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彙報一下我們團隊這周的研究成果:我們從未如此渴望通脹!我們本著是從這個創業者和投資者這個角度去彙報這個結果。但這樣的主題其實是很難講的,因為社會上這種分析的文章分析的觀點非常多,創業者或投資者如何看待這樣的問題,在當下尤為關鍵。
關於通脹,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恐怕第一反應就是,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接受的理念是什麼呢?很流行的一個觀點就是:我們要重視投資,不能只顧存款,因為存款利率跑不贏通脹。所以有一段時間鼓勵大家去買房子、買資產,除了可以增值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為了跑贏通脹。過去二三十年我們大概都是接受了這樣的“語境”。
但今天為什麼突然變了呢?看看最新統計資料:去年12月CPI下降0.43%,而且是連續三個月下降,背後是什麼邏輯呢?
有人說物價下降說明大家都沒錢消費了,所以消費品在降價:近期草莓、陽光玫瑰、鮑魚、大閘蟹都在降價,那些中產的標配,也開始逐一淪落;但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另外一種景象:
洗腳店開始排隊了,不僅沒有降價,地段好的門店,還漲了一波,有報道說,金牌首席技師或者中醫老師傅的費用甚至能夠上漲20%- 30%,而且要提前預約;此外根據貝恩最新報告,2023年奢侈品的消費增長,預計也達到了12%。
那我們就明確看到強烈的反差:有人在經歷通脹vs有人在經歷通縮。為什麼會發生這樣強烈反差呢?
一般來講啊,食品價格如果很低的話呢,其實是有利於老百姓的。因為之前我曾經跟一個研究通脹多年的貨幣專家去交流他曾經說過,通脹實際上是富人對窮人的一種掠奪。因為這個富人可以有很多抵禦通脹的方式,而窮人沒有。但通縮,對老百姓真是一件好事嗎?我覺得不完全是。
通脹VS通縮
超高水平的通脹背後,往往是由貨幣超發導致的。我國這幾年的貨幣發行量,一直很大,那為何社會上沒有通脹的現象發生呢?這裡面有兩個因素導致:一是我們有房地產和這個股市兩大蓄水池;另外就是整個社會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
但是當前好像有所變化:樓市蓄水池的功能在下降,股市也沒有承載太多功能,那麼大的M2,CPI沒有回升,只有一種原因:那就是產能過剩,而且是嚴重過剩。各行各業,除了極少數的行業,大部分的行業都嚴重供過於求,怎麼可能發生通貨膨脹呢?更不用擔心,有一些資本,把某種商品的價格炒上去。因為任何的炒作都會面對一個你難以撼動的巨大的體量。
舉個例子:泰山山頂上,礦泉水一瓶可以賣到20塊錢。那麼我們可以設想:一瓶水賣30元可不可以?可以。賣50元可不可以?可以。那麼如果賣兩百可不可以?哎對不起,他就不可以,為什麼呢?
