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獲悉,針對近日市場流傳的指數ETF轉融通出借券源、幫助做空市場等傳聞,有基金公司向每經記者介紹,根據2023年四季報披露的資料,全市場共有264只ETF參與了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合計出借證券730.22億元,佔同期上述產品總規模的5.5%,合計為投資者創造7.75億元的利息收入。
該公司表示,首先,包括ETF在內的公募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主要目的是基於信義義務為持有人創造額外的出借利息收入,最大化持有人收益,類似操作在海外市場也非常普遍。
第二,轉融通證券出借只是基金將成份券透過證金公司出借給券商,券商並不一定會全部向投資者進行融券。即使全部轉化為融券,那麼730.22億元的轉融通證券出借市值也僅佔當前A股總市值的0.11%,對市場影響極為有限。
第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參與融券業務是出於對多頭倉位的對沖,即融券金額與多頭金額基本匹配,而非單純的裸賣空,例如一些行業主題ETF的做市商,由於缺乏可匹配的期貨合約,可能就會選擇融入一籃子成份券用於對沖。
第四,融券業務設立的初衷本身就是增強買賣力量的平衡,提高證券定價的有效性和準確性,相對應的,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規模體量本質上還是由底層證券的供需決定的,如果市場認為某個證券價值低估了,那麼融券賣出的需求就會很小,基金持有的對應證券也“借”不出去,比如滬深300指數的成份券市場研究比較充分,定價比較有效,出借難度就要大於中小盤的指數,因此融券包括轉融通證券出借餘額的變化更多是市場表現的“果”而不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