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Cloud
審校 | 阿嫻
在2020年的夏天,地球上的大部人類都處在一個比較孤立的狀態,很多科學實驗也被迫中斷,實驗室裡的老鼠也好些天沒見到人影。
有一天早上,當行為神經學家凱利·蘭伯特(Kelly Lambert)走進實驗室,她注意到一個不尋常的地方——在見到她時,3只老鼠急切地跑到籠子的一側,然後跳來跳去。老鼠們的這個表現,甚至讓凱利想到了她家狗在聽到要不要出門時的畫面。
這種老鼠是隆-埃文斯大鼠(Long–Evans rat),通常有黑白色的毛髮,性格溫順,常被用於神經科學、行為學等研究領域。圖源:Kelly Lambert
這幾隻老鼠之前都上過凱利創辦的“老鼠駕校”——在美國里士滿大學的老鼠實驗室裡,它們接受過駕駛小車的訓練。而這次重逢,凱利隱約感覺到老鼠們身上有一些積極的東西,類似於興奮或者充滿期待的情緒。
期待開車的老鼠,圖源:Kelly Lambert
而隨後關於老鼠積極情緒的研究也在提醒人們,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追求即時滿足的世界,要有規劃、有積極的期待,以及別忘了去享受過程。
教老鼠開車
凱利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大腦 。幾年前,一位同事突然問她能不能教老鼠開車。她笑了,覺得開車不是老鼠的自然行為,因為她當時對研究自然行為比較感興趣。後來她突然想到——我們人類的祖先以前也不會開車啊。於是,老鼠開車的畫面開始在她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人類的演化不是為了開車,但我們的祖先擁有靈活的大腦,這讓他們能夠不斷地獲取新技能。而老鼠也類似。凱利表示,和人類相比,老鼠的大腦小得多,但總的來說,它們的大腦和我們的大腦有許多相同的部分,有一樣的神經化學物質。
教老鼠開車是一個講究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初,它們先學習基本動作。當老鼠上車、向前行駛、轉向時,它們就會得到最喜歡的零食,一塊五顏六色的穀物甜麥圈。在接下來的訓練中,這些簡單動作會演變成更復雜的行為,例如開著小車駛向特定的目的地。
這些五顏六色的穀物圈是老鼠學車時會獲得的獎勵, 圖源:Evan-Amos
這些老鼠擁有靈活的手指,抓握力很強,並且還有非常靈敏的嗅覺,以及很強的適應性。經過反覆試驗,老鼠可以透過抓住一根像油門一樣的小線,從而駕駛小車前進。並且在不久之後,它們就能以驚人的精確度駕駛小車,到達目的地領取甜麥圈。後來,經過研究機器人的團隊改進升級後,電動小車變得更適合老鼠駕駛。
老鼠的新車,原來驅動小車的金屬小線改成了操作杆,圖源:University of Richmond
實驗結果顯示,和飼養在標準籠子中的老鼠相比,飼養在豐富環境(裡面有玩具、大空間和同伴)中的老鼠能更快地學會開車。
這樣的結果其實符合凱利團隊的預期,比較出乎意料的是,大家發現老鼠對開車訓練有強烈的積極性!研究人員還沒有把小車放在軌道上,車裡的老鼠就急不可耐地按下操作杆,車輪立刻在空中滾動起來。
它們一副非常期待自駕遊的樣子,不禁讓研究團隊推測,除了好吃的甜麥圈,期待本身或許就像食物獎勵一樣,也是一種積極的體驗。
更豐富的生活環境讓老鼠們有更好的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圖源:University of Richmond
讓老鼠先等一等
隨後,凱利和同事又設計了一個實驗。這一次,老鼠要學習等待獎勵。它們得在樂高積木被放入籠子後等待15分鐘,然後才能獲得甜麥圈。此外,它們還必須在運輸籠中等待幾分鐘,才能進入老鼠遊樂園裡玩耍。
與此同時,對照組中的老鼠則會立即獲得獎勵。經過大約一個月的訓練後,老鼠會接受不同的測試。實驗結果顯示,當老鼠被要求等待獎勵時,它們身上出現了從悲觀認知風格轉變為樂觀認知風格的跡象。此外,它們在認知任務上的表現也更好,在解決問題的策略上也更大膽。
對此,研究人員認為,經歷體驗可以像藥物一樣改變大腦的化學反應。
老鼠需要等待才能吃零食,圖源:Kelly Lambert
老鼠的尾巴,情緒的表達
在進行等待實驗的那段時間,有一天,凱利的一個學生注意到另一個奇怪的地方:在被訓練去期待積極體驗的那組老鼠中,有一隻老鼠的尾巴直直地翹著,尾巴末端則有一個彎,整個尾巴就像一把長柄傘的把手。
大家就去翻看影片記錄,發現和未經訓練的老鼠相比,經過訓練以期待積極體驗的老鼠更有可能出現類似傘柄的尾巴。
老鼠的尾巴像長柄傘的把手, 圖源: Kelly Lambert
凱利和老鼠打交道已有幾十年,但過去從未留意到這個情況,於是她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張照片求助。對此,神經科學家的同事們認為這是一種溫和形式的斯特勞布尾巴(Straub tail),通常出現在被注射了阿片類嗎啡的老鼠身上。此外,這樣的尾巴也與多巴胺有關,當多巴胺被阻斷時,老鼠就沒有了斯特勞布尾巴 。
這兩類物質是大腦通路中減少疼痛和增強獎勵的關鍵角色。老鼠尾巴的姿勢也提醒研究者,情緒是透過整個身體來表達的。
老鼠:我要開車!