因為當你賣二三十的時候,可能就是一小部分人挑水上山,但是如果是你要賣兩百塊錢的時候,就會有一大批的農民朋友,被賣的暴利吸引,紛紛加入挑水的隊伍,迅速把水的價格砸下來。這就是什麼經濟學上什麼道理呢?就是潛在的供給也影響著價格的這個形成機制,這就是市場經濟最有趣的地方。
和通脹的擔憂相反,目前國內的基本情勢在於:居民儲蓄節節攀高,就是不消費、不投資、不貸款。當然同時收入也難以提升。而各方面解讀統計局的資料,往往也從CPI、PPI有沒有回升來判斷經濟的走勢。
西方發達國家害怕通脹,我們為什麼如此歡迎通脹呢?甚至可說,我們從未如此渴望通脹!本文旨在從紛繁複雜的經濟現象中,嘗試“管中窺豹”,找出事實和資料,認真梳理一下邏輯,並從創業者或者投資者的角度,找找有價值的資訊。
一、豬週期
先看看我們這個豬肉的這個價格,豬肉在今年的這個價格其實同比下降是幅度是非常大的。據統計資料,去年12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下降了26.1%,是造成CPI下降的主因。那麼人人都吃得起肉了,按說這不是件好事嗎?但是養豬的就不高興了。從產業來看,豬肉行業正進入一個新一輪的過剩週期。我們梳理研報可以發現,產能過剩是主因。
那為什麼會產能過剩啊?想一想,過去幾年就因為交通物流問題造成豬肉價格變高了嘛,結果一批人進場就增加豬肉供給正好在2023年就反應出來了,所以這就是豬週期的作用。
事實上,比起很多行業直接被升級替換掉了,或者整個行業都徹底消失了,能夠有周期的行業是值得偷著樂的!有周期,說明這個行業還是有剛性需求,多年前,野村證券的一個經濟學家曾經告訴我,任何行業都是有周期的,關鍵是如何上升的時候儲備好糧食,以應付行業低谷的時候,那個時候,我還不太相信,現在看來,很有見地。
那為什麼我們當下很多各行各業的人,之前沒有這樣的認知呢?其實核心的原因不是說沒有這樣的經濟規律,而是因為我們過去三十年,一直是斜坡向上的狀態,所以完整的經濟週期,我們很多人實際上是沒有經歷過的。
二、高價水果
“陽光玫瑰”葡萄,很多人都嘗過,號稱這個水果界的愛馬仕,但僅僅沒過幾年,身價卻要縮水數十倍,飛入尋常百姓家了。貴的水果還有車釐子,前幾年“車釐子自由”還是一種幸福,有一家洗浴連鎖店,只靠一句宣傳語——“車釐子暢吃”便能打響市場,賣出比同業更貴的客單價,消費者仍絡繹不絕。而今年的車釐子價格大幅下降,有的地方車釐子價格“腰斬”。
這些高價的水果的價格為什麼降下來?一方面是跟這個價格形成機制有關係,供應多了,物流成本也低了,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現在整體的消費能力,可能會選擇價效比比較高的,所以高價水果撐不住,只能降價促銷。
前些日期,我考察過一個果園農場,和總經理交流,他說,為什麼很多果酒規模都做不大?做到5個億規模,就很難上去了,就是因為供應鏈的問題制約,尤其是自己沒有農場基地的,更會受制於人。
水果是有淡季和旺季的,淡季的時候有利潤,旺季的時候,高昂的採購價格就吃掉了利潤,如果要保利潤,就要降低採購的質量,又會砸品牌。那麼,他們為什麼不自己做農場呢?那就是大手筆了,就不是小玩家可以玩的了。所以說,小水果背後也有大產業。這對我們很多行業也是啟示:你要去充分去考慮競爭優勢到底在什麼地方。
三、平價咖啡
還有一個典型的品類是咖啡:咖啡到底可以一杯賣多少錢?當然有貴的有便宜的,但是市面上層出不窮的咖啡品牌和不同的定價策略,使得咖啡價格並沒有一個穩定的區間。
但是有一個統計結果可以參考,咖啡消費的主力人群還是在一二線城市,以上海為例,訂單量最高的是瑞幸等平價咖啡,9.9元成了咖啡消費的一種錨定價,美團、餓了麼也紛紛推出專屬咖啡的優惠券,快把咖啡賣成“豆漿”了。通縮,在咖啡身上也體現出來了。
然而反過來,市場上依然有超貴的咖啡。近期有媒體曝出,上海出現了一款天價咖啡,售價達到6200元一杯,杭州也出現了4988元的咖啡,有人說這個價格“很提神”,也有人質疑其炒作。
超過5000元的天價咖啡,在上海和杭州有市場,因為根據媒體報道,採用的咖啡豆都是競拍得到的,單價甚至突破上萬美元,即使賣這麼貴,只要有高階的理由,依舊有消費者願意用真金白金支援。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有錢人在經歷通脹,而相對的,普通人正在經歷通縮。也就是說:分化更嚴重了。
