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期刊高質量發展論壇於2024年11月21日在湖南省長沙開幕。此次論壇由中宣部出版局和中國期刊協會聯合主辦。《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社社長兼主編郭晶博士在大會主論壇做嘉賓發言,發言主題“《知識就是力量》的傳承與創新”。
我謹代表《知識就是力量》,分享這本老刊在傳承中創新發展的故事。今年9月25日,《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品牌跟隨力箭一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實現了我國期刊品牌乘坐火箭遨遊太空的歷史性突破。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周恩來總理親筆題寫刊名,自1956年創刊以來,作為中國科協主管並由中國科學家創作的科普期刊,凝聚了全球最大規模科研群體的智慧結晶,見證了中國科技創新的蓬勃發展,引領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走進科學的殿堂,點燃了無數青少年成為未來科學家的夢想。
兩院院士路甬祥多次提到,對他影響最深的一刊就是《知識就是力量》。地質學家劉嘉麒院士從讀者轉變為作者,引以為豪。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人民科學家趙忠賢院士更是坦言,他在高中時期就是透過雜誌接觸到了前沿科學。
此外,茅以升、錢學森、華羅庚、李四光等眾多知名科學家也曾為雜誌撰寫過精彩的科普文章。這本讓眾多中國科學家魂牽夢繞的雜誌,成為他們傳授跨學科深閱讀知識的首選平臺。
然而,近七十年的市場快速變遷,遠非昔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可比。這本老牌科普期刊也曾一度陷入困境,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我們該如何走出困境,讓這本承載了無數科學家夢想與期望的雜誌重煥生機。
2014年,我們開始了改刊的征程。十年間,我們對雜誌進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改造,將期刊重塑為一個集網路出版、定製出版、新聞編髮、課程研發、品牌活動於一體的科普融媒體出版平臺,實現了從單一紙刊到多元化傳播矩陣的華麗轉身。這一變革入選中國科協年度十大科普事件。
我們如何打造精品期刊呢?首先是在內容源頭上下功夫。在主題策劃上,大力加強編委會建設,近30位院士、數十位頂尖科學家及科普科幻作家坐鎮編委會,建立了老中青創作梯隊。每期聚焦一個主題,跨學科講述中國的科技創新發展,融入中國精神、科學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在內容創作上,我們始終秉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理念,實施結合新課標、結合科技創新、結合興趣點“三結合”策略,以青少年感興趣的視角解讀中國科技的創新成果。
我們還將雜誌內容轉化為科學課程,走進中小學、科技場館、研學基地,賦能雙減,引領青少年體驗科學家職業,追逐科學之星,讓科學之光照亮眼前的路,點燃心中的燈。課程榮獲“2024十佳科普研學課程”。
從讀者反饋來看,雜誌內容深受大家喜愛。有讀者來信說,在圖書館寫作業時偶然翻閱到雜誌,立即被趣味橫生的內容所吸引,從此成為雜誌的樂之者。
更有老師在高考語文結束後連夜來信,稱讚雜誌內容與高考作文高度契合,堪稱備考路上的“神助攻”。事實上,近幾年雜誌內容頻繁出現在中高考各科目試卷中。例如,今年高考語文閱讀材料就出自雜誌的作者故宮博物院周乾老師之手。今年高考物理試題涉及到了雜誌已經刊載過的中國空間站霍爾推進器的相關內容。這樣的巧合彰顯了雜誌內容的前瞻性。
我們如何透過科普活動助力科普閱讀?在改刊過程中,我們響應二十大號召,聚焦科普能力建設與全民閱讀,連續多年開展“科學家大講堂”和“科學星主播”科普公益活動,院士、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作為領讀者,引領青少年講中國科學故事。
自2015年開展的全國青少年科普閱讀行動,影響了超過1.3億中小學生,成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向全民推薦的優秀閱讀專案。我們以此為契機,引領青少年弘揚科學家精神,展示科學少年風采,培養了一批會採訪、能寫作、擅表達的科學小記者,活躍在全國各地的科普活動中。
同時,我們推出的科學少年中國行科考研學品牌,堅持科學家帶隊,引導青少年在實踐中探索未知科學之美。活動備受認可與好評,家長們紛紛表示,“這才是科學教育應有的模樣”。
改刊十年,為了搭建融媒體出版平臺,我們再造了機制體制,出版流程從傳統期刊模式轉變為新媒體模式,內容結構從篇章段落模式轉變為關鍵詞索引模式,實現了紙刊收入、品牌活動收入、融媒體專案收入各三分之一的多元化經營模式。
今天的《知識就是力量》不再只是一本紙刊,其傳播矩陣覆蓋了全網幾十個主流客戶端,粉絲達到290萬、年傳播量超過4億人次。建立了網路出版平臺,科普視聽節目累計40000餘分鐘,成為中國科協主管首個獲得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的期刊,入選首批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科普類),連續四年入選中國郵政發行百強榜……這些資料表明,融媒體賦能傳統期刊,催生了新質生產力。
《知識就是力量》於多元領域間悠然跨界,播種科學的種子,點燃科學的夢想。《知識就是力量》不懈的追夢之旅,必將為中國期刊高質量發展貢獻磅礴的力量。
責任編輯 | 段陽陽
運營編輯 | 段陽陽
質量稽核 | 業蕾
現訂購2024年
定價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