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不高大上,但煙火氣十足
1月25日,上海新聞綜合頻道在報導上海市重要民生工程專案——社群食堂時,提到寶山區的上海移動分公司為社群食堂建立AI模型,能夠從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影片裡,識別和統計影響食品衛生/安全的違規操作,讓老百姓吃的放心,吃的安全。
這樣的AI,是不是應該來一打啊?
案例2:小區管理出謀劃策
陶醫生所在的小區,去年剛完成業委會改選。新業委會上來有一攤子事情要做,最著急的事就是用了20年的14部電梯,故障率很高,安全風險很大,整體上必須要更換。
雖然新業委會成員之前對換電梯做了些調研,給了業主們一些說法,但是畢竟經驗不足,並不能讓業主滿意。業主們普遍的感受是,換電梯絕對是個大工程,小區的維修基金又不夠用,推進的難度極高。
1月29日大年初一,我和陶妞在小區對面的花園裡散步,碰到一位鄰居,聊起小區管理。我們都覺得新業委會肩上的擔子很重,小區有很多大事急需解決,首當其衝的就是換電梯。
這位熱心鄰居提了很多想法,我也貢獻了一些點子,但我倆都是外行,這麼東一榔頭西一錘的,根本沒法形成一個完整的方案。這時,我突然想到了目前最強的中國人工智慧DeepSeek(DS),很可能擔此重任,只要提示詞恰當。
與鄰居話別後,說幹就幹。在繼續陪陶妞逛外灘時,我向DS提交了如下提示詞:
上海某區某小區有7棟30層左右的高樓電梯已經20年需要更換了。請結合政府的相關補貼政策出一個電梯更換計劃,給出品牌和預算的建議。
幾秒後,DS給出的方案拍案叫絕!我能想到的,我沒想到的, 祂 都想到了,看不出任何破綻。
祂就像一個即懂補貼政策,又懂採購,又懂工程進度安排,又知道各種實施注意事項的複合型專家。有這樣的專家加持,以後小區的各種管理,還會困難麼?
請注意,我指代DS的代詞是【祂】而不是【它】,讀音一樣。也許你對【祂】這個字感覺有點陌生,沒關係,同樣可以問問DS,祂一定會給你滿意的回答。
下面就是DS給我的小區電梯更換計劃,略有改動,就是我用小區真實的戶數代入預算估算。
蛇年大吉行大運
結合上海市及某區相關政策制定的電梯更換計劃,包含品牌建議和預算方案:
一、政策背景與補貼分析
1.市級政策依據
《上海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管理辦法》(2023年修訂)
《上海市住宅小區更新改造資金補貼實施細則》:對20年以上老舊電梯更換提供30%~50%的財政補貼(某區可疊加區級補貼)。
2.某區級補貼
某區針對老舊電梯更換額外提供10%~20%配套補貼,總補貼比例可達40%~70%(需符合安全評估不合格條件)。
3.其他支援
可申請使用房屋維修基金(需業主大會透過),部分街道提供低息貸款或分期付款政策。
二、電梯更換計劃
1.實施步驟
階段一:安全評估與申報
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如上海特種裝置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對7棟電梯進行安全評估,獲取《老舊電梯安全評估報告》。
提交材料至某區房管局和市場監管局,申請納入政府補貼名錄(需2/3以上業主同意)。
階段二:品牌招標與資金籌措
透過公開招標選擇價效比高的電梯品牌(建議合資或國產一線品牌)。
確定總預算後,按補貼比例計算居民自籌金額(可透過維修基金+業主分攤)。
階段三:分批施工與驗收
分樓棟更換,每棟施工週期約2~3個月,保留1部臨時電梯供居民使用。
驗收後申請政府補貼尾款撥付。
2.時間規劃
三、品牌選擇與預算建議
1.推薦品牌
合資品牌(高階選項)
三菱電機(LEHY~III系列):穩定性強,適合高頻率使用,單價約48萬元/臺。
日立(HGP系列):節能靜音,維保網路完善,單價約45萬元/臺。