分化背後,現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那些正在降價(經歷通縮)的產品或者行業的普遍特性,其實主要可以從兩個維度分析:
一是早前價格偏高(比如這幾年“特殊年份”物流成本過高,或者供需關係一時失衡),導致供給端定價權被異常拉高,現在只是恢復到正常的區間內。豬肉、車釐子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二是當前市場完全恢復正常,各商家又開始捲起來,供給端充足乃至過剩,顛覆了供需平衡,那些豬肉和咖啡等可替代性強的商品不具備更多價值屬性,無法阻止自己價格下降的命運。
有通縮,必然有通脹。接下來我們看幾個仍在通脹的產品(行業)例子:
四、戶外裝備
今年的這個冬天,冰雪旅遊讓人這個非常振奮,不但“爾濱”也開始爆火,還帶動了整個冬天冰雪經濟的發展,滑雪裝備自然也乘上了東風。
這點上,我有一個親身的體會,之前去滑雪的時候購買滑雪裝備,選的時候有普通的,有升級強化的,自然價格上就能看出來。在糾結的時候,銷售一句話把我帶回現實“貴的有時候真能救命”。
這裡面反映出的其實是一種更剛性的需求,能滿足這種更剛性需求的商品或者行業就能有底氣漲價——雖然滑雪是偶爾為之,但是畢竟還是一個極限運動,而貴的裝備大機率比便宜的裝備質量要好,因此多花點錢保平安,還是願意的——誰也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舉個例子,衝鋒衣的顏色要在大雪天能夠識別。
當然,對於非常專業的人士而言,他會挑選滿足自己需要的裝備就行了,也沒必要多花錢財過度武裝,但普通人寧願花錢買平安。所以就以滑雪為例,這種戶外用品的價格的剛性是非常強的。
五、珠寶玉石
其實還有一個行業也是“通脹”的典型:前幾天我吃飯,遇到了一個以前、做房地產做了十幾年的人我就問我最近的生意怎麼樣,問完了我還有點後悔,但他說沒關係,已經不做房地產了現在做珠寶,主要做和田玉,之前預料到房地產行業可能有周期,但是沒想到會這麼早的到來,但是他過去在做房地產的時候,其實做了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每年按照自己興趣愛好去收藏這個玉石。
可能他這個買的時候才兩三萬的,隨著這個時間的變長還漲價,自己開店的產品都夠賣一年的!而且他說,現在很多行業去銀行辦貸款,那個很低的利率不敢貸,怕將來還不上,但是他們絕對是歡迎銀行給他們貸款,因為這裡面利潤高得驚人,有時候毛利率可以達到30%~40%,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玉石究竟算通縮還是通脹,恐怕沒那麼簡單。
這個領域有個很大的特殊性:因為一般玩玉的人啊,第一是很小眾、第二是玩玉會上癮,淘到一個好的東西,願意不斷的買不斷的買,而且沒有什麼特殊情況不會出手。
所以玉石裡面有很多文化屬性,比如說美好的祝願,或者是保佑啊等等,但是在正常情況之下,二手的玉並沒有大量的流到這個市場,而市場上的每年新增需求量還是依然保持。而且這個一塊玉的流轉往往伴隨著一個傳奇的故事或者情懷在裡面這也就是很多人會把玉製品當作傳家寶每一次流轉啊,都為其本身增加了不少價值。
他當時跟我舉個例子,比如說一個大佬或者某個前首富想把自己的產品拿出來去流轉,這產品一定會成為搶手貨:這是大佬首富玩過的玉啊,故事性強啊。
所以如果各位財友關注文玩市場,除了增長見識,還會發現這個領域有它的獨特的文化特性。
所以不管是咖啡還是玉石,實際上都是更高的層次的需求:審美故事之類的精神需求。那正如剛才所說的啊,即便不具備收藏價值的咖啡領域,只要你有一定的文化屬性,或者故事屬性,那也並不代表都是平價咖啡,還是能做出高階咖啡的。
那高階咖啡是通脹還是通縮呀?從整個咖啡行業來講可能是通縮,但高階咖啡,和玉石類似,可能就是變成了通脹。
六、汽車消費
那麼我們再看看汽車行業:汽車行業2023年這個價格戰是中國車市的主線,新車的折扣幅度不斷上升,有統計顯示,統計顯示,傳統乘用車綜合促銷幅度從年初還只有12.2%,12月已經達到18.6%。換句話說,傳統車在降價!
