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羅振宇:與人相處,是應該適應別人呢,還是保持自我?
羅振宇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引用了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一個比喻: “我是河邊的欄杆,誰能扶我便扶我吧,我不是你們的柺杖。”
意思是,穩固的自我,從不依賴別人而存在。
如同果實有核一樣,穩固的自我價值,就是一個人的核心。
核心越穩的人,越不容易被人左右。
2018年,拉梅什大學畢業後,一次果園採摘的意外之旅,讓他發現許多“外貌醜陋”的蘋果因賣相不好而被丟棄。
拉梅什由此產生創辦一家食品雜貨公司的決定。
當拉梅什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和朋友時,卻遭到一致反對,大家認為拉梅什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金融專業,開辦雜貨公司簡直是浪費人才。
但是,拉梅什沒有放棄心中的想法。
經過調查,他發現被丟棄的蘋果當中,許多僅僅是因為形狀不規則或者有很小的碰傷,其實完全不影響食用。
一番思考後,拉梅什以20美元的價格買回一批被果農丟棄的蘋果。
得知拉梅什購買被扔掉的蘋果,昔日同學和鄰居都嘲笑他愚蠢,甚至有人勸他立即停止荒唐的舉動,還說可以資助他生活費。
至於外界的不理解,拉梅什沒有解釋。他把這些蘋果再次進行分揀,一部分以優惠的價格直接銷售給當地居民,另一部分製作成蘋果酒售賣。
實驗證明,因價格實惠,當初以20美元購進的那一批有凹痕、斑點和色澤暗淡的“醜小鴨”們,贏得了大眾青睞。
取得第一步成功後,拉梅什打算繼續做下去,可是,身邊人提醒他“意外的成功不可能再次降臨”,勸他見好就收。
拉梅什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繼續深入調研,終於有了自己的公司,專門售賣外觀有損的食品。
如今,拉梅什創辦的商城成為消費者的新寵,商業版圖遍佈全美。
喬布斯說過,真正想做一件事情,就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
生活中,那些更容易成功的人,並不是贏得了所有人的支援,而是保持了核心穩定,堅持了內心的決定。
核心穩定的人,心如磐石,張弛有度,接受和而不同的現狀;
核心不穩的人,懷疑自己,隨波逐流,陷入朝令夕改的迷茫。
周國平說過,每個人都睜著眼睛,但不等於每個人都在看世界,因為,他們看到的世界永遠是別人說的樣子。
春雨滋潤莊稼,農民喜愛它,但行路的人,卻覺得雨水讓道路泥濘。
好心的提醒,我們心懷感念;惡意的嘲諷,不予理會。
人生短暫,沒必要把決定權交到別人手上。
曾寫下風靡全球的詩歌《未選擇的路》的作者弗羅斯特,熱愛詩歌創作,尤其擅長用舊體詩描寫田園風光。
但是,當時美國詩歌潮流熱衷於描寫繁華的都市生活,舊體詩遭到冷落。
和弗羅斯特一起寫舊體詩的人,開始轉向從事新詩寫作,只有弗羅斯特遵從內心所好,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
因此,近20年的時間裡,他寫了無數首詩歌,但被刊物採用發表的卻很少。
直到36歲那年,著名詩人埃茲拉·龐德發現了弗羅斯特的才華,表示願意幫助他出版詩集。
弗羅斯特一下子拿出一千多首詩,在埃茲拉·龐德的幫助下,一次性出版了三本詩集。
弗羅斯特因此一炮而紅,風靡歐美。
萬物都有規律,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不過是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
有時候,不急於成長,恰恰是最好的成長。
生活中,我們總是很容易被別人的節奏所影響。
別人加薪,自己會焦慮;別人升職,自己就慌張。
可是,慌亂的手指,彈不出激越的命運之歌;急躁的步伐,踏不出美好的人生之路。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能力不夠,而是輸在了慌不擇路。
村上春樹說:無論別人怎麼看,都不要打亂自己的節奏。
有些路,走得慢一點,會更穩;有些東西,來得晚一點,會更好。
不要看到別人發光,就覺得自己黯淡。
人生的成功,不是處處快人一步,而是以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保持自己的節奏,徐徐圖之,你想要的總會在不經意間出現。
作家“老楊的貓頭鷹”講過一段自己的經歷:
一次,有一個網路噴子在他的微博下留言:你寫的都是什麼垃圾文章?
