大增加。
多種因素疊加,讓大S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8歲這年的冬天。
02
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從來不是貓
這一波流感,太兇猛了。
年前有篇文章讓無數媽媽心痛又焦慮,講的是四川巴中市一個7歲女孩晗妤,在感染甲流後去世。
一切都來得那麼猝不及防。2024年12月14日,晗妤突然發低燒,吃過布洛芬,燒退了,15日凌晨5點,她再次低燒。天亮後,晗妤奶奶帶著她去了附近的一家兒童醫院,醫生開了一些普通感冒藥。
下午,由於晗妤還在發燒,奶奶馬上帶她去複查,抽血化驗顯示是病毒感染,但咽拭子是陰性。在奶奶的堅持下,醫生給晗妤輸了液。
輸完液,晗妤的燒退下去了,但兩個小時後,她開始抽搐、口吐白沫,父母迅速趕到,將孩子送去白天就診的兒童醫院,此時晗妤已經陷入昏迷狀態,高燒41度,醫生要求他們去巴中市中心醫院搶救。
16日下午,晗妤父母知道了女兒的確切病情:重度甲流感染,引發急性壞死性腦病。
18日早上,晗妤搶救無效身亡。此時距離她出現症狀,僅僅只有4天。
晗妤媽媽悲痛欲絕,她將女兒的點點滴滴發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大資料關聯相關內容,讓她認識了數位有相同經歷的媽媽,她們的孩子都因甲流引起的急性併發症去世。
沒有一個母親能平靜地看完這些事情,即便只有千萬分之一的機率,落到一個家庭頭上,就是百分之百。
流感,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每年冬春季,它都會肆虐數月。但正是由於熟悉,我們容易低估它的危害。
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是流感發展為重症的原因之一。
很多流感病人,特別是年輕人,一開始都以為自己感冒咳嗽了,只是小毛病,沒當回事,繼續加班熬夜,結果出現一系列併發症,有些人甚至覺得感冒出點汗就好了,於是去進行高強度健身,直到進了急診才後悔莫及。
如張文宏所說,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從來不是貓。由於病毒型別不同,普通感冒很少引發嚴重後果,但流感可能引發致命併發症,包括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心肌炎、心包炎、腦炎、膿毒症等。
每年,全球都有數百萬人因流感住院,數十萬人死亡,病死率約為0.1%~0.5%,也就是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危害不容小視。
五類“高危人群”,需要特別注意:
一是小於5歲的孩子;二是大於65歲的老人;三是有基礎疾病的人;四是肥胖者,BMI 大於 30;五是孕婦。
03
瞭解“甲流”
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丁四型,據中國疾控中心監測,99%以上病例感染的是甲流。
有哪些症狀?
甲流起病急,通常在暴露後1—4天突然發病,以高熱、乏力、頭痛、咳嗽、畏寒、全身肌肉痠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為主,呼吸道症狀較輕。
痛,是很多甲流患者的共同感受:喉嚨疼、關節疼、肌肉疼、頭疼……全身每個地方都可能出現劇烈疼痛。
這是因為,人體感染病毒後,會產生免疫反應,釋放抗體攻擊病毒,一方面阻止了病毒在體內傳播,另一方面也引起了體內的炎症反應,導致疼痛。
如何治療?
發病後的48小時,是甲流治療的“黃金時間”,確診後,要儘快服用抗甲流藥物,可以顯著減少併發症、降低病死率。
現階段的抗甲流藥物有6種——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扎那米韋、帕拉米韋、法維拉韋和阿比多爾。
我們常用的主要是奧司他韋和瑪巴洛沙韋(速福達),這兩種藥物的作用機制和服用方法不一樣,可根據自身需要選用。
奧司他韋是抑制病毒從被感染的細胞中釋放,減少病毒擴散;瑪巴洛沙韋是抑制流感病毒的複製,讓體內不再進病毒。
瑪巴洛沙韋全病程只需要服用一次;奧司他韋需要每天服用兩次,連吃五天。
奧司他韋膠囊和顆粒可用於1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瑪巴洛沙韋目前只批准了用於5歲以上、體重20公斤以上的兒童及成人。
什麼情況需要重視?
需要注意的是,鼻咽拭子檢測甲流,可能會出現假陰性,因此,就算測出陰性,也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密切監視身體狀況。
如果出現持續高熱大於3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呼吸困難,神志改變,嗜睡,驚厥,嚴重嘔吐或腹瀉等表現者,屬於重症病例,無論病毒檢測結果怎麼樣,都要儘快去醫院進行對症治療。
另外,當孩子出現以下情況,即使沒有高熱症狀,家長也要及時就醫。
1、精神萎靡、嗜睡,或者哭鬧不安、驚厥;
2、劇烈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面色唇色發白發紫;
3、頻繁嘔吐腹瀉,尿量少,有脫水風險。
如何預防?
經歷過疫情三年的我們,想必對日常預防已經輕車熟路,無非是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常消毒、多戶外活動增強身體素質等。
針對甲流,最重要的預防手段是接種疫苗。由於每年流感病毒毒株都會發生變異,而疫苗是對當年流行病毒毒株預測的基礎上製成的,因此,6月齡以上的人(無疫苗接種禁忌)有必要每年接種一次流感疫苗。
接種疫苗後約兩週,身體才會產生抗體,抗體保護水平一般可維持6個月。建議在冬春流感高發季節之前的9、10月接種,不僅能降低感染率,還能顯著降低重症發生率。
世事無常,生命可貴。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倘若為人父母,還是年幼孩子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病毒永遠無法被完全消除,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爭仍將持續,也許還會愈演愈烈。
不用過分焦慮,也不能掉以輕心。對疾病多一分了解與重視,就能在緊急關頭多一重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