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吃對吃好,事半功倍。
撰文 | 小黃
引言:
炎症性腸病(IBD)主要包括(UC)和克羅恩病(CD),是一種累及胃腸道的非特異性、慢性、複發性、炎症性疾病。近年來,伴隨大眾飲食模式的顯著轉變,我國IBD發病率呈逐年攀升態勢[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將至,美食佳餚又將陪伴我們又一個春節,但對於IBD患者,並不是所有美食都能盡享。筆者基於2022年《ESPEN:炎症性腸病的臨床營養管理》和2021年《中國炎症性腸病營養診療共識》兩部指南分享一下IBD患者飲食建議。
01
深度剖析:飲食對IBD患者為何至關重要[1-3]
IBD的臨床表現主要集中在腸道,常見腹瀉、腹痛,嚴重時會出現血便。其中UC是結腸黏膜層和黏膜下層連續性炎症,通常從直腸發病,逐步蔓延至全結腸;CD可累及全消化道,呈非連續性全層炎症,最常累及末端迴腸、結腸和肛周。
由於IBD的固有臨床表現,患者腸道長期處於炎症狀態,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極大影響,出現營養障礙的情況屢見不鮮。同時,IBD的營養治療目的和作用也遠遠超出了糾正營養障礙的範疇,具有諸多功能性的治療作用,尤其是能夠誘導和維持CD緩解。因此,營養診療是IBD臨床診療的重要內容,甚至可作為部分CD患者的一線治療。
而在飲食上,對於IBD患者,高油脂、加工食品、辛辣食物及不耐受食物,會刺激腸道黏膜、引發免疫反應,加重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還可能因影響腸道吸收功能致營養不良,增加炎症風險,影響生活質量與長期健康;而低渣、易消化食物,避免不耐受食物,能保證攝入充足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素,能調節腸道菌群,減輕腸道負擔,增強免疫力,促進組織和腸道黏膜修復,降低復發風險。因此合理的飲食對於IBD患者控制病情、緩解症狀以及維持營養狀況至關重要。
02
營養推薦:助力飲食多元化、健康化[1-2]
基於2022年《ESPEN:炎症性腸病的臨床營養管理》和2021年《中國炎症性腸病營養診療共識》兩部指南,本表總結了關於飲食方面的建議。
(點選長按儲存)
03
食物選擇建議[4-5]
那麼,在每日的飲食安排裡,我們的餐桌上究竟可以出現哪些既美味可口,又能助力腸道健康恢復的食物呢?讓我們一起一探究竟!
04
小結
透過梳理不難發現,IBD患者的飲食選擇極為關鍵。從主食到飲品,每一餐的食材挑選,都與病情發展息息相關。合理飲食不僅能夠減輕腸道負擔、緩解症狀,更有助於維持身體的營養平衡,增強機體抵抗力。
參考文獻:
[1]中國炎症性腸病營養診療共識[J].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誌(電子版),2021,11(01):8-15.
[2]Bischoff SC, Bager P, Escher J, et al. ESPEN guideline on Clinical Nutrition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lin Nutr. 2023;42(3):352-379. doi:10.1016/j.clnu.2022.12.004
[3]Le Berre C, Honap S, Peyrin-Biroulet L. Ulcerative colitis. Lancet. 2023;402(10401):571-584. doi:10.1016/S0140-6736(23)00966-2
[4]姜蔚,張軍.特殊飲食在炎症性腸病中的治療意義[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誌,2024,33(04):444-448.
[5]Levine A, Rhodes JM, Lindsay JO, et al. Dietary Guida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18(6):1381-1392. doi:10.1016/j.cgh.2020.01.046
責任編輯:咖咖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