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于娜 見習記者 張斯文 北京報道
近日,(下稱“長春高新”,000661.SZ)釋出的2024年三季報。財報顯示,長春高新的核心子公司——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金賽藥業”)的生長激素產品銷售增長明顯放緩,尤其是長效生長激素“金賽增”在遭遇新競品湧現和集採政策雙重夾擊下,銷售壓力倍增。
除了生長激素業務外,長春高新的疫苗及地產業務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戰。子公司因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銷量減少,導致收入及淨利潤雙降;而高新地產則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業績表現同樣不佳。這些業務的承壓,進一步加劇了長春高新整體業績的下滑趨勢。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長春高新將如何應對?公司是否能夠透過加大新產品研發投入、拓展其他治療領域等方式,實現業務的多元化發展,從而抵禦市場風險?此外,集採政策的持續影響以及醫藥行業的政策環境變化,又將對長春高新的未來發展產生哪些深遠影響?《華夏時報》記者致函採訪,但一直未收到答覆。
子公司營收增速緩慢
2024年11月6日,長春高新發布一則《關於子公司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新適應症上市申請獲得批准的公告》。《公告》顯示,金賽藥業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下稱“長效生長激素”)新適應症上市申請,於近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稱“國家藥監局”)批准。
新適應症為用於治療特發性身材矮小(ISS),這是一種身高低於同年齡、性別和種族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或低於第3百分位數的矮小疾病。
長期以來,金賽藥業的主要收入來自其生長激素系列產品,這些產品分為三大劑型:粉針、水針和長效水針。
從長春高新過往披露情況來看,這三類產品具體收入佔比分別為:粉針約佔11%,水針約佔59%,長效水針約佔29%。
金賽增是長效水針產品,在整個金賽藥業的收入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資料顯示,2023年長效水針的收入佔比達到29%。這意味著,僅長效水針就為金賽藥業帶來了超過30億元的收入。
然而,今年的銷售情況並沒有以往那麼樂觀了。
作為長春高新的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前三季度實現收入81.63億元,同比微增0.55%,實現歸母淨利潤28.39億元,同比下降19.45%。
不僅今年前三季度下滑,在2019年、2020年、2021年經歷了三年高增長後,金賽藥業營業收入一直增長緩慢。
據公告顯示,2019年—2023年以及2024年1—9月,金賽藥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8.03億元、70.96億元、102.1億元、102.12億元、110.84億元、81.6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09%、22.28%、43.9%、0.02%、8.48%、0.55%。
(金賽藥業營業收入及變化,來源:公司公告)
可以看到,自2022年以來,金賽藥業營業收入增速嚴重放緩,最低時甚至不及個位數。
一方面,全國多地的集中帶量採購(集採)政策對金賽藥業的生長激素產品產生了顯著影響。
例如,廣東省、福建省和河北省等地都已開始實施生長激素的集採政策,這對金賽藥業的粉針和水針產品的價格形成了壓制。
2022年3月,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中,金賽藥業粉針產品入選,降幅為52.46%。此外,金賽藥業還陸續中標福建省和河北省的帶量集採,但降幅尚未公佈。這些集採政策使得金賽藥業的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從而影響了其營收和利潤的增長。
盤古智庫高階研究員江瀚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從2021年開始生長激素被納入多地的藥品集中採購,這是政策導向的結果。其次,長春高新的生長激素產品在多個省份被納入集採目錄,並且在後續年份繼續被列入更多省份的集採名單,這表明集採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第三,集採帶來的直接影響是生長激素價格的大幅下降,這對長春高新等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構成了壓力。然而,從另一角度來看,集採也有助於提高產品的市場滲透率,擴大銷售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金賽藥業長期以來在長效生長激素市場上佔據壟斷地位,但是這種局面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了這一市場,如特寶生物和安科生物等。這些企業的短效和長效生長激素產品逐漸在市場上嶄露頭角,可能對金賽藥業構成了直接的競爭威脅。
例如,目前特寶生物、維昇藥業、諾和諾德的長效生長激素產品在國內的上市申報已獲得受理。金賽藥業賴以生存的生長激素業務,正遭遇全方位衝擊。
不僅如此,市場競爭的加劇不僅壓縮了金賽藥業的市場份額,也對其定價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利影響。
為了應對市場競爭和集採政策帶來的挑戰,金賽藥業不得不加大對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和推廣力度。2024年上半年,長春高新的研發費用為11.38億元,同比增長10.18%。除了傳統的生長激素產品外,金賽藥業還在拓展其他治療領域,如女性健康、腫瘤和急性痛風等。例如,金賽藥業的重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金納單抗和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等產品正在進行臨床研究和市場推廣。這些專案的推進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短期內可能會對公司的利潤率造成一定的壓力。
多項業務承壓
除生長激素銷售受阻外,長春高新的疫苗及地產業務也遭遇了壓力。
據公司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長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實現收入10.26億元,同比下降17%,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44億元,同比下降26%。公司表示,營收下滑主要由於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銷量減少。
此外,子公司高新地產實現收入5.91億元,同比下降23.70%,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0.38億元,同比下降49.80%。江瀚認為,房地產市場的低迷是直接影響其業績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市場環境的變化對房地產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種種影響下,今年長春高新的業績表現也不理想。
三季報顯示,長春高新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3.88億元,同比下降2.75%;歸母淨利潤為27.89億元,同比下降22.80%;扣非淨利潤為28.41億元,同比下降21.45%。
這也是公司近年來業績同比出現負增長。
據Wind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2021前三季度、2022前三季度、2023前三季度、2024前三季度,長春高新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63.99億元、82.39億元、96.46億元、106.82億元、103.8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55%、28.75%、17.09%、10.73%、-2.75%。
同期,公司淨利潤分別為24.76億元、32.88億元、35.73億元、37.84億元、29.2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9.17%、32.79%、8.65%、5.91%、-22.77%。
可以看到,今年長春高新面臨業績下滑的挑戰。
至於長春高新如何應對市場需求疲軟或競爭加劇所造成的業績惡化,《華夏時報》記者致函採訪,但一直未收到答覆。
現階段,醫藥行業面臨的政策環境變化頻繁,一致性評價、醫保談判、醫保控費、醫療反腐等一系列政策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了多重壓力。這些政策變化增加了企業的合規成本,同時也改變了市場格局,使得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得不調整策略,以適應新的政策環境。
未來,長春高新能否恢復高增長,《華夏時報》將持續關注。
見習編輯:姜雨晴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