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美國經濟發展史完全就是一部對全球的掠奪史,憑藉著美元的霸權以及自己先進的科技水平吸血全球財富。然而近年來我國在科技、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快速崛起,貢獻了大量的先進製造業的產能,對美國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為了促進製造業迴流,增強美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美國一方面對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嚴厲制裁,對中國商品施加高額的關稅。又開啟了轟轟烈烈的製造業迴流計劃,拜登時期簽署了1.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案》、2800 億美元的《晶片和科學法案》、7500 億美元的《通脹削減法案》。
在鉅額補貼的誘惑下,半導巨頭臺積電最終選擇了赴美建廠,累計投資了65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2座晶圓廠,在2年前的那場臺積電美國工廠移機典禮上,拜登和一眾臺積電美國大客戶悉數到場,拜登甚至興奮的高喊“從現在開始,美國製造業正式回來了”!
然而2年時間過去了,事情似乎並沒有向拜登預想的那樣發展。
臺積電的三個困境
目前,臺積電正在面臨三個困境。
首先就是建廠成本過於高昂。在赴美建廠之初,接受採訪時就曾坦言,若在美國建設工廠,僅製造成本就會比本土貴50%。最近麥格理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除了製造成本高昂之外,供應鏈的成本也不容小覷。
先進半導體制造需要全球最精密的製造工藝,從沙子到晶片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化學品,這些化學品需要極高的純度和精密度。而想要在美國建立一條完整的化學品供應鏈,其成本要比本土高30%。此外麥格理銀行的調研結果還顯示,目前臺積電化學品供應商集中在本土,而美國並不具備該產品線的供應鏈,而本土的供應商們對是否進軍美國市場搖擺不定,他們最大的擔心就是美國半導體工廠產能不足,無法規模化生產。受此影響,臺積電只能從本土進口化學品到美國工廠,路費甚至遠遠高於材料本身的價值。
其次,晶片法案雖然已經承諾會給臺積電補貼,但是從執行角度來看顯然更偏袒英特爾這樣的本土親兒子,臺積電目前拿到的補貼少得可憐。而的上臺又給晶片法案增加了變數,因為此前特朗普曾表示“晶片法案非常糟糕”,上臺後很可能會將法案廢除,到時候臺積電的處境將會更加尷尬。
最後就是建廠進度不斷推遲。受到美國大選的影響,臺積電擔心特朗普上臺後政策有變,已經將本月的竣工儀式推遲到特朗普上臺後舉行,晶片工廠投產計劃也推遲到了明年。
張忠謀的生死抉擇
老謀深算的張忠謀顯然並不是吊死在一棵樹上,事實上臺積電在選擇赴美建廠後就開始了全球擴張的計劃。目前臺積電日本工廠已經接近量產,並收穫首批訂單。臺積電德國工廠已經啟動融資,整體投資規模已經超過100億歐元。
而且臺積電將最先進的產能放到了本土,如今臺積電已在新竹縣的寶山工廠完成2nm製程晶圓的試生產工作,相比之下美國工廠的4nm量產還遙遙無期。
在2個月前的一次採訪節目中,特朗普直言“那個破晶片法案糟透了,投入了鉅額資金,卻是給那些富有的公司。”“我們根本不需要給他們一分錢,只需要把關稅提到足夠高的水平,他們就會自動來美國建工廠”。
顯然,特朗普上臺之後臺積電的“災難”才會開始,到時候張忠謀必然會面臨生死抉擇。曾經引以為傲的“護島神山”,恐怕將一步一步跳進美國人設定好的陷阱之中。對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