所以相比之下,自主品牌的價格走勢有些反其道而行之,自主品牌的均價從2019年的9.15萬元提升到去年的13.07萬元,增幅超過4成。尤其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表現越來越自信!
尤其近年來造車的新勢力在高階車型上的表現越來越自信,比如,有了華為概念加持,新勢力車企問界一款車型已經開價到了46.98萬起。超過了賓士和寶馬的一眾車型,這是多麼奇特的景象?
即使一向以便宜著稱的小米在新車價格上也絕不含糊,雖然價格還沒有披露,雷軍說“可能會有點貴”,雖然大家說9塊9、9.9萬,結果雷軍也闢謠了,說“19.9萬也不可以”,可能的價格雖然沒有披露但是說雷軍說了可能有點貴,從這個角度來講,你說汽車行業是通脹還是通縮呢?
當前的一個流行段子是:以前沒錢,買國產車,現在,沒錢買國產車!照這麼發展下去,以後沒錢只能買賓士寶馬了。汽車業兩極分化的背後,是非常有趣的消費趨勢:
第一就是供給渠道物流等的這個快速發展,實現了一定意義上的降本增效、降本升級,即便落後地區或收入較低人群,也有機會消費到更多以往屬於高價的商品,比如物美價廉的汽車。
而價效比,質價比就成為很重要的一個商品要素。
第二,高階消費的缺口仍然存在,而當今消費者對品質、可靠、科技感這些“實”的追求超過一些“虛”的東西(比如國際名牌),使得這部分的消費潛力正在被不斷挖掘和釋放同時,提高了前者的溢價。這在自主高階新能源車熱銷上表現的尤為明顯。比如BYD旗下超豪華的車最貴要100多萬,從這個角度來講,是通脹還是通縮值得好好討論。
七、文旅經濟
一開頭講到冰雪經濟:哈爾濱在元旦假期3天創收近60億,文旅產業迎來了自2020年以來的大爆發。統計局資料顯示,全國旅遊業CPI在去年12月上漲了6.8%,2023年8月份一度觸及近10年高點14.8%。
那麼問題來了:大家的錢都花到哪了,至少旅遊分項如此高的CPI代表著開銷在增加。而此次各地的文旅消費增長,與以往不同,是在當地文旅主管部門的主動策劃下,依靠媒體流量引來人流。
而此次各地的這個文旅消費增長與以往不同,各地文旅部門都是著重策劃,依靠各種的這個服務宣傳來引流等等,從地方這個效益上來看,就是所帶來的人均消費支出增長更多是依靠當地的特色,增加餐飲等各種業態想把遊客留住。這說明,各級政府正在行動起來,改善經濟,增加家庭收入,積極擴大內需。文旅也算是最近經濟的一個亮點。
八、廣闊天地
大家回到非常熱門的產業:房地產現在到底是漲了還是降了?很多地方可能有不同的資料,那我們看看真相到底是怎麼樣的:
據我觀察的資料瞭解,一線城市在某些區域現在還在搖號,說明依然供不應求,而且它一手跟二手樓之間的價格倒掛現象還很明顯,所以即便房地產整體在承壓,區域性區域市場的房地產依然還很熱。
這個說明什麼?如果你只瞭解了某一個行業整體,通脹通縮又能有多少意義呢?更多的還是說房子在哪裡,想在哪裡居住投資,這些才有意義。你想在哪裡去住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情況,其實最終還是要回到經濟學的本質規律。就是房地產整個行業未必能給你投資或者是決策提供非常真實的理由,不要人云亦云,要考慮環境地段等多方面的因素。
此外昨天晚上,我見了一個註冊會計師,是國內知名的一個大所的高階合夥人,他微笑告訴我說最近業績很好,因為所裡主要的客戶都是做IPO的註冊制這幾年推出之後,不能說雨露均霑,也給所裡每年增加大量的客源都做不過來了,包括疫情都沒有影響業務,敲鑼都可以直接在家裡敲的。這就屬於大背景下的政策紅利。
那除了這個會計師之外,還有什麼行業有紅利呢?比如說律師今年其實也是兩極分化的格局:
併購重組的業務、離婚財產分割的業務都是激增,甚至有其他小組的加入。像這種服務型的行業究竟是通脹還是通縮呢?
