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過,為什麼有些人似乎註定要比其他人活得更短?
這背後隱藏的原因,是否真有某種定數?
一、擁有“短命基因”,更容易在69歲前死亡!
你相信有基因型天生就可以致病嗎?來自美國醫學遺傳學和基因組學學院的一項研究就發現了多個“可操作基因型”,和疾病、癌症以及代謝類疾病相關,直到去年,這些關聯著疾病的基因已經發現了81個。
為了研究這些可操作基因型與壽命之間的關係,一項以冰島人為調查物件的研究就此展開,並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釋出了最終成果,科學家們分析評估了58000名受試者攜帶可操作基因型的個體比例。
研究發現有4%的冰島人是攜帶者,評估結果顯示,易感基因型對人壽命影響最大,中位生存期比非攜帶者少了3年,而BRCA2和LDLR的變異,可導致攜帶者壽命分別縮短7年和6年。
更令人矚目的是,早期死亡風險顯著增加:10%的攜帶者在69歲前離世,而非攜帶者這一比例則在73歲前。
論文作者deCODE Genetics的科學家Patrick Sulem發言表示,可操作基因型在導致嚴重疾病和減壽方面有很強的影響因素。
結果表明,特定可作用基因型的攜帶者比起非攜帶者更有可能死於與之相關聯的疾病,研究員也最終確定,平均每25人中就有1人可能攜帶的風險。
二、有這4個習慣的人,可抵消“短壽基因”影響!
今年《循證醫學》刊登了一篇來自浙江大學、北京大學等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內容,發現4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抵消“短壽基因”影響。
研究員透過調查35萬成年人的遺傳基因,並歸類為長壽、中壽、短壽三種類型,再觀察良好方式、中等方式、不良生活方式下,人們在隨訪期間死亡風險情況。
發現有短壽基因型的人比長壽基因的人死亡風險要高21%,而生活方式不良的人比起生活習慣好的人死亡風險要高78%。透過進一步分析得出,不吸菸、堅持運動、作息良好、飲食健康的4種健康習慣可以抵消62%短壽基因帶來的風險。
著名心血管專家、北京安貞醫院幹部保健科主任醫師洪昭光曾說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我們長壽的關鍵,此外還受環境、醫療條件等外界因素影響。
斯坦福大學兒科、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前斯坦福醫學院院長Philip Pizzo博士曾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分享了他的長壽之道,他認為早死風險只有很小一部分和遺傳有關,而且大多疾病的遺傳因素都可以通過後天生活習慣的調整改善。
三、想健康長壽,養成延壽習慣
既然健康生活方式對長壽的影響這麼大,那麼到底要怎麼做?其實答案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1、堅持運動
其實上述研究中也提到了堅持運動對早死風險的影響,其實什麼時候動起來,都對健康有益,2021年《衰老細胞》就曾釋出過一篇相關研究,發現無論什麼時候開始運動,都可以減輕衰老影響。
2023年《美國醫學主任協會雜誌》還曾刊登過相關前瞻性佇列研究,透過對比步行運動與死亡風險的關係,發現運動對預期壽命延長影響尤為顯著。
2、健康飲食
飲食健康也和長壽掛鉤,今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也刊登了一篇關於飲食習慣與長壽關係的研究,發現了有效的長壽飲食模式,表示日常可以透過保證飲食多樣性,保持全穀物、蔬果、白肉和奶製品、豆類以及適量的紅肉、含糖飲料等攝入,對健康長壽的益處最大。
3、及時戒菸
吸菸是明確的對健康有危害的行為,雖然經常抽菸也有長命百歲的人,但大機率來說,人們更容易因此損害心血管健康,增加慢性病甚至癌症風險。
《柳葉刀》也曾多次釋出關於吸菸與疾病風險的研究,目前已明確吸菸和56種疾病發發生以及22種高致死風險疾病有關。多項研究不是,無論什麼時候戒菸都可以降低早死風險,增加預期壽命,也就是說任何時候戒菸都有益。
4、好好睡覺
良好的睡眠質量,除了可以讓疲憊的身體得到充分的恢復,也是幫助壽命延長的重要影響因素,美觀心臟病學會就曾做過相關研究,在隨訪收集了近17萬名50歲中年人睡眠與壽命的資料表現後,發現睡眠狀態能達到理想狀態下可以降低30%左右的全因死亡風險,延壽近5年。
5、心態是關鍵
心理健康對於人體壽命也有一定影響,比如開朗的人社交活動更多,心態也更積極,透過和他人的交往,從生活到生命得到擴張,另外社會生活壓力也會給健康帶來很多威脅,儘量保持鬆弛的人生信條,別讓壓力負擔太大引發炎症反應,比如慢性炎症以及抑鬱等風險。
當然也少不了情緒的影響,日常心大一點,別讓壞心情影響自己,這樣日常活動和作息也能更好的進行,自然也更有益於健康長壽。
總的來說,影響長壽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和本身綜合體質表現有關,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基礎,從現在開始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擁抱更好的健康和長壽未來哦!
參考資料:
[1]《每25人中就有一人攜帶“短壽”基因,但可防可干預!》.中國繼續醫學教育網訂閱號.2023-11-24.
[2]《追蹤1400多名百歲老人後發現:長壽“秘訣”是這3點,照著做準沒錯!》 .健康時報.2024-10-17.
[3]《保持這 3 個生活方式,活到 100 歲的機率大幅增加,現在不晚!》.科普中國.2024-07-1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