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78歲正是奮鬥的年紀,特朗普再次拿到“offer”,心態確非一般人能比。當然,這背後也離不開馬斯克的“大爆金幣”。
據美國《國會山報》此前報道,馬斯克7月開始支援特朗普,並投入了至少1.18億美元,在搖擺州拉票的過程中發揮出了關鍵作用。
當選之日,(TSLA)股價報收284.6美元,創2023年7月以來新高,總市值也站上了9000億美元。馬斯克當天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未來將是美好的”,並且配了一張火箭發射的照片。
看得出來,對於這個結果,馬斯克很滿意。而特斯拉股價飆升,從中獲益的還有國內的特斯拉概念股。港股市場相關股票次日集體高開。而在國內,福耀玻璃、保隆科技、、均勝電子、拓普集團等特斯拉國產化產業鏈上的企業也都應聲上漲。
不過,這些正面影響僅限於特斯拉概念股。從特朗普一貫的策略來看,他的獲勝,對於電動汽車行業其實並沒有那麼正向。
早在今年8月份,特朗普就曾經說過,他若當選,就將終止對電動汽車的7500美元聯邦稅收抵免,並且直言“稅收抵免和稅收激勵通常不是一件好事。”好巧不巧,馬斯克也曾經呼籲過“拿走補貼”。
不管馬斯克支援特朗普,是不是在某些利益上達成了一致。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上臺之後,全球汽車行業很可能面臨關稅威脅與電動車補貼削減的風險,這對於正在積極佈局全球化的中國車企來說,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而更值得關注的還不止於此。中國車企面臨的“晶片問題”或許會因為特朗普的上臺,變得更加嚴重。從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臺開始,他們的執政關注重點之一就是增加關稅保護本國製造業,發動中美經貿摩擦。
可能很多人還有印象,2018年7月,美國指控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損害了美國半導體行業,對從大陸進口的半導體材料裝置徵收25%的關稅。另外,從2018年起,美國還對大陸的企業和機構,比如華為、中興採取了出口管制和經濟制裁措施,並以國家安全為由,制止中企收購大型美國晶片公司,遏制我們的晶片產業發展。
從特朗普上臺之前的態度,以及過往這些年美國發動的關於晶片方面的貿易摩擦來看,如果特朗普之後利用關稅等手段施壓,中國車企仍然會存在被晶片“卡脖子”的風險。
長城汽車的掌門人魏建軍之前也說過,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的資料,中國超90%的汽車晶片都得靠進口,尤其是很多新興品牌更是如此。
換句話來說,特朗普上臺之後,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晶片敘事”或許會比之前更殘酷。
雖然魏建軍當時就晶片問題給中國車企潑了盆冷水,但國產晶片這些年也在加速突破,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上海微電子的國產28nm光刻機,已達到了第四代光源水準,這對於提升國內中端晶片製造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在全球半導體領域,對晶片做了區分,28nm 以上算先進,以下是成熟,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目前在全球佔比六成左右,96%以上的需求都是28nm的成熟製程晶片。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中國具備越來越強的成熟製程生產能力,那麼中國車企基本上不需要太擔心在晶片上被“卡脖子”。
另外,中國半導體產業在突破技術瓶頸上也有更多進展。
比如,的504位元超導量子計算晶片“驍鴻”,重新整理了國內超導量子計算晶片的記錄;西湖大學研發的冰刻技術簡化了晶片製造流程,提高了生產效率,為晶片製造提供了創新路徑;紫光集團等國內企業在DRAM和NAND Flash儲存晶片領域取得進展,減少了對外部供應的依賴。
以上種種,都代表著國產晶片產業的整體實力在不斷提升。可見,魏建軍潑的這盆“晶片冷水”確實夠冰,對中國車企有警醒作用,但也有點言過其實。
我們不否認,國產汽車對進口晶片仍然存在一定的“依賴”,特朗普上臺後,十有八九會繼續拿出“關稅、黑名單、國家安全”這“三板斧”來繼續遏制中國車企的發展。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持續擴大,中國企業自主主導能力不斷增強,國產晶片“突圍”只是早晚的事。
技術是無法真正被“封鎖”的,即便特朗普上臺,一切利好都指向特斯拉,但書寫中國新能源車企“晶片敘事”的這支筆,不可能任由特朗普握著,至少,隨著國產晶片產業的崛起,現在這支筆已經有一部分握在了我們自己手裡,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