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聽專家答疑解惑!
整理丨 ww
剛剛做完年度體檢的張阿姨拿到了她的體檢報告,看到影像學報告上明晃晃的“肺部結節”幾個大字,張阿姨心下一慌,彷彿感覺到一陣眩暈。無數問題在張阿姨腦中浮現:“肺部結節一定會發展成嗎?”,“肺部結節可以治療痊癒嗎?”,“怎樣分辨肺部結節是否是惡性病變?”
茶飯不思的張阿姨趕忙推掉了和老閨蜜的廣場舞之約,帶著體檢報告找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介入科池嘉昌教授,提出10個肺結節相關問題,從而幫助廣大患者答疑解惑。我們一起來聽聽池教授怎麼說!
認識肺結節,並不可怕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很多人體檢時發現了肺結節,到底什麼是肺結節?
池嘉昌 教授:
簡單說來,外界空氣中的顆粒狀物質,透過呼吸作用吸入肺部,可能導致炎症或區域性炎症性、疤痕性微小型結節的形成。因此,肺結節指的是肺內直徑≤3cm的局灶性、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或亞實性肺部陰影,一般可分為磨玻璃樣結節、實心結節或混合型結節三類。
隨著影像學的進步,薄層CT技術配合AI診斷方法的應用大大提升了成像精度,幾乎所有放射科肺部CT報告中都會出現結節。不過其中絕大部分的微小實心結節都是良性結節或炎症後留下的增殖性病灶,而並非腫瘤性病變。此外,肺磨玻璃結節在CT觀察下呈現雲霧狀,形狀或規則或不規則,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物件。
雖然目前全球肺癌發病率在所有癌症中排第二位,但卻具有最高的致死率,其主要原因是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大多失去早期根治的可能性,化療、放療等常規療法只能起到延緩腫瘤進展的作用。因此,在體檢中加入CT篩查肺結節,對於防治肺癌是非常重要的。
肺結節會癌變嗎?良性和惡性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池嘉昌 教授: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不必緊張,因為CT篩查結果中絕大多數都是微小實心結節。對於這類結節的性質判定以及治療策略的判定,是透過長期規律的影像學隨訪來決定的。如果在24個月的隨訪時間內,結節固定無變化或縮小消失,那麼這一定是良性結節。
而值得我們關注的肺磨玻璃結節同樣有明確發展規律,多數從不典型增生髮展為原位癌,隨後發展為微浸潤。微浸潤階段是從病理學或影像學角度初步判斷結節是否為惡性潛能病灶的關鍵。在進入微浸潤階段後,這個病灶就有了侵襲、轉移的潛在能力,也就是侵襲性肺腺癌。
磨玻璃結節病灶從發生到發展為腫瘤往往需要10年-20年。在這期間我們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觀察與隨訪,並妥善根據病灶階段與影像學特徵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從而達到根治、痊癒的目標。我們每年體檢的意義,就是提早發現這些可能對我們健康造成威脅的因素。
做什麼檢查能確診肺結節的性質?
池嘉昌 教授:
肺結節的定性主要依靠CT。對於初次CT掃描發現的肺部結節,需要在抗炎治療三個月之後進行復查。初次發現的肺部結節多數是由於炎症引起,如果在消炎處理之後仍然存在,那麼這個病灶就需要高度關注。
由於影像學特徵與病灶的病理型別、侵襲方式息息相關,放射科影像學專家可以透過CT檢查明確病變型別、分期、病理型別等。而肺磨玻璃結節的定性採用更精細的區域性放大CT技術,即區域性靶掃描。此外,為了獲取更全面詳細的資訊,也可以採用CT增強掃描、PET/CT掃描、胸部核磁共振等技術輔助醫生進行診斷。
出現肺結節,如何治療
肺結節應該怎麼治療?
池嘉昌 教授:
在消融技術出現之前,肺磨玻璃結節的干預治療只能依靠手術,主要取決於臨床醫生進行外科干預的時機。部分教授主張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直到病灶進入微浸潤甚至浸潤階段再採取手術,從而避免誤診;而部分胸外科醫生則建議在確定結節性質為磨玻璃結節後立馬進行手術,從而最大程度根除病灶。
目前比較新興的且大眾接受度高的治療方式還有兩種:區域性消融治療以及區域性放射治療,尤其是微波消融手段,可以達到與外科手術相似的根治效果。消融技術的出現對於手術的意義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為術後多髮結節患者提供除手術外的選擇,從而保留更多肺組織;二是對於需要進行較大損傷切除術的患者,在肺段切除、聯合肺段切除、肺葉切除手術前,嘗試透過消融技術根治腫瘤,從而避免手術介入。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消融技術的出現,未來肺結節的治療模式可能出現改變。
肺結節是不是越早切越好?多大的肺結節必須手術?
