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作為華為進軍智慧電動車領域後最為忠實的夥伴,賽力斯近日釋出2023年業績預告,這還是讓很多人略有一些錯愕。為什麼在得到華為的全面支援後,賽力斯依然深陷虧損泥潭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第一張新勢力銷量榜單已出爐,座次與以往有所不同,問界首次奪得月度銷冠,以微弱優勢力壓理想。】
撰文|張大川、編輯|禾 子
近日,賽力斯公佈了2023年業績預告,其預計2023年全年淨虧損21億元-27億元。而2022年同比淨虧損為38億元,虧損有所收窄。而2023年,公司全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55億元-365億元之間。如果再往前回溯,從2019年到2022年,賽力斯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672.15萬、-17.29億、-18.24億、-38.32億。如果再加上2023年預虧的21億元-27億元,賽力斯五年的淨虧損將達到100億元左右。
賽力斯是否看到盈利的曙光?
對於賽力斯來說,全盤引入華為智選車模式/鴻蒙智行模式是其僅有的選擇。否則考慮到當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之慘烈,以賽力斯()在國內的品牌號召力和體系能力,尤其是新技術研發能力,斷無在國內市場上存活下來的可能。
新勢力造車,前期虧損無法避免。放眼國內一眾新勢力,除了理想汽車之外,都還沒有實現盈利的情況,而理想恰恰是眾多車企中唯一還沒有開始銷售純電動車的整車企業。而一眾傳統車企,更多也需要依靠傳統燃油車業務來進行貼補。
從2023年四季度的資料來看,賽力斯的情況正在逐步扭轉。隨著新(丨)以及的上市和亮相,賽力斯在2023年第四季度歸母淨利潤為1.94億,已經走到了盈利的邊緣。尤其是新問界M7上市後4個月大定已經超過13萬輛,問界M9的訂單也已經超過5.4萬輛,賽力斯的走勢不錯。
據最新出爐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2024年1月,問界首次問鼎新勢力電動車銷量榜首,全系交付新車32973輛,環比增長34.76%。其中,問界新M7交付再創新高,單月交付31253輛新車,首次實現單月交付突破3萬輛。理想排名第二,2024年1月共計交付新車31165輛,同比增長105.8%。
面對問界的強勢進攻,理想汽車不得不借2024新款汽車上市之際,對老款車型全系降價3萬,來激發終端銷售。但是華為在智慧座艙以及智慧駕駛方面的競爭力,放眼全球都是有較強的競爭力的,理想汽車想單純憑藉冰箱彩電大沙發來扭轉,未來要重奪新勢力銷冠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賽力斯真正的危機在哪裡?
從財報資料上來看,賽力斯依然虧損比較大。但是對於賽力斯來說,其真正的危機並不在於過往幾年持續的虧損。隨著新問界M7和問界M9的熱銷,賽力斯離開盈利只差臨門一腳,而且得到華為全面賦能的賽力斯,在證券市場上也給了投資人比較大的遐想。所以賽力斯多少還能從資本市場上回補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賽力斯真正的危機在於華為正在積極擴張其在國內汽車行業的朋友圈。當前,除了賽力斯之外,奇瑞、江淮以及北汽都已經搭載了鴻蒙智行模式。未來,它們推出的車型將不可避免地和賽力斯的車型競爭。尤其是大家搭載的都是餘承東口中“遙遙領先”且類似的華為技術,賽力斯在華為面前沒有太多的籌碼。
不久前,華為將車BU技術全部匯入到一個新的獨立的公司裡來,而且這個新的公司將向國內主機廠開放股權投資,吸引國內的一眾主機廠來加盟。據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的說法,其在得到了華為不造車的承諾後,將入股這家新的公司。最近還有訊息稱,長安和嵐圖都將採用華為解決方案模式(即HI模式)。當華為能夠徹底打消主機廠的疑慮之後,國內主機廠像信任博世、大陸一樣信任華為,那麼賽力斯對於華為的重要性也就下降不少。到時候,賽力斯如何再吸引消費者來購買自己的車型,這需要賽力斯思量。
華為的優先目標是什麼?
對於華為來說,其需要對自己的優先目標思考清楚:是實現自己的盈利比較重要,還是幫助主機廠賺錢比較重要?
從餘承東的角度來看,華為車BU需要儘快扭虧,這是華為高層對於車BU團隊提出的要求。說得更加誇張一點,如果完成不任務,就不排除餘承東或者車BU的其他人被“炒魷魚”的可能。畢竟為了研發諸如智慧座艙和智慧駕駛,華為投入了大把資金,這些投入也是需要回報的。但是汽車行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的特性,以及國內新能源汽車內卷的現狀決定了其參與者要想在前期盈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這種情況下,華為要想盈利,除了提升終端銷量來實現以外,大機率需要讓整車企業來承擔華為研發的費用,並從後期的渠道以及銷售上來賺錢。
但是如果華為只看重自己能否扭虧,而忽略了合作伙伴的利益,那麼華為日後在國內市場也將舉步維艱。
一方面,像賽力斯這樣相對弱勢的企業不得不依靠華為的技術輸出,但是企業本身不可能無限制地虧損下去。畢竟如果虧損過多,那麼企業也將很難維持下去。
另一方面,對於很多華為極度想合作的那些大廠來看,賽力斯也是一個具有指標意義的車企。如果華為全力扶持的賽力斯都無法實現盈利,那麼自己在和華為的合作過程中又如何來保證盈利呢?
所以,華為在考慮自己在智慧網聯汽車相關業務盈利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怎麼讓合作伙伴也能賺“大錢”。否則無論技術再先進,華為的Tier 0.5在國內都將無法得到大多數整車企業的深度認同。
點評
賽力斯是華為進軍國內汽車行業的一個“面子工程”。只有賽力斯做得更好,華為才能夠在國內汽車行業做出自己的口碑,為自己來掙得一席之地。而和其他主機廠相比,賽力斯也是和華為合作得最為深入且合作最久的整車企業。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少賺一點,換來賽力斯少虧損甚至賺一點,將更加符合華為長遠的利益。
(本文系《禾顏閱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