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一項韓國回顧性分析揭示PIK3CA基因突變在原發灶與轉移灶間總體一致率達87.8%。
乳腺癌作為全球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1],其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後至關重要。HR+/HER2-乳腺癌約佔總體乳腺癌的70%[2],而PIK3CA突變在這一亞型中尤為常見[3]。PIK3CA編碼的蛋白激酶在細胞增殖、黏附、存活和運動中發揮關鍵作用,其突變可導致訊號通路的異常啟用[4]。因此,研究PIK3CA突變在乳腺癌原發與轉移部位的一致性,對於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一項韓國回顧性分析探究了乳腺癌患者原發灶和轉移灶之間PIK3CA突變的一致性,結果顯示原發灶與轉移灶之間PIK3CA突變具有高度一致性,無論轉移器官如何,轉移灶均可作為PIK3CA突變檢測的樣本來源[5]。該研究為PI3K/AKT/PTEN通路改變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檢測提供了重要循證依據,改善了臨床治療策略。現攫取重要內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究患者原發性和遠處轉移部位之間PIK3CA突變的一致性,並驗證PIK3CA熱點突變的頻率是否存在差異。研究納入49例原發性乳腺和相匹配的遠處轉移腫瘤的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FFPE)標本(研究A),此外還納入40例不同乳腺癌轉移部位獨立收集的FFPE標本(僅包括肝、腦和肺三個常見部位)(研究B)。本研究透過免疫組化對腫瘤組織進行HR和HER2狀態評估,透過Maxwell CSC DNA FFPE試劑盒對FFPE樣本進行DNA提取,並採用基於液滴式數字聚合酶鏈反應(ddPCR)技術的Droplex PIK3CA突變檢測試劑盒對提取的DNA樣本進行18種PIK3CA突變亞型的定量檢測。
圖1. 研究設計
研究結果
乳腺癌患者的基線特徵
本研究共納入89例亞洲轉移性乳腺癌患者。入組患者診斷為乳腺癌時的中位年齡為51歲,年齡範圍為31-82歲,其中25例(28.1%)患者為Luminal A型,31例(34.8%)患者為Luminal B型,11例(12.4%)患者為HER2+,9例(10.1%)患者為三陰性乳腺癌(TNBC),13例(14.6%)患者分子分型未知;56例(62.9%)患者為HR+,並且PIK3CA突變與HR表達顯著相關(p=0.03);33例(37.1%)患者在遠處轉移性惡性腫瘤發現PIK3CA突變。
表1. 研究的基線特徵
在原發性乳腺和匹配的轉移灶之間的PIK3CA突變和分子亞型的比較
研究A分析了49例乳腺癌患者的原發灶與轉移灶的配對樣本,顯示原發灶與匹配的轉移灶之間PIK3CA突變狀態的一致性為87.8%(43/49)。以PIK3CA突變原發灶的結果為參考計算,陽性百分比(PPA)、陰性百分比(NPA)和總體百分比(OPA)分別為85.0%(95%CI 65.6%-94.4%)、89.7%(95%CI 75.2%-96.1%)和87.8%(95%CI 75.2%-95.4%)。基於試劑盒的分析驗證結果顯示,納入患者的乳腺癌原發灶與轉移灶之間PIK3CA突變狀態的一致性為77.6%(38/49)。
對乳腺癌原發灶和匹配轉移灶之間分子亞型改變的分析結果顯示,15例患者(33.3%,15/45)在轉移部位的分子亞型發生了改變。亞型改變主要為Luminal A型(50.0%,7/14),其次是Luminal B型(29.2%,7/24)和TNBC(20.0%,1/5)。
圖2. 49例患者原發性乳腺和匹配的轉移灶之間的PIK3CA突變和分子亞型的比較結果
轉移灶及配對原發灶的PIK3CA突變頻率
在研究B中,72.7%(24/33)的突變為涉及激酶結構域的熱點突變(第20外顯子),18.2%(6/33)為螺旋結構域(第9外顯子)的熱點突變,9.1%(3/33)為其他區域;在3例患者中發現多重PIK3CA突變,其中2例為E726K突變。
圖3. 研究B中轉移灶的PIK3CA突變結果
在研究A中,原發灶的肝臟、腦部和肺轉移的PIK3CA突變頻率分別為45.8%、30.0%和40.0%,而在匹配的遠處轉移部位中,這些頻率分別為50.0%、30.0%和33.3%。此外,研究B中肝臟、腦部和肺部轉移的PIK3CA突變比例分別為37.5%、28.6%和42.9%。儘管肺轉移灶中PIK3CA突變的頻率略高於肝和腦轉移灶,但並未達到統計學顯著差異。
表2. 研究A和B中PIK3CA突變的比例
圖4. 所有患者按照轉移部位劃分的PIK3CA突變的比例
研究結論
本研究的發現強調了在乳腺癌治療中,轉移灶的PIK3CA突變狀態與原發灶的一致性,這支援了在無法獲取原發腫瘤樣本的情況下,使用轉移灶樣本進行PIK3CA突變檢測的可行性。此外,研究還討論了PIK3CA突變檢測在臨床治療決策中的重要性,並指出了未來研究方向,需要進一步研究以驗證這些結果的普適性。
參考文獻:
[1]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4 May-Jun;74(3):229-263. doi: 10.3322/caac.21834. Epub 2024 Apr 4. PMID: 38572751.
[2]《CDK4/6抑制劑治療激素受體陽性人2陰性晚期乳腺癌的臨床應用共識》
[3]Millis SZ, Ikeda S, Reddy S, et al. Landscape of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athway Alterations Across 19 784 Diverse Solid Tumors. JAMA Oncol. 2016 Dec 1;2(12):1565-1573.
[4]Martorana F, Motta G, Pavone G, et al. AKT Inhibitors: New Weapons in the Fight Against Breast Cancer? Front Pharmacol. 2021 Apr 29;12:662232.
[5]Park J, Cho SY, Chang ES, et al. Analysis of PIK3CA Mutation Concordance and Frequency in Primary and Different Distant Metastatic Sites in Breast Cancer. Cancer Res Treat. 2023 Jan;55(1):145-154
審批編號:CN-146506 過期日期:2025-10-30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