到此,事情還沒完。凱利的團隊又設計了一個實驗來衡量老鼠開車的動機。這一次,老鼠有兩種吃零食的方式:一種是繞遠路去開車然後去吃甜麥圈,一種是步行走較短的路去吃。
結果,三隻老鼠中有兩隻都選擇了效率較低的路徑,即先跑向小車,然後開車前往有獎勵的目的地。這表明它們既喜歡能帶來回報的目的地,也喜歡開車前往目的地的這個過程。
教老鼠開車這件事,也改變了凱利的研究重點,她從研究慢性壓力改成了研究積極事件以及對積極事件的期待如何影響神經功能。她表示,雖然研究恐懼和壓力很重要,但積極的經歷也會以重要的方式塑造大腦。
期待開車,圖源:University of Richmond
和我們一樣,老鼠在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時也會感到壓力。當我們感到壓力時,我們的身體會分泌一種壓力激素——皮質醇。在老鼠身上,這種激素是皮質酮。這是我們面對危險時產生的一種自然防禦機制,會引發典型的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
而在老鼠開車的實驗中,開車成了一個積極的體驗和期待,不僅可以緩解老鼠的壓力,還可以提高它們大腦改變和適應的能力。
透過測量老鼠糞便中的應激激素,研究發現學開車可以降低老鼠的壓力水平,並且比起搭便車,老鼠自己開車的壓力會更小,圖源:Kelly Lambert
我們的壓力來自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當你讓老鼠的世界變得不可預測時,尤其當它們是消極的、不可預測的東西時,也會讓老鼠產生慢性壓力。”凱利說道。而學習開車能讓老鼠們有機會與周圍的世界互動,重新掌握一點控制權。
同理,人類也可以做一些類似的事情,來獲得一些對生活的控制感。“如果你壓力太大,也許可以出去兜風,”凱利說。當然不一定是開車,也可以是去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或者學一種新的樂器之類的事。
“當你無法控制其他事情時,這是你可以控制的事情。”
參考資料:
[1] Lambert, K. (2024, November 18). I’m a neuroscientist who taught rats to drive − their joy suggests how anticipating fun can enrich human life. Retrieved from https://theconversation.com/im-a-neuroscientist-who-taught-rats-to-drive-their-joy-suggests-how-anticipating-fun-can-enrich-human-life-239029
[2] Lambert, K. (2024). I taught rats to drive, but they taught me to enjoy the ride. Washington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science/2024/11/08/driving-rats-anticipation-learning-neuroscience
[3] Rodriguez, M. (2022). Car-driving rats could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rain. CBS 6 News Richmond WTV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tvr.com/news/national/car-driving-rats-could-enhance-understanding-of-human-brain#google_vignette
[4] Lambert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Laboratory. (2024, November 25). Retrieved from https://www.kellylambertlab.com/research
[5] Why rats can teach us a lot about relieving stress. (2023, January 13).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bc.ca/documentaries/the-nature-of-things/why-rats-can-teach-us-a-lot-about-relieving-stress-1.6711679
[6] Amazing superpowers make rats absolute legends. (2023, January 13).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bc.ca/documentaries/the-nature-of-things/amazing-superpowers-make-rats-absolute-legends-1.6711695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轉載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訊、影片檔案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後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釋出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 關注我們,點亮在看,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