再舉個科技方面的例子,2023年一整年,大模型熱鬧非凡,但具體的商業應用似乎沒有跑出來例子,好像大家都還沒有找到一個非常好的應用場景,但是對不起哦有可能真相欺騙了你:還真的跑出了一個在PC時代,或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不曾發生的或者是不可能出現的一個商業模式可能在AI大模型時代裡面發生了!
我看到一款哄女孩子的AI神器卻是一夜爆火,它就用AI的方式做成互動,現在有很多男生哄女朋友不會哄,用這個可以讓女孩子這個用AI的方式來不斷跟男孩子進行互動。這個應用場景就引發一個我們很大的思考,就是AI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不僅僅可以去把PC時代或者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模式重新做一遍,而且可能會衍生出在前者都不具備的應用場景,這就是AI的它的獨特魅力。
那我們再看一個高精尖的:比如說這個低軌衛星行業,低軌衛星的這個商業價值那是炙手可熱,不亞於當年房地產這個起飛的時刻,雖然可能不一定讓那麼多人去參與。我那天跟這個上海的一個這個低軌衛星商業公司的這個高管去聊天,他說我們這個低軌衛星未來一定是革命性的商業模式的革新!
低軌衛星如果要誕生,首先會影響自動駕駛。現在其實從自動駕駛這個行業角度來講,很多的時候就是因為他對自動駕駛的這個資訊,或者他移動定位的資訊靈敏度,或者成本居高不下,如果靠傳統的網路,或者其他的這個一些技術來定位的話,是要靠低軌衛星的。
那低軌衛星我也在問他,要發多少顆才能組成網路解決這個問題,他說行業內一些說法大概是至少有88顆,就是你組網你要有一個88顆,基本上可以把整個地球的就是做初步的全面的覆蓋所以有低軌衛星這種商業的應用,再結合我們的AI、5G、接下來還有6G的技術,這個商業世界將會發生什麼樣的翻天覆地的一些變化啊。
所以我們是不是還有很多機會可以去探討,是不是不需要在那裡“躺平”迷茫,而是仔細想一想,低軌衛星跟我有沒有關係,我現在當下要做哪些準備啊包括“AI哄女朋友”這個神器。
在我這個領域我怎麼去應用啊,以及我的客服是不是可以用這個方式來解決呢?銷售管理客服管理是不是可以呢?我的員工管理可以用能不能這樣去解決呢,如此等等。
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那麼你會發現這些資訊都是真實發生的,但是你會發現,為什麼大家都不知道,或者說,即便你接觸了,你可能感受沒有那麼明顯?
我這裡面給大家透露一個很關鍵的一個原因:其實當下,很多人不管是公開也好,或者說宣傳也好,說現在這個商業機會我們要保守啊之類,但是我告訴你,其實有很多在這種比較有前沿領域的或者未來的這個商業模式裡面,他們有機會能夠去發現重大商機的,往往不會出來告訴你,因為能真正掙錢的人或者真正掙大錢的人,他這個事就不會出來說了。
但是反過來我們要去從這個資訊當中要去分析,不一定先知先覺,至少不能資訊太過於滯後。
所以並不代表機會不存在,但是我們要去花時間去梳理,所以這也是我們今天梳理這個資訊目的所在。
通脹還是緊縮?機會才是王道
我覺得對創業者也好,對投資者也好,到底應該做出什麼樣的判斷,或者是選擇呢?總體來講啊,不管是這個通脹還是通縮,我們老百姓的日子過好才是王道。
所以講到這一塊呢,其實還有兩個案例可以拿來去對比一下:美國和日本。現在美國的利率非常高,利率為什麼高,那就是通脹嘛。美國疫情的時候放了很多水,所以導致美國股市也漲了很多資產和消費品的價格也漲了,能源、燃油都漲了,吃牛排也更貴了!
