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新輔助聯合方案破LA-SCCHN治療困境
撰文 | 叢麗、夏怡
區域性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LA-SCCHN)是一種惡性程度高且五年生存率較低的[1, 2]。儘管手術、化療和放療是常規治療手段,但療效有限,且許多患者面臨區域性進展或遠處轉移[3]。新輔助化療的效果不穩定,部分患者未能有效縮小腫瘤,且嚴重的副作用影響其生活質量,故迫切需要更為有效的治療策略。
近年來,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應用,為LA-SCCHN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然而,目前關於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的研究多為小規模單臂試驗,缺乏系統的綜合評估。近日,一項發表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比較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與新輔助化療在LA-SCCHN中的療效和安全性,為臨床決策提供依據,併為最佳化治療方案、改善患者預後提供參考[4]。
圖1:研究截圖
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
療效提升顯著
研究特徵:
系統評價共納入28項研究(2021例LA-SCCHN患者),包括26篇全文和2篇會議摘要。研究主要包括III-IV期可切除SCCHN患者。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相關研究包括3項隨機對照試驗(RCTs)、1項非RCT和9項單臂試驗;其中8項RCTs、1項非RCT和6項單臂試驗評估了新輔助化療。此外,PD-1抑制劑在免疫療法中應用最廣泛,順鉑聯合紫杉烷類或氟尿嘧啶是最常用的新輔助化療方案。
療效相關終點彙總分析:
10項研究報告了260例LA-SCCHN患者的病理完全緩解(pCR)資料,202例接受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的患者中有67例獲得pCR,而58例接受新輔助化療的患者中有11例獲得pCR。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組的pCR率為33%,顯著高於化療組(18%,P = 0.04)(圖2)。
此外,17項研究報告了736例患者的部分緩解(PR)資料,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組236例患者中有152例患者達成PR,而化療組500例患者中有182例患者達成PR。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組的PR率為65%,顯著高於化療組(38%,P < 0.01)(圖3)。
進一步分析表明,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組在客觀緩解率(ORR)、疾病穩定率(SD)和疾病進展率(PD)方面均優於化療組,儘管完全緩解率(CR)較低。總體而言,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在提升LA-SCCHN患者療效方面明顯優於新輔助化療。
圖2:比較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和新輔助化療的pCR彙總比例
圖3:比較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和新輔助化療的PR彙總比例
安全性相關終點彙總分析:
共納入1310例LA-SCCHN患者,其中561例患者接受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749例患者接受新輔助化療。兩組治療後,分別有52例和36例患者出現3-4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s),1例和14例患者發生5級TRAEs。
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組的3-4級TRAEs發生率為14%(95% CI:5-26,I² = 83.97%),化療組為13%(95% CI:5-24,I² = 80.13%),兩組均顯示較大異質性(圖4)。對於5級TRAEs,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組的發生率約為0%(95% CI:0-1,I² = 0%),各研究間結果一致(圖5)。相比之下,化療組的發生率為4%(95% CI:1-11,I² = 55.34%),研究結果存在中度異質性。
亞組分析顯示,兩組3-4級和5級TRAEs發生率無顯著差異(P = 0.80;P = 0.08)。值得注意的是,與新輔助化療(NCT)方案相比,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組使用新輔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化療(NICT)方案時,發生3-4級TRAEs的風險比有所增加(RR:1.42,95% CI:0.87-2.31,P = 0.16,I² = 0%)。總體而言,兩種治療策略的安全性相當,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在減少TRAEs方面未見明顯優勢。
圖4:比較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和新輔助化療3-4級TRAE的彙總比例
圖5:比較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和新輔助化療5級TRAE的彙總比例
這一系列研究結果表明,與新輔助化療相比,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在pCR、PR、ORR、SD及PD短期療效指標上具有顯著改善,且TRAEs發生率無顯著增加,兩者的安全性相當。但仍需進一步的隨機試驗來證實其對長期生存的益處。
小 結
鑑於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治療的複雜性和挑戰,個性化治療,尤其是基於生物標誌物的患者篩選,對於最佳化靶向治療和提高療效至關重要。此外,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相關不良反應的管理,尤其是在區域性晚期患者中的應用,亦是治療成功的重要環節。
未來研究應重點探討免疫療法與化療的最佳組合方案,明確有效化療方案,深入研究耐藥機制,並評估這些治療對生存和生活質量的長期影響,以期最大限度地發揮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化療的優勢,提升LA-SCCHN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湖南師範大學護理學院研究生朱夏怡為第一作者,叢麗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此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專家簡介
叢麗 教授
湖南師範大學護理學院,博士,碩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頭頸部腫瘤、肺癌等腫瘤分子病理學與健康管理研究。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專案等課題十餘項。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人文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湖南省護理學會嬰幼兒照護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湖南省免疫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湖南省醫學教育科技學會人文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老年頤養與保健指導專業委員會委員
高等學校“十四五”醫學規劃新形態教材編委
“百校千課”共享聯盟融媒體教材編委
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Pharmacological Research,Cell Death & Disea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MedComm,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學術期刊發表多篇重要論文
參考文獻:
[1] XIA C, DONG X, LI H, CAO M, SUN D, HE S, YANG F, YAN X, ZHANG S, LI N, CHEN W.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2022: profiles,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J]. Chin Med J (Engl), 2022, 135(5): 584-90. http://dx.doi.org/10.1097/cm9.0000000000002108.
[2] CHOW L Q M. Head and Neck Cancer [J]. N Engl J Med, 2020, 382(1): 60-72. http://dx.doi.org/10.1056/NEJMra1715715.
[3] BHATIA A, BURTNESS B. Treating Head and Neck Cancer in the Age of Immunotherapy: A 2023 Update [J]. Drugs, 2023, 83(3): 217-48. http://dx.doi.org/10.1007/s40265-023-01835-2.
[4] ZHU X, QIU J, ZHANG Y, LIN C, WANG X, SHI X, YANG S, WU Q, CONG L. Neoadjuvant chemoimmun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Pharmacol Res, 2025, 107598. http://dx.doi.org/10.1016/j.phrs.2025.107598.
精彩資訊等你來
責任編輯:Sheep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