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原創釋出
作者:譚嘉琳
編輯:陳澗
設計:嵐昇
12月9日,有掃地機器人“四小龍”之稱的雲鯨智慧,傳出大裁員訊息,一些組別人員砍半,甚至有的部門裁員率高達65%。
值得注意的是,雲鯨這次揮刀,還砍向了技術研發前線的開發和測試部門,其中試用期員工和應屆生首當其衝。
網傳的雲鯨內部群聊還顯示,雲鯨總共就12位總監級高管,一年內還離職了3位,分別來自硬體開發、新產品匯入(NPI)以及互信等關鍵部門。
▲關於雲鯨裁員的傳聞。圖片來自脈脈。
對此,雲鯨智慧創始人兼CEO張峻彬於12月10日在朋友圈發文,稱這是在“減肥增效”,“集團從1600人減肥增效到1400人,組織效率比之前高了不少,為何是外面新聞說的大規模裁員?為何最近新聞有組織地密集推出,一個接一個?”
不過,曾經以功能創新驚豔市場、被評為獨角獸企業的雲鯨智慧,近年來確實推新乏力,銷售排名也從冠軍掉出行業前三。曾經的百億估值,還能支撐得起來嗎?
迷戀學大疆,跌出行業前三
幾年前的雲鯨,可謂“出道即巔峰”。
2019年,雲鯨釋出第一款掃地機器人產品雲鯨J1,由於搭載了行業內創新的拖布自清潔功能,馬上得到消費者青睞。
據新華視點,雲鯨J1釋出第一天,銷售額便突破了千萬元,而2020年“雙十一”期間銷售額更是超過2億元,位居天貓生活家電榜第一。
在雲鯨智慧自己看來,成績來自於“慢工出細活”。從2017年創立,到2019年才推出第一款產品,正是因為團隊用了三年時間做足調研,才填補了市面上掃地機器人拖布自清潔的空白。
事實上,這也是源於公司團隊對創新的執念。業內均知,創始人張俊彬一直敬仰大疆的創新文化。2021年雲鯨激進招聘,公司一下子從200多人擴張到1000多人,其中就不乏雲鯨公開從大疆“挖”來的人才。
張俊彬直接放話:“凡是從大疆過去的,普遍會擢升一級”。據雷鋒網,在雲鯨內部,大疆系的人基本上佔據了產品、研發部門,而公司管理層也總是“死磕”創新,一定要做到“人無我有”的氛圍。
不過事實證明,這種生搬硬套式的創新戰略最終讓雲鯨“作繭自縛”。
曾有云鯨員工透露,公司內部有不少團隊提出要拓展產品品類,在已經立項、樣品也已做好的情況下,常常被張俊彬一票否決,理由是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新點。
“在雲鯨做產品,就像寫論文一樣,先研究前人成果,發現創新點,再搞開題報告……這套流程下來,黃花菜都涼了。”業內人士認為,大疆的創新與之不同的是,“從來不會受限於條條框框,這個地方玩兒不了,直接推倒重來”。
創業僅7年的雲鯨,還沒在市場和供應鏈形成穩固的地位,自然也還沒有反覆“推倒重來”的底氣。
這種極致的“為創新而創新”,拖慢了雲鯨的步伐。
從2017年創立至今,雲鯨也只更新了J1-J4四款掃地機器人,目前產品線也只限於掃地機器人和洗地機兩項,還被消費者吐槽每一代產品的功能改進並不大。而當初為雲鯨開啟市場的“拖布自清潔”功能,很快也被科沃斯、追覓、石頭科技等品牌復刻。
另一邊,友商早已打起了“機海戰術”佔領市場份額。科沃斯官網顯示,旗下產品除了掃地機,還有擦窗窗寶、空氣淨化機器人,以及面向公共領域的“AI+服務機器人”等。而石頭科技的產品線則包括掃地機、手持系列、洗烘一體機及配件等。
相比之下,還在悶頭熬“創新”的雲鯨已經掉隊。
據丁科技網,今年1-10月,洗地機市場中線上銷售額排名前三的品牌是添可、追覓和石頭。而在市佔率上,雲鯨也從2021年的16.46%,逐年降至2023年的11.38%,已然掉出第一梯隊。
張俊彬這次給雲鯨“減肥增效”,會重新審視公司的創新戰略嗎?
“美的太子”押注,能夠回本嗎?
而距離裁員傳言不到一個月前,雲鯨才進行了一輪融資。
天眼查顯示,今年11月24日,雲鯨智慧發生了一則工商變更,註冊資本從245.2199萬變更為334.2812萬,新增股東無錫德盈博採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而11月21日,雲鯨也剛獲得E輪融資。
自2017年成立到現在八年間,雲鯨智慧已經獲得了十輪融資,且“金主”中不乏騰訊、位元組跳動、紅杉中國、高瓴創投等大機構。2022年時,據媒體報道,雲鯨的估值已經超百億。
▲雲鯨智慧的融資歷程。圖片來自天眼查。
其中,投資機構中數次出現的盈峰集團引發關注,其實控人是何劍鋒正是美的創始人之子。
2002年,何劍鋒創立盈峰集團,二十多年來以投資、併購的方式涉足金融、影視、環保、AI、機器人等多個領域,例如知名基金易方達的背後,盈峰集團是並列第一大股東。
雖說何劍鋒創立的盈峰“帝國”表面上一直遊離於美的體系之外,且今年6月美的集團董事會換屆後,何劍鋒也退出董事之列,但出身於國內家電龍頭,何劍鋒的目光也並未離開過家居行業。
去年12月,盈峰集團就以88.8億元收購顧家家居29.42%的股權,成為後者第一大股東,也成就了國內家居行業史上最大金額的股權轉讓案。
外界認為,這也許是在幫助美的拓展向家居的拓展,畢竟美的在港股招股書中就有提及,有意投資或收購與美的智慧家庭和商用及工業解決方案業務相關的目標。
回到雲鯨智慧,2019年時,國內正值機器人投資熱潮,而在家電家居行業,掃地機器人賽道正崛起,規模達到80億人民幣,彼時的雲鯨智慧也正以第一款產品J1開啟市場。盈峰集團趕上AI熱潮,也或許是為美的智慧家庭“探路”,開始押注雲鯨智慧。
2019年到2024年,盈峰資本就先後參與了雲鯨智慧的A輪、B輪、C輪和E輪融資。雖然具體投資金額未知,但多輪注金足以說明“美的太子”對雲鯨的重視。
不過,當下的掃地機器人賽道已經不同往日。
科沃斯、戴森、米家等老品牌持續強勢,雲鯨、追覓等新品牌加入混戰,而領域內還沒出現能築起壁壘的核心技術,賽道日益內卷,拼營銷成為常態,這也侵蝕了企業的盈利。
據新浪財經,結合公開報道披露資料分析,從2019年至2021年,雲鯨的營收從2000萬元快速衝至20億,但2022年上半年,其銷售額僅為約3.5億元。
而近年來友商日子也不好過,今年第三季度,科沃斯淨利潤僅為604萬元,同比暴跌近70%;石頭科技淨利潤為3.51億元,同比下降43.4%。
雲鯨智傳出裁員訊息,也被外界猜測是否因為營銷過度消耗了資金。
雲鯨智慧組織調整後,是會翻身一躍“卷”出成績,還是會繼續沉淪?“美的太子”四輪押注,能夠回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