美聯儲經過這個十幾輪的加息,大家也看到了,基本控制住了通脹,但是控制的程度我覺得有待觀察。此外目前我們期待或者大部分現在的聲音認為,美國可能進入降息通道,大家都在期待啊,也有一些段子講“看誰耗得過誰”,那麼美國這麼高的通脹,其實對他自己的經濟也是很大的壓力所以我覺得這種也不能夠長期維持。
那與此同時呢我們再對比日本:日本的通脹這麼多年一直都是很穩定的,老百姓的這個生活成本並沒有很大的這個起伏,不會和美國老百姓相比,說電費也付不起。
之前大家都說日本是失去了20年還是30年,但是我們去包括我去日本的時候也發現,其實在我們高歌猛進的時候,日本很多資產回報率是比較均衡的,包括他們有一些這種餐飲店就每天規定多少份,比如說我今天我就賣500份,賣完我就不賣了,當時就很納悶:賣完就不賣,不就少掙錢了嗎?能夠支援他家庭開支了嗎,能支援他這個店的基本的運營了嗎?
但人家的思考邏輯跟我們不一樣,今天我們可能也要去思考這個邏輯了:在我們不再高歌猛進的時候,面對壓力的時候,應該做什麼樣的一個選擇?
這個時候可以做一個對比:1990年,日本知名連鎖快餐巨頭吉野家的一碗牛肉蓋飯售價為400日元,而在2020年,同樣一碗牛肉蓋飯的價格只需要352日元(摺合約22元人民幣)。
30年的時間,價格不升反降!
所以這就是日本人在過去30年經濟增長停滯、工資不漲、企業發展也比較平穩,股市樓市比較萎靡,但日本在30年經濟這種承壓、或者是停滯不前的過程當中,生活水平卻沒有急劇的下降這什麼原因呢?
你會發現,日本老百姓其實當時有一句話就是叫“低慾望社會”,就是到了日本時間久了以後就變成低慾望了,據說好像加拿大也是這個邏輯啊,就是有一些人已經有了養老的這個心態,而且年輕人也可以低慾望。那怎麼去做到的?那就是透過政府來解決養老問題,社會保障也導致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嚴重下降。當然了,日本年輕人不再像父輩那樣有錢。
從這個美國的例子,或者從這個日本的例子可以看出,美國就是最近在打壓,通脹也在逐漸回落;看日本這個例子我們就會發現,兩者有點像平行宇宙一樣!
就剛才我們的Lillian主持人從美國回來都發現,那邊為什麼大家都是在討論通脹能否控制住,為什麼我們如此渴望通脹?
我們如何如何能讓我們的這個CPI、PPI漲一點,但是這個漲也不能去亂漲,還是要漲到合理的空間。至於什麼樣算合理,我覺得這裡面還是要回歸到這一個基本的邏輯,這個邏輯是什麼呢?
大家都在問錢去哪了?我們的貨幣發行量這麼大,居民儲蓄又那麼高,看似錢都有著落但實際上核心的原因是:錢沒有流通起來!這會直接制約我們一些經濟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上。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啊,反觀日本,我沒有發現它大量貨幣發行導致緊縮。我記得有一段時間我聽過一個案例,就有一段時間,這個日本實行負利率,其實歐洲也是,有一段時間是負利率,我當時我們就完全就不理解不明白,這怎麼可能呢?怎麼我把錢給銀行,銀行還要收我的錢,所以那時候我們就發現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在那種情況下,很多日本人都不願意去把錢放到銀行,因為我放到銀行還要給他保管費,那我與其這樣的話不如把它取出來但是我取出來放在家裡又不安全,怎麼辦呢?就直接導致一個行業的生意極為好:保險櫃!大家大量去買保險櫃,在家裡面去擺放現金。這個就好像就是前幾年剛發生的事情,現在我們就突然反轉了,這到底是什麼邏輯呢?
