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人均工資那麼低,生活條件也很差,可是幾乎每個家庭都是幾個孩子,而且這些孩子都能養活。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條件也好了,但是一個家庭養一兩個個孩子都很難。
這是什麼原因呢?
圖片素材來源於@赤橙黃綠青藍紫
對於這個問題,曾看到過一句非常扎心的話:“多生孩子,生個七個八個,大的能帶小的,最後長大了最起碼能活三個。”
以前孩子多,能活下來的都是命硬的,吃不飽穿不暖,生病了發燒了無人管。大的衣服給小的穿,大的書本給小的用。
按不死就行的標準養,現在也能養五六個,給口飯吃就行。
弟弟妹妹讓老大帶,不聽話就怪老大,不高興就打,生病了讓孩子自己硬撐,撐不過去就是他的命。
六七十年代可以不讓孩子讀書,現在不讓孩子讀書根本不現實。
以前工作是分配還包乾到戶,一個職位世襲制,而現在大學生畢業後工作都找不到,找到了也是當牛馬。
以前小孩能一個人去小學上課,現在的小孩小學初中都要家長輪流去課室監督午休、要家長去課室打掃衛生、要當學校門口上下學的安保員……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要跟去幼兒園陪讀、上廁所貼身伺候了[淚奔]
現在是可以糙養孩子。
但是問題是糙養的孩子天天看著周圍小孩去遊樂園吃大餐旅遊....你覺得他會接受嗎?
以前的年代大家都差不多,現在這樣對孩子,小孩根本就不會快樂。他們很小就知道家裡不富裕要懂事,想要的東西不敢要,怕會給家裡添麻煩。慢慢就會長成會下意識委屈自己去顧全大局的大人。
圖片來自於@視相識
其實現在正常養孩子也花不了多少錢,花錢多的是很多看不見的預料之外的支出。
就算你不讓孩子去補習班興趣班,但總會有地方等著讓你去花錢。工資年年不見漲,但是孩子的吃喝穿樣樣都在漲價,孩子好點的鞋子一雙都能買大人兩雙鞋了。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多都有時代創傷,他們那一輩,童年沒有得到過全心的愛,被pua、被家人吸取情緒價值還懵然不知。
等他們成為父母后,明明想要愛子女,但表達出來的愛卻經常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