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一起來學習下~
今天給大家再次提個醒,有關病毒或者支原體的抗體,千萬別再查了,真的沒有用,對一些不瞭解的醫生,還會誤導治療,真沒用。
哈哈,看完這句話,就能撤了。想繼續學習的,可以繼續看。
之前寫文章也提到很多次了,為啥再次提醒呢?因為最近發現,孩子生病後,抽血查抗體的還有很多。
之前我沒開線上問診,孩子們直接來診所看病時,家長們提供的資料多是血常規和美團或者京東的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查,很少看到抗體的檢查。
這幾天開了線上問診後,幾個疾病問診的小朋友,都有抗體檢查,裡面有甲流、乙流、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體的抗體(IgM),然後有的好幾個陽性,有的全部都是陰性,這個能用來分析嗎?
啊,真沒法分析啊,別浪費錢和孩子的血了。
查早了,抗體根本出不來,大家要知道抗體是人體針對這個病原產生的,是需要時間的。
比如支原體,大約是 1 周才能出來;大約 4-7 天產生;腺病毒在 1 周內產生,所以,一生病就去檢查,沒啥用處,陰性不能除外感染。
那查出來陽性,能說明感染嗎?
當然也不行啊,抗體出現後,是保護自己的,所以存留時間較久,比如支原體抗體會存在數月甚至一年多;流感的抗體 IgM 產生後,幾周達到高峰,之後逐漸降低,在感染後的 1-2 個月內可以檢測到;腺病毒的 IgM 在幾月內能檢測到。
所以,陽性也不能說明這次感染是不是?
唯一有意義的是,一週前檢查抗體是陰性,這會再次檢查是陽性,但這樣不是耽誤治療嗎?還不如不檢查,按照症狀,給予經驗性的治療呢。
基於以上知識點,抗體就別查了啊。
那能查什麼?
可以查抗原,查核酸,查血,但是也得有專業人員分析,也不是查到啥就是啥。
這句話難理解不?那解釋下。
先說說核酸:
目前病原感染,肯定是核酸最準確,比如醫院自己查的,美團或者京東查的,但是這些一查就是 6 項,12 項,13 項,再多的有 107 項等等,查出來的結果,也不能直接就用。
什麼意思呢?
第一,一次查這麼多,是否浪費,有些浪費,但是對於孩子而言,在這個季節,進行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包病毒、肺炎支原體檢查,還是挺有意義的,一點不為過。
至於是否要進行副流感、鼻病毒這些檢查,稍微過一點,但是也比較有意義,查出來這些讓醫生和家長們敢不用抗生素,這個意義也還不錯。
至於 Hib,肺炎鏈球,這兩個說實話,意義不大,因為基本可以認為是定殖菌,陽性不代表這些菌致病,可能只是存在而已。說到這,就要講第二條了。
第二,查出來陽性,不代表致病,陰性不能除外感染。
陽性不能代表是致病菌,上一條說了,所以這個也有些混淆視聽,這時靠譜的醫生就比較重要了,要知道哪些菌是致病菌,哪些菌是攜帶菌,這些菌的臨床表現,將檢驗結果和臨床表現相匹配,找到致病原。
另外,也要給大家說,感染後,核酸陽性也可能存在時間較久,比如支原體,可能在感染 7 個月後,還能查到呢;流感核酸檢測時間稍短,10 天后,能檢測到的比例可能會將至 22%,但也有時間長的,在 1 月左右還能檢測到;對於腺病毒,核酸存在的時間更久,在數週甚至數月都能檢測到核酸陽性。
所以,這次的陽性,不代表就是這次的病。
那啥叫陰性也不能排除?雖然我們說流感在生病前 1-2 天就能查出來,但是經常有家長說發熱當天核酸檢查陰性,但是第二天來門診進行抗原檢查卻能發現陽性的情況。
所以,當天的陰性,也不能除外感染。另外,檢查還和手法相關,不捨得下手檢查,咽部標本沒有捅到位置,也可能出來的結果就是陰性。如果第 2、3 天,取標本手法正確,核酸檢查基本都是準的。
所以,小小核酸,知識點是不是還挺多。
最後,咱們說說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這兩個不是完全沒用啊,如果查出來其他病毒核酸都是陰性,血常規提示是細菌血像,那這時有一個陽性,可以考慮是其感染,那就按照細菌給予治療就行了。
這裡呼籲是否能在裡面,把 A 組溶血性鏈球菌的核酸加上,這個是扁桃體化膿和猩紅熱的病原,非常有意義。用核酸檢測,比檢測抗原要更加靈敏和準確,這個檢查陰性基本就能排除該菌感染了,不像做抗原檢查,還得等培養的結果。
說完核酸,說說抗原。
其實抗原和核酸優缺點差不多,也是陰性不能排除,陽性不能確診,還是醫生結合孩子臨床表現,給出綜合的評估,另外,這個的靈敏度沒有核酸高,但咋說呢,也基本夠用了,該能查出來的,基本也都能查出來。
之前在各個疾病裡,寫過多次抗原了,今天不展開了。
最後是血常規,這個血常規,一般現在我們不輕易查,但是不能說啥用都沒用。
在孩子生病當天,血常規意義不大,還沒有反應出來,發熱第 2、3 天,如果家長看診時能等,如果孩子表現不像細菌這麼重,基本會先完善病毒抗原/核酸檢查,如果都是陰性,才考慮再查血常規,用其大體上判斷下是否細菌感染。
如果實在沒時間等,看著孩子發熱挺高的,孩子挺難受的,狀態不是很好,那就同時都進行檢查病原學和血常規檢查。
以上是筆者的想法,大家對於這個話題有其他想法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更多兒科前沿資訊
快來“醫生站網頁版”瞧一瞧
精彩資訊等你來
為了能更好地為大家提供有趣、有用、有態度的內容,醫學界兒科頻道歡迎大家動動手指完成以下的調研,只要5秒鐘哦!
本文來源:兒科醫生孔令凱
責任編輯:向宇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