所以我覺得,這個世界真的是變化太快,而且可能接下來變化的會更快,有很多的週期。包括我之前跟很多企業家在交流的時候,我說現在我們的經濟週期真的是轉的太快了,以前說一個大週期,我們可能需要30年50年,後來可能十年八年,到了現在可能就三五年甚至有一些行業可能一年的週期就結束了。
所以在這種快速輪換的這個變化的過程當中,諸位投資者,諸位企業家朋友們,我覺得你要把這種未來作為常態。有很多行業接下來,可能都是一種快速切換,是快速因應的過程。
因為百年變局講了很多,現在確實在面臨當下非常重要的關口。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如何去應對?我給大家今天梳理這個思路,就想給大家一個方法:不要去簡單的聽別人說這個行業好,我們衝進去,說這個行業不行了,我就退出。
比如現在短劇(短影片劇本)又很火爆了,我最近又收到了很多人說要衝進去呀,我就問他一句話:那之前在講MCN機構也很火爆的時候衝進去的那些人現在是什麼情況你知道多少?或者說從MCN機構衝進去,能夠真正活到今天的人,你瞭解他獲勝的原因是什麼嗎?如果你不知道,今天的這個短劇看似很簡單,說我投二三十萬,然後回報就一百萬,那不就是前面幾集去免費看嗎,後面就開始收個什麼十塊錢二十塊錢三十塊錢,有這麼簡單麼?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你要考慮下面幾點:你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什麼、你的持續競爭能力在哪裡、你是否可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夠充分發揮你的價值。你瞭解你的行業,也同時要了解你這個行業週期,更重要的是,你要了解在大的行業政策、大的經濟格局,以及相互對比的競爭優勢的情況之下,回過頭來才能夠找到你自己的定位之處。
那我們再講一個行業:醫藥行業。那麼今天我們從這個大盤上(1月26日)也可以看到大型的這個醫藥科技行業都在承壓,原因是地緣關係,一個政策就可能讓整個行業承壓,所以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衝進去以後應變能力支撐能力具不具備,需要好好考慮。
但是反過來如果說有朋友要問,說這個醫藥行業我們到底怎麼看,但是從我們這個團隊觀察到的資料,我可以跟大家講,就像前面已經說了,有周期的行業你就偷著樂吧,很多行業真的是可以用未來的科技把你給取代給升級掉的但是有一些行業還真的是存在一個長期的剛需性。所以這樣的行業如果你身在其中,祝福你,但是隻是享受著你這個剛需的這個行業,不關注行業的週期性的變化,你也總有一天會被打死。
所以行業的週期規律,我們不要去人云亦云,盲目守著週期等著它起來也不是可取之道,更多的是要從複雜的資料當中去找到邏輯,找到自己的優勢。
所以今天我們做這樣的梳理,就是想告訴大家兩個道理:
第一就是,我們作為創業者或是投資者,看待經濟現象,看待經濟資料的時候,不能僅僅的就是看人云亦云的道理,因為那個道理聽完了以後,只能讓你焦慮,或者只能讓你一味的在那裡膨脹,解決不了你實際的問題。我們創業投資是要回報的。所以我們要看什麼?要回歸客觀理性公正的資料去尋找這個邏輯。
我們第二就是要構建敏感的思維否則這個機會來臨也很難把握。比如說低軌衛星對你到底意味著什麼?我估計很多朋友們包括我自己都沒有想到。當我真正調研過這個公司,跟他這個公司的高管聊了以後我就知道這個領域真的是真刀真槍在幹。
這不是我們在思考說這是遙遠的未來,這就是當下很快就要發生的這個事情,據說他們已經發上去幾十顆衛星了,可能離真正組網88顆還少了一點,但2024年今年全部可以發射完畢,之後有可能就會帶來在C端的變革。
哪些變革呢?C端不僅僅是自動駕駛哦還有很多領域,包括手機導航,基於AI領域需要對大量的精密度的這種資料傳輸的一些應用場景也會誕生。在這種情況之下你不去緊密關注,就會錯失良機。所以這個時候你哪有時間去躺平啊除非你已經有做了足夠的積累,躺著躺著休息一下,之後還是得抓緊起來幹活,搞錢!
