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規則改版了,未被星標的公眾號文章無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錯過。為防走丟,小夥伴們都加個星標吧,步驟如下~
平時在諮詢中,家長們諮詢得最多,相信也是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遠視儲備”。
不過,“遠視儲備”是什麼?它和近視又有什麼關係?今天,就來聊聊“遠視儲備”。
眼球的調節就像照相機的聚焦
要了解遠視儲備,先要弄清楚眼睛的結構。
眼睛特別像相機,前面的鏡頭是眼睛的屈光系統(角膜、晶狀體等),而後面的感測器/底片就是我們眼睛接受光訊號的視網膜。
同時,與相機特別相似的是,我們的眼睛也是靠屈光系統(也就是相機的鏡頭)的調節,來看清楚遠近的事物。
我們眼睛屈光系統雖然有調節功能(也就是相機的聚焦功能,就像拍攝微距和拍攝遠景的時候,要進行不同的對焦),但這個系統分為放鬆和緊張兩種狀態。
對於眼球發育完全的成年人來說,看遠(一般指5米外)的時候,眼睛的調節是最放鬆的,而看得越近,這個系統越用力收縮,也就越緊張。
“遠視儲備”的本質是什麼?
“遠視儲備”這個詞本身其實並非醫學名詞,與其相關的醫學名詞叫做“生理性遠視”,即眼軸未發育完成而形成的遠視。
因為孩子的眼軸還在發育中(如下圖),就像更短的相機機身。相同鏡頭的情況下,成像的焦點就會在底片的後方。
在眼睛放鬆狀態下,孩子視物所得的物體成像始終在視網膜的後方,這正是“遠視”的定義。
因此孩子看事物的時候,需要更強的調節。因此,孩子無論看遠或者看近的時候,都會用到調節功能(聚焦功能)。
正因為孩子有很強的調焦能力,孩子眼睛在放鬆情況下是遠視眼,但是可以透過調節能力,看清楚眼前的事物。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遠視儲備一定要在去除孩子的調節力之後才能檢測到。由此所得,“遠視儲備”指的一定是孩子在充分散瞳後所測得的生理性遠視。所以,給孩子驗光一定要在散瞳後進行。
為什麼“遠視儲備”會減少?
如果孩子一直看近,就會導致孩子的調節能力(聚焦功能)一直工作。
我們的身體很聰明,如果一直看近,調節功能一直緊張,身體就會透過某些目前科學研究還不清楚的機制,提前或者過度讓眼軸變長,從而使調節系統不要那麼累。這樣,隨著眼軸變長,理論上的“遠視儲備”,就會慢慢變少。
雖然現在在網路上可以搜尋到一定年齡對應的遠視儲備數值,但從循證文章上來看,生理性遠視是一個範圍,更少的遠視量的確提示孩子未來近視的風險更高,但數值也不是絕對的,所以家長不需要過於緊張遠視儲備太多或者太少。
研究發現,生理情況下,6歲左右的孩子近視度數會有突然增加的傾向,12歲後會相對變緩,20歲左右會穩定下來。當孩子6歲時遠視度數低於75度,7-8歲低於50度,9-10歲低於25度的情況下,具有近視高發風險。
一般來說,動態地看,根據每年的進展量來評估孩子眼睛近視的傾向會更加科學。對於6-12歲的孩子來說,如果年均增長近視度數超過50-75度,就需要重視且更加積極地控制。
保護“遠視儲備”,
其實就是延緩眼軸的增長
因此,其實保護遠視儲備,就是儘量讓孩子的眼軸發育與健康同齡人一致,不要超前發育。那麼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這一點呢?
1、儘量保證每天日間2小時,一週總共11-14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同時也要注意眼睛的防曬;
2、近距離用眼(40-50cm)時,儘量做到每20分鐘休息20秒,看向6米遠的地方。注意近距離用眼不僅包括了手機、平板等電子螢幕,還包括看繪本、寫字、畫畫這些活動。
3、建議每半年到一年帶孩子到專業眼科醫院建立屈光檔案並測量眼軸。如果孩子有眼軸增長過快或近視的傾向,需要更進一步的專業方法,例如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鏡、特殊設計的角膜接觸鏡或框架眼鏡等。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遠視儲備不足”的情況,更要做好以上幾點。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才是保護眼睛、保護視力的最好方法。
end
本文作者:知貝線上諮詢眼科醫生 貝月雲
科學稽核:知貝線上諮詢眼科醫生 陳佩
參考文獻:
[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030593/
[2]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6009841/
[3]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1963266/
[4]https://www.aao.org/disease-review/refractive-development
[5]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399150/
[6]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817832/
免責宣告:本文資料更新於2021年8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資訊,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注:封面圖片來源包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