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2024年學術會議都有哪些精彩內容?快轉發收藏!
本文整理:MSHK
01
美國糖尿病協會年會(ADA)
1、糖化血紅蛋白降到這個數,糖尿病嚴重併發症風險最低!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嚴重微血管及大血管併發症的發生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有時甚至會徹底改變患者的生活方式。糖尿病治療的核心目標是預防嚴重併發症的發生,包括與糖尿病相關的眼病、疾病、腦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等。
既往關於糖尿病併發症的研究主要針對單獨的危險因素,在美國奧蘭多舉行的第84屆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年會上,日本新瀉大學的Nanako Tanaka教授提出了新的視角。
其團隊的研究發現,糖化血紅蛋白(HbA1c)、收縮壓(SBP)、膽固醇(LDL-C)和吸菸與糖尿病嚴重併發症的發生密切相關,其中,HbA1c水平是最強相關的影響因素。
那麼,HbA1c水平控制到多少,糖尿病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最低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詳細的研究解讀。
2、糖尿病管理將出新目標?這個指標很重要!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綜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葡萄糖監測(CGM)可以反映血糖平均水平、血糖波動及異常血糖狀態(和低血糖)持續時間等多個引數,能全面分析患者全天血糖變化情況,從而助力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
因此,其在臨床中的普及度也越來越高。
葡萄糖目標範圍內時間(TIR)是CGM的重要引數之一,那麼TIR與糖尿病的內在機制和外在表現有何聯絡?在臨床診療中,應如何應用血糖監測技術以及新指標TIR來指導血糖管理?
在2024年ADA年會上,來自日本富山大學的Miki kamigishi教授分享了一項研究,該研究探討了CGM資料(包括TIR等)與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比值(IGR)等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提示,TIR與胰島β細胞功能及胰島素敏感性呈正相關,糖尿病患者TIR越高,提示其胰島β細胞功能及胰島素敏感性越好。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2024 ADA”專欄,掃碼瞭解~
02
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年會(EASD)
1、“逆轉糖尿病不是夢”:EASD專家提出治療新理念
長期以來,胰島素抵抗通常被認為是2型糖尿病的病因。隨著對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發現了脂肪在糖代謝紊亂中的作用。
在2024 EASD年會上,Taylor教授分享了“雙迴圈假說”。該假說認為,在T2DM患者體內,肝臟脂肪的積累會對胰腺中的胰島β細胞產生負面影響,抑制其正常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導致血糖水平升高,同時加劇脂肪堆積,形成惡性迴圈。也就是說,肝臟和胰腺內的脂肪堆積,是導致胰島素失效的關鍵。
這一發現顛覆了傳統觀點,提示減重不僅能夠改善胰島素抵抗,還有可能逆轉糖尿病的發展,為糖尿病的治療提供方向。
2、這樣控糖患者壽命延長8年?聽專家講早期治療策略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其特點是血糖水平長期偏高,可導致多種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腎病、視網膜病變等。
既往研究顯示,從診斷初期嚴格控制血糖能夠顯著降低心肌梗死、微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等與糖尿病相關的終點事件的風險。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確診,應立即開始血糖控制措施,以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和長期健康。
然而,治療惰性(在適當的時候未能推進治療或降低治療強度)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其不僅延長了患者達到治療目標的時間,而且會增加患者罹患併發症甚至死亡的風險。
那麼,如何克服治療惰性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2024 EASD”專欄,掃碼瞭解~
03
中華醫學會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CSE)
1、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2012年全球DR患病率為34.6%,我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為23%。DR是導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臨床需高度重視其防治工作。
部分DR或DME患者可能早期無症狀,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隱形糖尿病時期,在確診糖尿病時可能就已存在DR。因此,DR的早期篩查極其重要。
圖1 DR篩查轉診流程圖
注:CIDME為累及中心凹的糖尿病性黃斑水腫
DR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壓、糖尿病病程、血脂異常、妊娠、腎病、肥胖、遺傳、營養等(圖1)。其中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炎症、肥胖是可改變的危險因素,而青春期、種族、糖尿病病程、妊娠等是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需要針對可改變危險因素的強度和其臨床表現,來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向。
DR的預防及治療手段包括健康教育、改善代謝、抗血小板治療、內科治療、眼科治療以及妊娠合併DR的治療。具體該怎麼做呢?快點選原文檢視吧~
2、HbA1c還是評價血糖控制的金標準嗎?對此你怎麼看
糖化血紅蛋白(HbA1c)能穩定反映患者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狀況,且不受日常血糖波動的影響。其不僅用於評估血糖控制效果,還廣泛應用於糖尿病前期篩查、治療方案調整以及新降糖藥物開發的評價中。此外,作為蛋白質糖基化的直接結果,HbA1c的水平與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緊密相連。因此,長期以來,HbA1c被視為評價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標準。
然而,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糖尿病管理策略的精細化,新的指標和概念的逐漸湧現,對HbA1c的“金標準”地位提出了挑戰。
例如,血糖在目標範圍的時間(TIR)已成為評估血糖狀態的新標杆,其與微血管併發症風險密切相關,為治療評估帶來了更為精細的考量。同時,連續血糖監測呈現了血糖低於和高於目標範圍的具體時間段,為個體化治療方案的精準調整提供了堅實的資料支撐。
在此背景下,HbA1c還是評價血糖控制的金標準嗎?患者的血糖狀況應該根據什麼指標來評估?
04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全國學術會議(CDS)
1、有望“治癒”糖尿病,新方法有何不同?
糖尿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如遺傳易感性、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等。目前,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胰島素注射和生活方式干預等。然而,雖然這些治療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但並不能解決糖尿病的根本問題——胰島功能的喪失。特別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島β細胞的功能逐漸衰退,胰島分泌胰島素的能力逐步減弱,最終導致血糖無法得到有效調控。
幹細胞治療是近年來醫學領域的重要突破,尤其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引起了廣泛關注。幹細胞能夠分化成胰島β細胞,從而幫助修復受損的胰島,重建其正常的胰島功能。
相比傳統治療方法,幹細胞治療可使血糖調控更精準、治療效果更持久,還可個體化定製治療方案,解決供體短缺問題。透過幹細胞移植,科學家們希望能夠恢復患者胰島β細胞的數量和功能,從而達到逆轉糖尿病的效果。
在臨床研究中,幹細胞治療的效果如何?
2、改善胰島素抵抗,飲食+運動怎麼選?
眾所周知,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之一是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的發生與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關係,改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飲食和運動)可以預防甚至治療胰島素抵抗。
在飲食方面,主要包括:
① 間歇性禁食:是一種禁食和進食交替進行的飲食模式,其中個體在特定的時間段內進食,而在其他時間段內完全或部分限制食物攝入。
② 低碳飲食:是一種以高蛋白、髙脂肪和大部分蔬菜為主的飲食結構,並且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③ 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適量蛋白質和極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其目的是使身體進入“酮症”的代謝狀態,也稱極低碳飲食。
④ 江南飲食:是以長江下游一帶為典型代表的健康飲食,也稱為江南飲食模式。江南飲食食物多樣,全穀物較多,飲食清淡少鹽。
在運動方面,有阻抗運動、有氧運動……
這些生活方式能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嗎?有何優缺點?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2024 CDS”專欄,掃碼瞭解~
責任編輯丨小林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