雖然不能說現在是滿地都是黃金的時代,但確實現在很多這個經濟發展在換檔提速的過程當中,前沿性的一些商機一些技術革新層出不窮,結合全球地緣因素的格局,包括我們自己的這個行業政策,產業政策都是在急劇變化的過程當中。
有沒有朋友統計過,過去十年頒佈的一些產業政策或者經濟政策,可能還不如我們2023一年頒佈的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多。這些政策目前的威力沒有發揮出來,一定在等一個點在集中爆發,效果他可能就是核彈級別的。所以應該如何自處,是當下給我們很大的一個命題。
所以我們透過今天這麼一個溝通,希望財經早餐、財經頭條、財經下午茶的使用者們都能夠去關注我們這樣研究節奏。我們團隊每週都會推出這樣的一個非常接地氣的資料研究報告,並且直接指導每個產業的投資機會在哪裡,投資的坑在哪裡,用這種方式來真正武裝自己。
弄清楚經濟執行的框架對於很多經濟研究者是需要的。對於我們大部分的實踐者,說實話真的不需要去讀個學位來解決這個問題,而是要去把我們這個真實的經濟資料瞭解到。我們是基於事實和客觀邏輯從中尋找的商業或者投資機會。再去all-in,重磅參與進去。這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功課。
那同時也歡迎,各位朋友能夠去這個下載財經頭條APP,這款產品它可能看起來又有點枯燥,可能看起來沒那麼有趣,但它很多的資訊都是在我們這個資料庫裡面得到的,所以從它的原材料角度來講,在這款產品上,是做了及時的更新,我可以跟朋友們打個賭,就是你如果是連續把我們這款產品每七天,連續每天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去閱讀,那你對很多經濟資訊的敏感度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因為最重要能夠支撐你做決策的東西,大多來自於當下真實發生的資訊和資料。而不是簡單的情緒價值。
但是最重要的我們還是要實踐,所以這裡面每個人的大腦這個敏感度是需要去訓練的,我們這個職業團隊做了九年的內容每天都在找很重要的這個有價值的這個財經資訊,經過大量的這個訓練以後,形成了對資訊的條件反射。
說到條件反射,做過健身愛好的朋友們都知道,我有一次找一個教練,讓他去幫我練習跑步,他給我提個建議和要求,還說如果沒有這個建議達不到就不能保證效果:你每週至少來訓練三次每次不低於一小時,因為這個肌肉對運動會產生肌肉記憶和習慣性的這種動作,當你如果一週只來一次,那你肌肉就會很堅硬;當你一週來三次或者以上每天都在訓練的時候,你就會下意識的會有一些反應這叫肌肉的自然反應,也就是肌肉記憶。其實我們人類的大腦對資訊也是存在這個問題。
當你每天的閱讀時長資訊攝取量,沒有經過長期的這個修煉的時候,其實你對重要的資訊出來,比如說我剛才講低軌衛星這個詞報道出來,有可能就認為他離你很遙遠。
但低軌商業已經在上海已經有兩家公司了,據說有一家馬上要到科創板上市了,而且一上市他的估值就一定是很高的,因為是代表一個未來革命性的新基建啊,這個基建已經建到天上去了,而且每個地方都在爭這種產業,這種產業出來不是一家企業,而是一個產業鏈,就像房地產、汽車產業鏈一樣。像這種資訊,如果你沒有做長時間的這種更新和對大腦的這種同步的情況之下,你是沒有這樣對商機的敏感度的。
我在前一期講,有的企業家在做決策的時候,就是靠丟硬幣,從某種角度來講反映出做決策是很難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為何你丟不過那些創業者跟企業家呢?因為他們大腦形成一個長期的一個商業直覺反應,而這就是要透過商業運營去訓練出來的,資訊也是如此。
無論通脹還是通縮,週期到底是多長其實很難判定,本文只能給大家這一點講一個基本的結論:不要用簡單過去的一些傳統思維去思考今天的產業變化和週期變化,有可能今天週期變化引起很快的資訊變化,而資訊就意味著機遇,在這個時候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不要掉隊。尤其是我們財經早餐的使用者,希望能夠跟著我們,共同在創造財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僅供研究和學習使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