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美素相簿
1
在家的幾天,經常看到一個爺爺牽著孩子在外邊玩。
有一次月亮升得老高,爺爺還抱著孫子在路上散步。
我有點奇怪,打了招呼。
他說,“他媽媽回來了幾天,就變得有點小了,愛哭鬧,有脾氣了!”
其實孩子也就三歲多,一直是爺爺奶奶帶。
他的媽媽是老師,平時在縣城教書,沒有時間天天回來。
平素這個孩子非常聽話乖巧,大家都說好帶,是個好娃娃。
但是媽媽一回來怎麼就愛鬧了,有脾氣了呢?
有人說,孩子看到娘,是無事也要哭一場的。
真的是這樣,朋友說自己也是如此。
她兒子平時在家跟爺爺奶奶在一起,像個小大人,很懂事。
但是自己一回家,他就變了樣了。
所以她說老人還怪她,是她把孩子給慣壞了。
好像真的是自己做錯了似的。
比如孩子摔倒了,她總是會蹲下來問孩子摔著沒有。
爺爺就會說沒事,他經常這樣摔的。
當孩子說要玩遊戲時,她總是滿足孩子那些無厘頭的要求。
但是老人會說,就什麼都慣著他,讓你當小狗就當小狗啊。
當孩子不敢挑戰的時候,她會抱著孩子鼓勵他加油。
但老人會說不去做就打屁股,何必說這麼多,費事!
還會說是你慣著,所以一見到你就哭啊!
而且男孩還這麼愛哭!
話裡滿是抱怨和不滿。
2
我一直覺得,孩子還能在自己的面前放心的哭,那是好事。
因為有一件事讓我很愧疚。
由於習慣熬夜寫稿,我睡的比較晚,但是小小魚那時晚上會吵鬧。
我可能剛剛睡下,又被吵醒,所以有時情緒沒控制好,會發脾氣。
次數多了後,只要看見我睡著了,他就不敢打擾我。
但有時晚上他一個人起床,因為害怕,還是會找我們,有時就把我弄醒了。
就算我沒有說話,也能感受到他的小心翼翼,能感覺到他的害怕。
魚媽說他很怕很怕我。
我也知道自己有這個問題。
平時會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也跟孩子解釋。
但他還是每次只找媽媽,沒有找我。
幸好平素他在我面前還能發脾氣,還能放心地哭。
但我心裡還是覺得不舒坦,因為自己無形中給了孩子壓力。
一定要改正,化解掉這個問題才行。
如果一直讓孩子帶著壓力,在自己最親密的人面前都不能放鬆下來。
那孩子的心理肯定會出問題的。
每個孩子都渴望從父母這裡獲得安全感。
一旦父母沒有給,那他們的安全感就無法形成。
安全感沒有建立好,就很難發展出健康的人格。
不安、恐懼、缺乏對人的信任感有可能伴隨一生。
孩子只有建立了安全感,才能表達出自己所有的感情,不僅僅是那些快樂的情緒,也包括負面的感情,比如憂慮、生氣、恐懼。
這樣的孩子才是真實而又完整的,能開心地笑,也能大聲地哭。
如果一個孩子在父母面前都要帶著“面具”,想一想都非常可怕。
3
其實,每個人在還是孩子的時候,都會利用這個身份,去試探大人的底線。
去故意搞些破壞,去看看爸媽是不是真的愛我?
也會找自己行為的界限,比如哪些事是父母允許做的,而哪些事不能做。
而且,他們只有對這個環境有了足夠的信任,才敢去試探。
也只有對面前的大人有足夠的信任,才敢去找界限。
《美國育兒百科》裡提到: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家人或保姆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不要急著高興,這只是因為孩子對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所以,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會變了模樣。
突然提出這麼多的要求,突然變得敏感愛哭了。
有很多的媽媽問我,“魚爸,我的孩子不乖,總是搞破壞,什麼都要依著他才行,我不知道該怎麼辦?要不要打他一頓?”
