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報道,近年來,半導體行業進入了漫長的下行週期,企業參與的投資併購活動例卻愈加頻繁。據集微諮詢統計,2019年-2023年Q3,A股半導體公司長期股權投資額從201.06億元增長至476.74億元,複合增長率19.93%,交易性金融資產及其他權益性投資從360.28億元增長至1059.33億元,複合增長率25.49%。
“上升週期抓生產,下行週期搞併購”。在半導體這樣具有明顯週期性的行業裡,這已經成為不少大企業發展的總體方針,因為在行業上升週期,企業增加投資往往成本較高;而在下行週期,投資成本大幅下降,有利於擴大經營規模,迎接新一輪週期。
這在A股半導體市場已經有所體現。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近五年A股半導體公司的併購案例(收購份額達50%以上控制權的併購案)共發生了84起併購案,涉及半導體全領域60家上市公司。
總體而言,同行業之間、上下游之間的重組整合是主要併購邏輯,集中在設計、材料領域。其中,設計領域40起,材料領域19起,之後是封測、裝置、電子元件、製造等其他領域,都不足10起。
與併購數量集中的領域一樣,高金額併購交易也集中在設計、材料領域,交易金額超過10億元的有13起,有9起在設計領域,3起在材料領域,剩下1個在裝置領域。交易金額前五的併購案是紫光國微定增收購紫光聯盛100%股權(180億元),韋爾股份定增收購豪威科技85.53%、思比科42.27%及視信源79.93%股權(135.12億元),北京君正收購北京矽成59.99%股權和上海承裕100%資產份額(72億元),納思達定增收購奔圖電子100%股權(66億元)和中瓷電子定增收購博威公司73%股權、北京國聯萬眾94.6%股權及氮化鎵通訊基站射頻晶片業務(38.31億元)。
在細分賽道上,發生併購交易的60家上市公司幾乎覆蓋半導體全領域,其中IC企業涉及儲存晶片/微處理器(紫光國微、兆易創新、北京君正、江波龍)、電源管理晶片(聖邦股份、上海貝嶺、芯朋微、力芯微、晶豐明源等)和安防晶片(富瀚微、振芯微、航宇微)的較多。
併購較為頻繁的公司有分立器件廠商亞光科技、電磁線廠商露笑科技、MEMS晶圓製造商賽微電子和電子特氣廠商金宏氣體四家公司。
這四家公司發生的併購事件有:亞光科技子公司益陽中海收購太陽鳥科技100%股權,亞光科技子公司收購KIWIN 100%股權,亞光科技收購鳳巢遊艇51%、五湖旅遊100%及珠海鳳巢100%股權,亞光科技收購ENFINEON 100%股權;露笑科技收購露笑光電100%股權,收購海城愛康100%股權,定增收購順宇股份92.31%股權;賽微電子孫公司Silex Securities AB收購Corem Science Fastighets AB 100%股權,賽微電子受讓極芯感測99%合夥份額,賽微電子收購C.N.S.Systems AB 97.81%股權;金宏氣體子公司收購華龍特種氣體70%股權;金宏氣體子公司收購七都燃料液化氣90%股權;金宏氣體收購收購上海申南特種氣體80%股權、吉祥氣體95%股權、立申製氧52%股權、光明氧氣90%股權、富陽乙炔氣體95%股權,金宏氣體收購併增資長沙曼德70%股權。
行業人士認為,半導體企業併購整合一般以完善產品線、增強研發、拓展市場、擴張規模和企業轉型為目標。目前A股半導體上市公司,設計企業多以完善產品線、增強研發目的為主,旨在實現優勢整合互補,提升市場競爭力,材料、封測企業多以擴張規模目的為主,旨在實現規模效應,降低成本。
其中,完善產品線如北京君正收購北京矽成59.99%股權,北京君正藉此進軍了儲存市場,打造處理器+儲存器晶片的整合優勢;增強研發如思瑞浦定增收購創芯微85.26%股權,創芯微在細分領域內有較強的技術優勢,拓寬了思瑞浦技術與產品佈局;拓展市場如江波龍子公司收購SMART Brazil 81%及SMART Modular 81%股權,江波龍聚焦主業拓展,發力巴西市場;擴張規模如江豐電子收購Silverac Stella 100%股權,江豐電子在原有的產品基礎上豐富了磁控濺射靶材產品型別,優化了產品結構,並向上遊磁控濺射鍍膜裝置行業延伸;企業轉型如萬業企業現金收購凱世通49%股權,實現了公司戰略方向上從房產向晶片裝置公司轉型。
從行業趨勢上看,併購整合是產業規律下的必然結果,和國際巨頭之間的整合相比,中國半導體公司的併購量級仍然較小,大多發生在同類企業之間,先壯大的企業會聚集更多資源,去收購後面追趕的、有一定成長瓶頸的企業,大多企業併購尚處於“做大”階段。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在經歷週期波動,加之國產化機遇推動,已有不少頭部企業透過收購國外先進技術企業,在積極“做強”。
集微諮詢分析師認為,在此形勢下,國內半導體廠商加入收購潮,不僅是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自主可控的關鍵路徑,國內半導體行業併購將愈加活躍,而這也是半導企業做大做強的行業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