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終成現實:獨資模式對標
2025年2月5日,豐田汽車正式宣佈與上海市政府達成合作,計劃在上海市金山區獨資成立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研發、生產公司,預計2027年投產。這是繼特斯拉之後,第二家在中國採用獨資模式的外資車企,也是日本汽車品牌首次打破傳統“合資”框架,直接以全資形式佈局中國高階新能源汽車市場。
新工廠初期規劃年產能10萬輛,首期新增約1000個工作崗位,並計劃實現95%以上本土零部件使用率。產品除供應中國市場外,未來還可能返銷日本及其他海外市場。此舉標誌著雷克薩斯徹底告別堅持20年的進口模式,直面中國市場的價格與供應鏈挑戰。
電動化轉型:中國成關鍵戰場
雷克薩斯國產化並非簡單的產能轉移,而是豐田全球電動化戰略的核心一步。根據規劃,雷克薩斯計劃到2035年實現全球銷售100%純電動化,2030年銷量目標為100萬輛純電動汽車,而中國市場被定位為這一目標的“關鍵跳板”。
目前,雷克薩斯在華銷售的12款車型中,僅一款純電車型(RZ)和兩款插混車型(RX 450h+、NX 400h+),產品線遠落後於賓士、等豪華品牌及中國本土新勢力車企。新工廠將依託長三角成熟的供應鏈與人才優勢,研發新一代純電車型,首款投產車型或為2026年釋出的LF-ZC概念車量產版,並計劃搭載豐田自研的固態電池技術,以“充電10分鐘續航1200公里”的顛覆性效能衝擊市場。
挑戰與未來展望
儘管國產化被視為“水到渠成”,雷克薩斯仍面臨多重挑戰。首先是進口光環褪去後,如何重塑高階形象?另外,中國消費者對智慧駕駛、車機系統的需求遠超當前雷克薩斯產品水平,雷克薩斯能否快速趕上?最後,2027年投產時,中國新能源市場或已進入“技術內卷”深水區,雷克薩斯能否後來居上取決於固態電池等技術的量產進度。雷克薩斯能否轉型成功,2027年可見分曉。
本文源自:金融界汽車
作者:AI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