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晚會讓董明珠又成了焦點,她談到的“33年以來最好業績”“多發2億年終獎”以及勸人長期持股格力電器的言論衝上熱搜,這些豪言壯語有業績“背書”,經過三年低潮的格力電器終於揚眉吐氣。不過從長期來看,格力電器如何延續良好勢頭,又如何打造空調之外的名片,仍需要觀察。
因何業績高增
1月29日,格力電器每股報收35.06元,上漲4.16%,前一日晚,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珠海舉辦的“格力2024全球夢想盛典”上透露,2023年格力利潤約290億元。2023年稅收創造歷史新高,“希望2024年給國家的稅收超過200億元”。她還表示,“未來五年,我們爭取翻一番”。“格力會多拿出兩個億給員工發年終獎。”
根據此前格力的業績公告顯示,預計2023年歸母淨利潤270億—293億元,同比增長10.2%—19.6%;營業總收入2050億—2100億元,基本每股收益4.82—5.23元,上年同期為4.43元。
在演講中,董明珠更是直言希望投資者能長期持有格力電器股票,她表示:“格力電器並不關心股價,因為我們不靠股價而生存,但是有股民說你不關心股價,我關心股價,但是我相信你對格力有耐心,就應該長期持有格力股票。我們給企業存在的價值是別人依賴於我們,這就是我們的價值。”
格力電器底氣充足並不奇怪,有業內觀點指出,三年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經營狀況,但總算在2023年揚眉吐氣,資料顯示,格力電器2020年、2021年、2022年的營業總收入依次回落至1705億元、1897億元和1902億元。
另有觀點指出,2023年夏季異常的高溫,催化了空調市場需求,這也成為格力電器2023年業績紅火的重要推手。
根據奧維雲網的資料,2023年,家用空調生產16328.2萬臺,同比增長12.3%;銷售15694.6萬臺,同比增長10.4%。奧維雲網大家電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饒是經歷了過山車般的銷售走勢,2023年全年家用空調內銷出貨量依然超過9000萬臺,規模創歷史新高”。
對此,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去年各家企業空調排產增高,經銷商也積極補充庫存,但由於銷售端異常興旺,渠道貨物仍處於良性流動中,總庫存水位健康。在市場向好的背景下,大、小空調品牌均有所收穫,龍頭企業無疑獲益更多。
轉型“老生常談”
格力電器的大好勢頭能維持多久引發市場關注,一方面,格力在空調領域“攻城略地”;另一方面,其似乎在轉型問題上顯得迷茫。這一問題在“白電三巨頭”的相互對比下尤為明顯,空調營收佔據七成的格力電器,在總體營收上和其他兩家已顯現差距。
雖然2023年報尚未公佈,不過以去年三季報的資料來看,美的營收為2923.8億元,海爾智家的營收為1986.57億元,分別比格力電器高出1365.68億元、428.45億元。而在去年同期,美的和海爾智家與格力電器的營收差距分別為1234.31億元、364.62億元。
近年來,格力電器從單一的空調產業,到進軍手機、小家電、新能源、醫療健康甚至預製菜賽道。其涉足的行業並不少,但遺憾的是,大部分都沒有形成規模。
或許在格力電器眼中,轉型並不僅是品牌的“破圈”,其關鍵還是依託自身的製造業能力,向更多領域探索,其曾在採訪中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產業覆蓋家用消費品和工業裝備兩大領域,產業鏈向上遊延伸至壓縮機、電機、晶片、漆包線、銅杆、電容器等,下游延伸至廢舊家電綠色回收、處理、迴圈再利用,並透過收購等方式切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儲能以及電池製造裝備領域,實現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成為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業集團。
在業內專家看來,格力電器在渠道方面的改革,漸漸顯露成效,是其2023年業績增長中不可忽視的因素,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談到,2023年,格力電器的業績增長主要是恢復性增長以及多元化戰略推進的成效,營業額超過了歷史頂點,格力原來主要靠線下實體專賣店,這兩年不斷在推動銷售渠道的扁平化變革、向電子商務轉型等一系列措施,都是格力電器業績增長不容忽視的原因。
對於市場實踐中“微笑曲線”的說法,董明珠不以為然,微笑曲線的一頭是銷售,一頭是研發,底端是代表重資產的製造環節,虧損風險不容小視,但董明珠說,“我們恰恰要的就是底端,如果底端沒有,還能笑嗎?”坐擁穩健製造能力的格力電器,能否打造空調之外的第二張名片,仍有待時間觀察。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