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達摩財經
各大新勢力車企11月銷售資料紛紛釋出,理想汽車成績似乎並未達到預期。
理想汽車交付資料顯示,今年11月,理想汽車交付新車48740輛,同比增長18.8%,但環比下滑5.25%,且已連續兩個月環比下滑。
理想汽車在2023年曾創下“月交付5萬輛”新紀錄,理想汽車CEO李想更是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2024年若月均銷量僅有五萬輛,他就要“出去找工作”了。
按照李想所言,月交付五萬輛,意味著年交付量需至少達到六十萬輛。進入2024年,理想汽車的銷量目標卻進行了多次下調,從最初的80萬臺,到後來的56萬至64萬輛,再到李想在11月電話會議上透露的,預計全年交付量達50.2萬至51.2萬輛。
截至11月底,理想汽車今年共累計交付新車441995輛。按照目前這個交付情況,離交付50萬的全年銷量目標仍存在一定差距,李想離“出門找工作”的日子似乎不遠了。
財報資料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車累計交付152831輛,同比增長 45.4%,推動當季度收入同比增加 23.6% 至 429 億元,環比增長35.3%,創歷史新高。並且連續八個季度盈利,淨利潤達到28.21億元,同比增長0.3%。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就遭遇了不小的失利。理想汽車當季實現營收256億元,同比增加36.4%,但環比減少38.6%;淨利潤5.9億元,同比減少了36.7%,環比減少89.7%。總交付量為80400輛,環比去年第四季度的13.2萬輛,下降近40%。
銷量的下滑,與理想汽車的產品策略和市場環境有著直接的聯絡。理想汽車在2024年原本計劃推出包括純電MEGA在內的多款車型,以豐富其產品矩陣,為80萬輛的銷量目標提供支撐。然而,MEGA的上市並未達到預期,首月銷量為3229臺,市場表現可圈可點。隨後,理想汽車陷入網路輿論漩渦,導致大量訂單被退。此外,隨著零跑、問界等競爭對手相繼釋出增程式新產品,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對理想的銷售造成了壓力。
面對銷量的下滑,理想汽車更是採取降價策略以求銷量。降價策略雖在短期內可能會刺激銷量,但長期來看,可能難免會對品牌價值造成損害。
理想汽車的欠佳表現也在資本市場上得到反映。今年以來,理想汽車股價跌幅近40%,截至12月4日,理想汽車股價已經跌至22.42美元,最新市值240億美元。
股價的大幅下跌,不僅反映了市場對理想汽車業績的擔憂,也與股東的減持行為有關。
理想汽車管理層在去年就開始了減持操作,2023年12月,公司聯合創始人、現任總裁兼總工程師馬東輝減持20萬股ADS,總價值345.7萬美元;公司首席財務官李鐵減持40萬股ADS,總價值691.4萬美元。此外,理想汽車非執行董事的王興也在去年9月和今年3月兩個時間節點,共減持理想汽車8次,累計減持金額約8億港元。
股東的減持行為,無疑加劇了市場對理想汽車前景的擔憂。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理想汽車的股價和銷量雙雙下滑,如何在資本市場上重建投資者信心,將是理想汽車未來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