一問孩子的年齡,有很多孩子才兩歲多。
這個階段,就是孩子在爸媽的安全世界裡任意探索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怎麼愛孩子都不為過。
只要不養成壞的習慣就行。
記得小小魚兩三歲時,我非常寵他,讓家裡的老人們都覺得我太慣著孩子了。
但是我知道,在孩子最初的生命階段,他們就需要父母給一種這樣無條件的愛。
不管你怎麼做,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
你要發脾氣,我們讓你發脾氣,聽你哭。
你要鬧,就鬧吧!只要不傷害其他就好。
孩子其實比任何人都關心父母對自己的態度。
爸媽是不是關注我呢?會不會拋棄我不管了呢?
他們會害怕失去父母,害怕自己一個人在世上孤獨,擔心受到傷害等。
父母需要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傾聽他的心聲,理解他們害怕的情緒。
同時告訴他,不管你表現的好還是不好,爸爸媽媽都愛你。
內心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更好地走上獨立。
而且在獨立之前,需要一段很長時間的依戀。
在這個階段,他們 放下了所有的戒備,打開了心扉 。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看見孩子真正的需要。
4
看懂孩子的真實需求。
弗洛伊德說:“越黏人的孩子,越在內心深處相信:分離是會反覆上演的。” 那些越黏媽媽的孩子,內心越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和關注。
還記得那時候孩子剛上幼兒園。
隔壁班有一位媽媽總是充滿耐心地跟自己大哭的兒子聊天,安撫他。
每天讓人看到都累。
有人會嘀咕:怎麼這麼好的耐心,交給老師不就行了嗎。
真的是慣孩子,將來怎麼得了啊,會不會還黏著媽媽啊。
結果呢?
一年後,這個孩子跟班上的孩子比,一樣的優秀。
老師說他的獨立性還挺好,他沒有再哭著找媽媽。
已經是一個自信而又勇敢的小男孩了。
幸好他有一位耐心的好媽媽。
因為媽媽的耐心等待和陪伴,讓他能度過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分離期。
在那個分離期裡,他會迷茫恐慌,但是媽媽的愛讓他感受到了放心。
一天天成長後,自己也變得強大起來了。
你會發現,那些得到過父母足夠愛的孩子,會更獨立。
而父母越沒有耐心,越推開孩子,孩子反而越黏人
孩子的哭聲,很多時候是渴望得到大人的關注。
大吼大叫發脾氣,孩子哭得稀里嘩啦。
不如蹲下來弄清楚緣故,問他一句為什麼。
也許就好了。
孩子也需要你獨特的愛。
這份愛只有爸媽能給,因為這份愛意味著毫無條件,放心的完全的愛。
孩子在這裡,去認識這個世界,慢慢伸出腳步,一步步去試探。
擁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會放心地離開媽媽的視線。
然後開始大步地奔跑,朝著遠方跑去。
其實,掰著手指一數,孩子真正黏著我們的日子真的不多。
所以,讓孩子黏黏我們,其實挺好的,不要急著推開他們。
因為這背後,是他們渴求的愛與陪伴。
本文為魚爸原創, 圖來源網路,公眾號轉載可聯絡授權,歡迎個人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新書《真希望我爸爸讀過這本書》熱售中,點選下方小程式可參團購買,謝謝支援,一起成長。
支援原創就在文末點贊,讚賞魚爸,歡迎留言!
您 所見到的,也許就是朋友需要的! 分享吧
你好,我是二胎奶爸,家有“恐龍專家”小小魚和“車車迷”小小謙,很幸運與你相遇。魚爸曾是童書編輯,非常喜歡孩子這個神奇的群體,後來回家全職帶娃。
每天用心帶娃的同時,陪娃讀了上千本繪本,也在公眾號分享自己真實的育兒及親子閱讀的感受。平日好讀書和創作,累計釋出了800多篇原創分享,得到了幾十萬爸媽的關注。
這裡沒有條條框框的理論,只有真誠地分享。新書《真希望我爸爸讀過這本書》熱售中。靠近我,用心和文字溫暖你……
下面這8篇文章我猜你會喜歡
201: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大部分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202:致每個陪睡的媽媽,全世界欠你一個擁抱
203:跟孩子哭窮,到底有多可怕?
205:內心強大的孩子是什麼樣子?
206:家有男孩,請好好“說話”
207:好好愛那個發脾氣的孩子
117:養男孩,三歲時需要一個關鍵轉變!
118:千萬不能錯過孩子閱讀的黃金十年!
120:爸爸,決定一個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