池嘉昌 教授:
影像學是我們評估手術條件的主要指標。結節有形狀和大小兩方面標準,胸外科醫生通常推薦結節>8mm,且影像表達符合微浸潤階段或浸潤階段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磨玻璃結節並不是越早切除越好。在發現結節後一定要經過規律的隨訪和影像學評估才可以避免誤診。此外,在病灶過小的時候進行切除,也會出現病灶難以定位等多種問題。
吃藥能消除肺結節嗎?
池嘉昌 教授:
此前曾出現案例表明患者在發現肺結節後透過服用中藥達到了消除,然而此類現象的出現可能由於該結節並非磨玻璃結節,而是肺部滲出感染。
此外,由於磨玻璃結節是免疫系統未及時清除異常增殖的肺部組織細胞而形成,因此目前並沒有使成型肺磨玻璃結節病灶消失的明確藥物,無論是化療、靶向治療等常見療法,都無法將惡性增殖細胞完全清除。
面對肺結節,我們怎麼做
肺結節能預防嗎?可以採取哪種措施降低肺結節的發生?
池嘉昌 教授:
目前關於肺磨玻璃結節的誘因並沒有確切答案,由於無法預測其在何種情況下會加速增殖,因此很難找到干預措施從而降低磨玻璃結節的發生率。但可以明確的,磨玻璃結節並不能完全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預防。
我們能做的是儘量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狀態可能導致免疫力低下,從而誘導免疫缺陷類疾病的發生。
肺結節的長期隨訪頻率應該多久查一次?
池嘉昌 教授:
一般來說,對於絕大部分隨訪期的、穩定的、非高危的磨玻璃結節,推薦一年進行一次胸部CT掃描。因為肺部結節的生長通常較為緩慢,絕大多數結節都無法在兩年甚至三年內看到影像學上的變化,而在間隔五年的CT掃描中有可能監測到增大趨勢。
對於高危肺部結節,即形態不規則、密度較高,有實心成分,同時伴有胸膜牽拉與增厚、血管蒂形成、支氣管侵犯等明確惡性傾向的結節,則需要專業的影像學醫生根據病灶影像學特徵制定合適的隨訪間隔。對於此類肺結節患者,三個月或六個月的時間間隔較為常見。
哪種人易得肺結節?肺結節會遺傳嗎?
池嘉昌 教授:
對於這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學界還沒有明確定論。目前普遍認知中,一般單發性患者攜帶遺傳基因的機率較低,但是針對部分多發性結節患者,即出現幾十甚至上百個肺部結節的患者,我們推測可能存在基因遺傳或者免疫缺陷方面的原因。
此外,很多人認為空氣中的塵埃或者餐飲業中的油煙等外部因素可能導致肺結節生成,然而無論是從動物實驗還是臨床觀察或機制研究來看,這一推測並沒有確切的研究結論或事實根據進行支撐。
肺結節消融治療後,飲食起居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嗎?
池嘉昌 教授:
消融治療後的康復相較手術後更簡單。例如術後康復期在一個月左右,最主要是對手術側的肺葉進行充分的膨脹,適當多做深呼吸。此外,還要注意咳嗽排痰,避免痰液淤積起到引起炎症。在飲食起居方面,建議患者術後短期內要進行適當休息,並避免重體力勞動。
而對於進行消融治療的患者,三天後基本可以恢復正常活動能力,因此不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較大影響。在康復後,建議患者多進行體育運動來提升自身免疫力,幫助排出術後可能存在的肺部粘液。
專家簡介
池嘉昌 副教授
池嘉昌,腫瘤介入科,副主任醫師。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抗癌協會會員。2003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同年進入仁濟醫院放射科從事臨床工作,並於2013進入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長期從事醫學影像引導的腫瘤微創介入治療,奮鬥在導管室及CT室的一線臨床工作崗位,業已開展腫瘤血管內介入治療、CT引導下肺部腫瘤消融術、開放式磁共振引導下經皮穿刺肝癌等腫瘤區域性消融術及CT引導下腫瘤粒子植入等微創介入治療技術,並常年參與急診DSA手術,年平均完成各類三級及以上手術超過1200臺。參與研究生及進修醫生的臨床帶教工作,對多名研究生、進修醫生進行教學小講課和臨床指導,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篇。並獲得仁濟醫院2016年度“優秀仁濟人”稱號及2018年度“仁心仁術獎”。
稽核專家: 池嘉昌教授
責任編輯:Sheep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