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中國發電量、用電量及其內部結構的資料都已正式公佈了。其中,全國發電量總數額為94181億千瓦時,總的用電量為98521億千瓦時,兩者的差額擴大至4340億千瓦時。
先看發電量及其結構
初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2024年的發電量為9418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6%。其中,以燃煤發電為核心的火力發電量為63437.7億千瓦時,同比上漲1.5%,佔比下降至67.36%。
水力發電量為12742.5億千瓦時,同比大漲10.7%,佔據我國全社會總發電量的比例提升至13.53%——這是相對於前一年的結構,若與高峰時期超過15%的比例做比較,水電的份額還是縮減了。
排名第三的是風力發電量,2024年為9360.5億千瓦時,同比大漲11.1%,佔比升至9.94%;核能第四,2024年的發電量為4449億千瓦時,但僅增長2.7%,佔比降至4.72%。
最高是太陽能發電量,2024年為4190.8億千瓦時,同比暴漲28.2%,佔據我國全社會總發電量的比例擴張至4.45%。
按區域劃分,內蒙古的發電量最高,2024年實現了8000億千瓦時的突破——具體為8179.7億千瓦時,全國佔比8.69%;廣東省排第二,發電量為6955.3千瓦時,佔比7.39%;江蘇省發電量為6330.7億千瓦時,佔比6.72%。
第四名是山東省,2024年的發電量為6055.9億千瓦時,佔比6.43%;新疆發電量為5313.2億千瓦時,佔比5.64%,排名第五;第六名是四川省,發電量在2024年突破了5000億度,佔比5.37%。
之後是浙江省(4645.7億千瓦時)、山西省(4386.2億千瓦時)、雲南省(4362.9億千瓦時)、河北省(3881.8億千瓦時)、安徽省(3524.1億千瓦時)、河南省(3388.2億千瓦時)、福建省(3270.6億千瓦時)……
再看用電量及其結構
同比上漲6.8%,超過9.85萬億千瓦時的全社會總用電量中,第一產業用掉了1357億千瓦時,上漲6.3%,佔比1.38%;第二產業的用電量為63874億千瓦時,同比上漲5.1%,佔比高達64.83%。
第三產業用電量在2024年初步統計為18348億千瓦時,增長9.9%,佔比18.62%;剩下的14942億千瓦時,就是我們老百姓消耗的電力,與上年相比增長了10.6%,佔據我國全社會總用電量的比例為15.17%。
按14.08億人口計算,人均用電量為1061.22千瓦時,也就是1061.22度。按月換算,中國居民的人均用電量為88.4度,您及您的家庭在2024年都達標了嗎?
按區域劃分,廣東省再一次排在首席的位置,2024年為912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3%,並且還是全國首個用電量突破9000億千瓦時的省份。
江蘇省排第二,2024年的用電量為84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4%。山東省的用電量也實現了8000億千瓦時的突破——達到了8319.7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5%,全國第三名。
第四名是浙江省,2024年的全社會用電量67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49%;內蒙古第五,用電量為5193.4億千瓦時,增長7.7%。之後是河北、新疆、河南、四川、安徽、山西、雲南、湖北……
用電量與發電量,為何不相等呢?
原因有很多,例如:我國與多個鄰國存在著電力的進出口貿易,這會導致用電量資料與發電量資料存在著差異。但不是核心因素,真正導致中國用電量資料長期超過發電量資料的最核心因素是:
用電量是全口徑的統計資料,也就是“統計部門能獲得的所有資料的彙總”,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社會發電量資料卻是“規模以上工業法人單位,即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或超過2000萬元的工業企業”。
近年來,我國強化能源轉型建設,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在全國範圍內分佈著“數量多、體量較小的太陽能、風力和小水電站”,這些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發電量不納入統計,但他們也在給當地居民、商戶供電。
此外,發電量核算的是“上網電力”,而用電量的統計卻包括了發電企業自身的電力消耗部分——即便這些發電企業是“規模以上的”,他們消耗的那部分電力雖納入了全社會的用電量資料庫中。
卻並未納入國家統計局的“發電量資料庫中”。國家能源局曾特別強調:隨著我國新能源,包括儲能體系的完善,規模以下企業的數量會進一步增加,發電量與用電量資料之間的差額會更加明顯。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發、評論、留言、分享和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