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玲
開年以來,A股市場總體呈現震盪態勢,紅利策略相關產品表現可圈可點,市場熱度不斷提升。已披露完畢的2023年四季報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紅利策略基金總規模同比增幅超20%。其中,多隻產品規模創新高,最高增幅達25倍。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歷史資料來看,無論是美股還是A股,紅利策略在長期上都是有效的。當前,高分紅、高股息板塊仍具有配置價值。不過,任何策略都存在雙面性,投資者需要考慮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做出投資決策。
多隻產品規模創新高
首尾差距懸殊
2023年以來,在基金公司持續佈局下,紅利策略基金不僅申報數量、成立數量頻創新高,產品規模增勢同樣明顯。Wind 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紅利策略基金總規模超1400億元,相較於上年末增幅超20%。
具體來看,有可比資料的紅利基金中,半數產品在2023年末的規模實現了同比增長,並有多隻產品呈現倍數增長。如景順長城中證紅利低波動100ETF規模達50.86億元,同比增長了25倍。金鷹紅利價值、萬家中證紅利等產品規模同比增幅也均超10倍。
與此同時,也有半數產品規模出現縮水,縮水幅度最高為一隻主動型紅利基金,規模由2022年末的2.36億元,至2023年末縮水至0.05億元,降幅達98%。
從業績表現來看,紅利基金同樣出現分化。Wind 資料顯示,截至2月2日,南方標普中國A股大盤紅利低波50ETF自2023年以來回報達21.48%,居於首位,與排在末位的紅利基金業績相差超63個百分點。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鐵牛表示,紅利策略基金出現業績和規模的分化,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主要跟蹤的紅利指數不同導致,比如目前有上交所、深交所、中證指數公司、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中信標普指數公司等機構發行多隻紅利指數。其中,中證低波紅利指數等漲幅居前,而深圳紅利等指數相對回撤較大。
宏利基金宏觀策略投資部副總經理、首席策略分析師莊騰飛表示,事實上,紅利資產也分不同型別,不同投資方式結果也有差異,“比如被動紅利和主動紅利就會有操作差異,在面對不同細分行業,有的領域兩者差異可能不大,有的可能主動紅利的優勢會更強。”
具有較高配置價值
投資仍需謹慎
站在當前時點,多位業內人士仍看好紅利策略產品的配置價值。
王鐵牛表示,目前高股息的策略還會延續一段時間:一方面,中證紅利指數雖然經歷了一定上漲,不過整體估值並未出現明顯提升,目前PE、PB、股息率等指標在歷史來看依然具有價效比。另一方面,從資金主體角度來看,中長期資金更青睞高股息板塊。
“比如養老金、險資等長期資金對於估值有優勢、相對波動較小、流動性也滿足配置需要的相關資產依然關注度較高。而且在整體利率下行、市場還在震盪的大背景下,紅利策略的配置價值依然會延續一段時間。”王鐵牛表示。
國聯基金也認為,當前高分紅、高股息板塊仍具有配置價值。其一,紅利策略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截至今年1月底,中證紅利全收益指數的市盈率TTM估值為6.34倍,具備一定的估值價效比;其二,在低利率時代背景下,高分紅板塊配置價值凸顯。當前,經濟回穩向上過程中仍存在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有待政策進一步落地。疊加近期市場震盪調整,市場避險情緒濃厚,紅利策略的防禦屬性未變;其三,從近期貨幣政策導向來看,未來我國長端利率或仍將下行,對紅利策略形成一定利好支撐。
“同時,從交易結構來看,紅利板塊的交易不算太擁擠。”國聯基金表示,從資金主體角度來看,中長期資金更青睞高股息板塊。總體從宏觀、交易、政策層面等來看,高股息板塊仍有上行空間,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
王鐵牛也認為,當前階段,紅利策略的擁擠度問題沒有那麼嚴重,一方面是紅利策略大部分是傳統行業價值類上市公司為主,一般市值規模較大,流動性較好。另一方面即使相關股票市值上漲,股息率不具有價效比的時候,紅利策略會調整其他股息率有優勢的上市公司作為獲選投資標的。
不過,也有值得關注的風險。王鐵牛進一步表示,如果相關基金所採用的紅利策略,其投資標的已經不具有很好價效比,這個時候策略的有效性的風險需要重點關注。“投資者在選擇紅利策略基金時,不僅要看基金投資策略和選擇標的,分紅或者股息率的情況。更要關注投資標的經營持續性、分紅質量、未來紅利增長、分紅潛力等方面,進行綜合研判。”
王鐵牛指出,從歷史資料來看,無論是美股還是A股,紅利策略在長期上都是有效的。不過也要注意,紅利策略企業一般處於企業生命週期中的成熟或衰退期,因此成長性往往表現一般,更多是具有較好的防禦屬性,更適合在市場處於下行期或者震盪期進行配置為主。“如果市場開始反轉或者進入牛市階段,市場的賺錢效應開始湧現,紅利策略與其他策略相比可能會優勢不再。”
國聯基金也表示,首先,雖然紅利資產具有較強的防禦屬性,但仍屬於股票型基金,其投資風險不容忽視;其次,任何策略都存在雙面性,即便是長期有效的策略,也可能出現階段性不及預期的時候。因此,投資者需要考慮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做出投資決策。
編輯:艦長
稽核:陳思揚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