國產一線品牌(價效比選項)
西奧電梯(XO~CON系列):國產智慧化電梯,單價約38萬元/臺。
康力電梯(KLK2系列):維保成本低,適合預算有限場景,單價約35萬元/臺。
2.預算估算(以7棟×2臺電梯=14臺為例)
3.資金分攤方案
政府補貼:按總費用60%計算(市區兩級上限),補貼金額約353~462萬元。
居民自籌:剩餘40%約235~308萬元,可透過以下方式分攤:
使用維修基金(需業主大會透過,建議承擔30%)。
按戶分攤:小區一共436戶,在維修基金承擔30%後,每戶還需要另外承擔3800~4900元。
四、注意事項
1.政策動態:某區部分街道對困難家庭提供額外補貼,建議聯絡居委會申請。
2.維保協議:簽訂5年以上全包維保合同(年均1~1.5萬元/臺),避免後期糾紛。
3.應急方案:施工期間設定臨時爬樓機或短途接駁車,照顧老年居民出行。
五、執行建議
成立業主代表小組,與物業、街道辦聯合推進;
優先更換故障率高、安全隱患大的樓棟;
選擇國產一線品牌(如西奧)平衡成本與質量,配合政府補貼可大幅降低居民負擔。
透過上述方案,7棟樓14部電梯更換總成本可控制在600~800萬元,居民實際支出約235~308萬元,在動用維修基金承擔30%後,戶均負擔最低為3800元,負擔較輕且符合政策導向。
陶醫生的體會:
在此之前,新業委會初步調研後認為,目前可動用的維修基金是157萬元,全部14部電梯更換肯定不夠用,這是最難的。
然而,經過DS的精確估算,換電梯只需要從維修基金裡支出不到100萬元(按維修基金承擔30%計算),現有維修基金絕不是不夠,而是綽綽有餘。如果要讓業主們額外承擔的費用降低,維修基金承擔的比例還可以提高一些。
於是,一件業委會和業主們眼裡天大的難事,在DS的嚴密推理和測算下,解決了錢這個關鍵問題,其他事項看起來也是井井有條,按部就班操作應該不太難。
同時,一邊研究DS的方案,一邊對照自己先前的理解,就可以發現自己思維的盲區,以及知識的短板,也是一次極佳的自我提升實踐。
看完這個案例,你想想自己的生活/學習中,有沒有以前一直不敢去想、去做的難題/任務,不妨讓DS幫你分析一下,也許就豁然開朗了。
案例3:DS高效使用指南,5分鐘學會
要讓AI發揮最大效用,秘籍就是合適的提示詞。比如我給DS的換電梯提示詞就是比較長的一段話,交代了背景、可能利用的資源和分析要求等。
該如何寫提示詞?強烈建議參考微博網友@西門吹花hz 1月28日釋出的【DS高效使用指南,5分鐘學會】,目前已經有驚人的3.6萬轉發和1042個評論了。
下面是該指南的最精華部分,全文見 https://t.cn/A63WdM9I :
萬能公式:4步提問法
記住這個我驗證提煉出來的“提問黃金公式 ”
“明確身份+具體任務+細節約束+輸出格式”
公式拆解
1. 身份:你是誰?(學生/打工人/新手媽媽…) 2. 任務:要解決什麼問題?(寫報告/做計劃/分析資料…) 3. 細節:限制條件是什麼?(時間/場景/禁忌…) 4. 格式:想要什麼形式的結果?(表格/分段/口語化…)
三步實操法,今天就能用
1. 拆解需求 - 拿出一張紙,寫下: ▶ 我的身份是______ ▶ 我要解決______問題 ▶ 必須包含______細節 ▶ 想要______格式的結果
2. 套用公式 按“身份→任務→細節→格式”順序重組問題: > “作為(身份),請(任務),要求(細節),用(格式)輸出”
3. 迭代最佳化 - 第一版答案不滿意?繼續補充細節: ▶ 增加:“請重點說明______” ▶ 限制:“排除______情況” ▶ 調整:“改為______風格”
現在就用這個公式重新提問1. 開啟最近一次不滿意的AI對話 2. 用“身份+任務+細節+格式”四要素改寫問題 3. 對比前後結果,你會震驚於差距!
在AI時代, 不會提問的人正在被淘汰,會提問的人早已掌控生產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