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陳維城)2月19日,貝恩公司釋出《全球併購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併購市場的總體交易規模下跌15%,降至3.2萬億美元,為10年來最低點。主要原因為交易方受到高利率、監管審查和宏觀經濟訊號好壞參半的影響。除此之外,最大的原因在於估值差距,2023年整體戰略交易倍數為10.1倍,為15年來最低水平。展望未來,隨著2023年積壓的許多資產開始進入市場,2024年併購交易量將會有所增加。
貝恩公司資深全球合夥人、亞太區兼併收購業務主席梁靄中表示:“交易倍數的下降使得2023年的觀望氣氛濃厚,許多賣方在市場底部猶豫不決。今年,買方將重點關注過去不斷積壓的資產。部分賣方出於對現金流動性的需求將會出售資產,而其他賣方則會為了重整業務組合而剝離資產。隨著利率的穩定,我們預計併購市場將會打破僵局。屆時,對資產的競爭將會十分激烈。如果買方能透過盡職調查詢到收入和成本協同效應的差異化機會,就有可能贏得交易。”
在所有行業中,科技行業併購活動的急劇萎縮是戰略併購的最大阻力。科技行業的估值中位數從2021年的25倍高位跌至2023年的13倍,交易額大跌45%左右。與此同時,在景氣行情的支撐下,能源和醫療健康行業的大宗交易在2023年表現強勁。
貝恩對300多名併購從業者的調研顯示,雖然目前只有16%的人在交易流程中部署了生成式AI工具,但80%的人預計將在未來三年內部署。
生成式AI早期使用者主要關注併購流程前期的效率:交易搜尋的想法構思和盡職調查中的資料審查。85%的早期使用者表示該技術達到或超過了他們的預期,78%表示透過減少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併購從業者也很快指出了生成式AI所帶來的挑戰,認為資料不準確、隱私和網路安全是併購過程中使用生成式AI技術最令人擔憂的風險。為了發揮生成式AI的最大價值,企業應當儘早對其進行部署,明確效率提升空間,快速建立競爭優勢。企業可以先從特定領域開始部署應用,既能提高熟悉度,又能為將來推廣使用奠定基礎。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大中華區兼併收購業務主席周浩表示:“我們預計在2024年會達成更多交易,因為有許多積壓的併購需求將得到釋放。但這也並非沒有阻力。在當今的監管環境下,有爭議交易的審批流程越來越長,可預測性也越來越低,因此,考慮進行大規模顛覆性併購的企業必須具備堅定的信念和毅力。”
編輯 徐超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