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朋友會因下水嬉戲、沐浴洗頭等行為致使耳道滲入液體,出現“擁堵感”。很多人對此往往並不在意,覺得等它自然乾燥即可。但事實上,耳朵進水後,若未能及時清理乾淨,便存在引發中耳炎的風險。
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耳部疾病,發生在中耳腔內,多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一旦病症發作,患者的聽覺系統與日常作息都會受到不小影響,對健康損害頗深。瞭解中耳炎的病發因素與症狀,有助於採取更合理的治療手段,這3點還請您牢記於心。
1.耳朵進水與中耳炎的關係
首先應明確,耳進水確實有可能引發中耳炎,甚至是主要誘因之一。
當水進入外耳道,如果道內有破損或耳膜有微小裂口,水中的細菌病毒就可能透過這些途徑進入中耳,導致感染。此外,游泳時未戴耳塞或在不潔淨的水中游泳,都會增加耳朵進水並引發感染的風險。
因此,保持耳朵乾燥和清潔,尤其是在游泳、洗澡後,及時將耳朵中的水分清理乾淨,是預防中耳炎的重要措施。
2.中耳炎的典型症狀表現
中耳炎的病症表現主要包括耳痛、聽力下降、耳內流膿、發熱等。
耳痛是中耳炎最典型的症狀,通常表現為持續的劇烈疼痛,尤其是在夜間或平躺時疼痛加重;聽力下降也是中耳炎的常見症狀,由於中耳內的炎症和積液,聲波傳導受阻,會持續性導致患者聽力減退;耳內流膿是由於中耳感染產生膿液,透過耳膜破裂或其他途徑流出耳道。
此外,中耳炎還可能伴有全身症狀,如發熱、頭痛、乏力等,特別是在兒童中更為明顯,需要謹慎應對。
3.如何治療中耳炎
藥物治療是中耳炎的主要治療手段,通常以抗生素、消炎藥和止痛藥聯合手段為依託。從功能上分析,抗生素用於消滅引起感染的細菌,消炎藥則幫助減輕中耳的炎症反應,止痛藥用於緩解疼痛。
對嚴重的中耳炎患者而言,如果病況反覆發作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便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常見的手術方法包括鼓膜切開術和中耳引流術,二者透過手術排除中耳內的膿液和積液,恢復中耳的正常功能。當然了,手術治療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確保手術的安全和效果。
總之,中耳炎發作往往源於細小的生活習慣與防護上的紕漏,平時注意好耳道健康的保持,做好耳部清潔,或能避免大多數病發誘因。即便不慎中招,也應當及時發現和治療中耳炎,採取恰當的應對手段,以防止其發展為更嚴重的耳部疾病,儘早恢復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本圖文由“軒轅島”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