起初,他沒當回事,不打算回覆。
但是,一看都到了“垃圾”的程度,就問了一句:“如果我文章裡有什麼地方寫得不對,歡迎指出來。”
結果對方說:“我只喜歡尼采寫的哲學和卡夫卡寫的小說,像你寫的這種垃圾書,從來不屑於看。”
他感到委屈,又問:“你都沒看過我寫的書,為什麼覺得垃圾呢?”
那人說:“你們寫書的人多數是垃圾,寫的書當然也是垃圾,根本不用看。”
他瞬間被激怒,絞盡腦汁編輯了一段毫無邏輯的回擊文字。
但在傳送前,他忽然意識到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噴子。
於是,他刪掉回擊對方的文字,收回與其互噴的念頭,不再理會。
眾口難調,不如不調。
生活的意義,不是為別人的情緒找出口,而是給自己的生活找出路。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朋友向你訴苦,你也悶悶不樂; 老闆眉頭緊鎖,你就變得緊張; 同事一句評價,你就自我懷疑。
可是,人生在世,有人欣賞你,就有人討厭你;有人羨慕你,就有人輕視你。
有時候,我們覺得累,並不是生活過於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別人的情緒所左右。
心理學家科胡特說:在情緒的驚濤駭浪中,只要有一個內聚性的核,你就會穩穩地站在那裡。
面對流言,從容應對;面對蜚語,淡然處之。
核心穩定的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往後的日子,專注於自己的生活,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不與別人的憤怒糾纏,不被別人的沮喪傳染,不被別人的焦慮裹挾。
世界名著《傲慢與偏見》記載:威克姆軍官告訴伊麗莎白,貴族公子達西人品差。
達西的父親老莊園主去世前給威克姆留下一大筆財產,並讓他繼承牧師職位。
達西因嫉妒莊園主對威克姆的疼愛,將財產據為己有,還剝奪了牧師職務,將其趕走。
聽了威克姆的話,伊麗莎白對達西充滿厭惡和鄙夷。
哪怕達西熱情幫助她時,她也認為對方心懷不軌,從不表示感激。
一次,伊麗莎白無意間來到達西家鄉,發現達西其實是一個寬厚善良的人。
原來,威克姆是老莊園主僕人的兒子。
老莊園主去世前的確給威克姆留下一筆財產。
可威克姆嗜賭成性,很快將財產輸光,還欠了一屁股債。
達西幫他還清債務後,又花大錢將他安排在軍營裡謀生,可威克姆好吃懶做,嫌軍營裡要幹活多次逃跑。
達西知道後對其嚴加管教,威克姆因此懷恨在心,就歪曲事實進行誹謗。
弄清真相後,伊麗莎白倍感慚愧。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人總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
一座大山,普通人看到的是石頭樹木,文學家看到的是巍峨秀美,軍事家看到的是戰略屏障,政治家看到的是泥丸界限。
可是,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行走世間,有人受別人影響,輕易改變看法,差點鑄成大錯;有人盲目跟風,人云亦云,做出違心選擇。
法國文學家布魯葉說:獨立的判斷是世界上最稀有的東西,比鑽石珠寶還要稀有。
核心穩定的人,參考別人的看法,獨立思考;
核心不穩的人,關注別人的看法,朝令夕改。
生活中,當有人告訴你“這樣好”或“那樣不好”時,別急著順從,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腦袋去想。
永遠不要讓自己的頭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一位作家說過:生活,是養自己的心,不是養別人的眼。
不要讓囿於經驗的言論,斷了念想,終了目標; 不要讓暫時領先的成功,慌了陣腳,亂了步伐; 不要讓周圍環境的影響,擾了心境,耗了能量; 不要讓無關緊要的話語,涼了熱情,滅了士氣。
走在自己的心路上,遠好過活在別人的目光裡。
點個在看,願你遮蔽外界的干擾,專注於自己,你的人生就會像花兒一樣,一天比一天好看。
來源:富書(ID:kolfrc)
作者:真水無香(富書作者)
圖源:pexels
“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氣追隨自己的內心和直覺。”
如果你也想擁有強大的精神核心,勇敢做自己,不妨加入壹心理療愈互助群——【情緒加油站】。
在這裡,你可以免費學習《470個心理學療愈小妙招》,涵蓋自我探索、個人成長等各個方面,助你增強自我意識,堅定自我價值;可以與群友互相傾訴,勇敢表達自我,尊重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還可以免費觀看心理諮詢師乾貨直播課,獲得專業心理指導,重塑內心世界!
立即點選海報,免費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