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新聞記者 | 劉澤然
在宣佈全球範圍內裁員9000人、削減產能和年內第二次下調利潤預期不到1個月時間,日產汽車首席財務官馬智欣(Stephen Ma)將卸任的訊息,再度引發外界對這家日系巨頭前景的擔憂。
資料顯示,2019年,馬智欣接替輕部博成為日產CFO。他最早於1996年加入日產,並在隨後的時間裡頻繁出任日產全球重要市場的不同管理職位。2012年,馬智欣任合資品牌東風有限副總裁,隨後在2018年調回日產總部並最終升任CFO。
目前,尚不清楚馬智欣是將直接離開日產還是被降職,但這一變動無疑加劇了外界對日產內部穩定性的關注。馬智欣的離職可能標誌著公司在尋求新的戰略方向和管理重組以應對危機。
自從2018年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被罷免並縮減與的合作關係以來,日產一直未能完全從混亂和內部紛爭中恢復。1999年,雷諾救助了瀕臨破產的日產並組建了長期聯盟。
這一聯盟的內部關係一直受到不平等股權和投票權所導致的持續內鬥困擾。在2023年重組持股之前,雷諾持有日產43%的股份,而日產在雷諾的持股卻只有15%,且沒有投票權。此外,2015年法國政府將其在雷諾的股份提升到近20%的操作一直令日產感到擔憂,日產擔心這種增加的控制權可能會使雷諾在聯盟中的決策更加偏向法國政府的利益,而不是平衡雙方的利益。
去年,雷諾將其在日產的持股比例削減至36%,日產為其在雷諾15%的股份獲得了投票權,雷諾將保留對日本集團15%的投票股份。
此前有觀點認為,在裁員和削減產能之時判斷日產汽車現金出現問題尚顯武斷,但日產在宣佈開源節流的相關措施後,雷諾開始減持其在日產的持股份額,某種層面上證實了日產正在遭遇困境的外部擔憂。
當前,日產在尋找一位長期穩定的股東,如銀行或保險集團,以替代部分雷諾的股權。日產正考慮包括將部分股份出售給主要競爭對手之一本田在內的“所有選項”。雙方此前已就新能源車展開討論,並共同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該公司在主要市場中國面臨來自比亞迪等自主品牌的產品衝擊,美國市場則因缺少插電混動車型而被豐田所壓制。
一位訊息人士表示,在合作尚未敲定的情況下,日產有大約12至14個月的時間完成“自救”。
雷諾在未參與日產與本田的合作談判的情況下表示,沒有關於更廣泛合作伙伴關係的討論,但公司支援日產和本田之間潛在的雙贏。
有訊息人士表示,如果日產與本田的合作談判成功,這將成為一個展示公司如何在行業動盪中生存的案例,可以與斯特蘭蒂斯的情況相對照。
斯特蘭蒂斯透過大規模合併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企業集團,而日產和本田則透過技術合作和地區夥伴關係形成了一種更為鬆散的聯盟(正如之前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一樣)。這種情況體現了鬆散聯盟與單一巨頭集團之間的競爭對比。
日產的相關人士則表示,他對巨大的規模是否能達成商業成功表示懷疑,因為追求規模會在達到某個閾值後出現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