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餘飛
01
三個城市鬆開限購
最近一週,廣州、蘇州、上海不斷鬆開,其中蘇州更是徹底脫光光。
1月27日,廣州出臺新政
,核心內容為:
1、全廣州,建面120㎡以上住房(新房+二手),都不限購!名下已有的120㎡以上住房,也不計入限購套數。
2、名下自有住房,只要出租或掛牌出售,不計入限購套數。
3、允許雙證/多證合一。
4、商服類物業可以轉給個人,不再限制。
這是繼去年放開外圍區限購併降低核心區限購門檻之後,廣州的又一個大動作
。
1月31日,蘇州
出招:不再對購房資格進行審查,
也不再限面積和套數。
這意味著,蘇州直接梭哈,全面解除了限購。
最近2年來,蘇州先是縮小了限購範圍(縮減到市內六區),然後縮短了社保年限(降低為6個月),去年9月又在全域取消了120平方米以上住宅的限購。
同一天,上海再次放鬆限購:
自1月31日起,在上海市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已滿5年及以上的非上海市戶籍居民,可在外環以外區域(崇明區除外)限購1套住房,以更好滿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促進區域職住平衡、產城融合。
這是上海進入2024年後的第三個救市動作
。
新年第一個工作日,也即1月2日,上海就下調了外圍片區二套房的公積金首付比例。
之前上海規定,認定二套住房的公積金貸款比例分別為50%和70%(分為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
此次,則將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寶山、金山6個行政區認定的第二套改善型住房公積金首付比例降至40%。
1月13日,上海再出手。青浦、奉賢兩個外圍片區同時釋出樓市新政,大幅降低了限購門檻。
02
憋不住了
主流城市瘋狂救市背後,是全國樓市不斷調整
。
1月中旬國家統計局披露了資料,揭露了過去一年房地產的現狀
,一言以蔽之,沒有最冷,只有更冷。
國家統計局披露:
202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1173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8.2%。商品房銷售額116622億元,下降6.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6.0%。
來源:國家統計局
分割槽域來看,各區域無論是房地產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還是銷售額,均在調整。
房地產開發投資,東北跌幅第一,2023年下跌了24.5%,很明顯,低迷的市場,加重投資不過山海關的情緒。
西部跌幅第二,中部跌幅第三,東部跌幅第四。
來源:國家統計局
商品銷售面積方面,中部跌幅第一,西部次之,東部第三,東北第四。
商品房銷售額,中部跌幅第一,東北次之,東部第三,西部第四。
這些資料再次佐證了,如今的房地產市場,無論怎麼都託不起來,頂多降低下跌速度而已。
2022年,中國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已經從“雙18”調整至“雙13”,即銷售面積18億平方米、銷售額18萬億元分別調整至13億平方米、13萬億元左右。
而市場預測,2023年會跌至“雙12”。如今資料公佈,商品房銷售面積跌至11.17億平方米,銷售額跌至11.66萬億元,跌至“雙11”。
這並不是底。
多家國際評級機構預測,2024年行情仍是慢跌。
具體到各城市來看,以廣州、蘇州、上海來看,都在底部。
廣州方面,2023全年廣州新房成交了73771套,和2022年基本相當,整體都在低位。
二手房由於降價更自由,全年整體二手房成交量,好於2022年,但相比於2016年的高點,下跌了很多。
廣州下轄的11區,2023年房價全線下跌。其中供應遠大於需求,被概念炒作過頭的南沙調整力度最大,下跌了8%。其次是遠郊區增城,外圍區花都。
蘇州方面,去年新房成交量繼續創新低,相比於2021年的高點,妥妥的腰斬。
二手房則和全國大行情一樣,因為降價更自由,持有者全都在大幅降價讓利。
再加上房企出清背景下,買新房如同買盲盒,風險偏高。所以市場被推向了二手房和現房。二手房成交量遠好於新房。
去年,蘇州的二手房成交量較2022年上漲了40.56
%。
上海方面,
大體走勢基本雷同。
上海鏈家研究院資料顯示,2023年上海累計成交商品房8萬套,同比下降了11
%。
二手房18.01萬套,同比增長13
%。
這些成交量,還是建立在不斷救市的基礎之上。
從去年全年的救市效果來看,最長不過維持一個月
。
去年一線城市集中放開的認房認貸,效果更是隻有半個月。
所以,2024年,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城市,仍會出臺各種政策託底。
03
2024年仍會一救到底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說過,限購取消是大勢所趨。
二線城市全面解除限購,基本會在2024年實現。至於一線城市,廣州可能會提前。京滬深的步調會慢一些。
最先外圍區降低限購門檻,壓縮社保要求,不行再取消限購。之後核心區的社保要求年限,也會隨之壓縮。
一線城市的限購徹底脫光,不會那麼快,可能要等到保障房供應規模
上來之後。
至於不斷救市,會否引發房價再次上漲,這個擔憂完全多餘。
一方面,形勢
比人強。
全國大多數城市供大於求的基本面仍沒有改變,再加上全國人口通縮速度正在加快,去年全國減少了
208萬人。
目前,公佈2023年常住人口資料的重慶、廣西、甘肅、青海,均在減少,重慶減少了21.91萬人,廣西減少了20萬人,甘肅減少了27萬人,青海減少1萬人。
另一方面,官方根本沒有
想讓房價轉向的意思。
從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擠牙膏式的救市操作來看,官方的意圖很明確,只是維持不破,不讓下跌過快而已。
從這裡可以看出,官方只是想要維持降而不破的局面。壓力大了,就松一點,再大了,就再松一點,一點一點擠牙膏。
官方似乎並沒有想著讓房價轉向,而只是想著讓房價跌得慢一些,以時間換空間,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
這與去年底兩場重量級會議中提到的“先立後破”思路契合。
立是目的,破也是目的,但得先立,然後才能破。或者說,沒有立起來之前,不能破。
這裡的破,主要是破除三點:1、破除房地產驅動經濟發展的模式;2、破除中央和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3、破除高房價的隱憂。
降而不破,這才是官方對待樓市的終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