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愜意、慵懶的午睡,竟可能與身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日前一項刊發在《肥胖》期刊的研究顯示,午睡習慣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影響肥胖風險及減肥效果。
健康時報 王楠/攝
經常午睡或與肥胖風險低有關?
2024年12月發表在《肥胖》期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午睡習慣、遺傳因素和肥胖風險之間的關係。研究選取了當地1278名超重或肥胖的參與者,透過問卷調查瞭解他們的午睡習慣,並結合睡眠模式、飲食習慣和運動情況,構建了一個名為“午睡多基因評分”(Siesta-PGS)的系統來評估個體的遺傳傾向。
研究將午睡習慣分為:
(1)從不/罕見午睡:每週從不或1-2次午睡;
(2)有時/通常午睡:每週3-6次午睡;
(3)總是午睡:一週7天都午睡。
調查中,約42.4%的參與者有規律性的午睡習慣,平均每週4次左右,其中約13.2%的人幾乎每天都午睡。大多數人午睡的目的是放鬆,緩解上午工作的疲勞。
《午睡行為和遺傳相互作用影響肥胖風險》研究截圖。任璇編譯
研究顯示,有午睡遺傳傾向的人,會更多選擇午睡。在研究中體現為:較高的“午睡多基因評分”得分與更高的午睡頻率之間有顯著關聯。
儘管總體上“午睡多基因評分”並未直接與肥胖有明確聯絡,但在某些特定條件下,例如,在有午睡高遺傳傾向的人群中,常午睡者的肥胖機率比不午睡者低60%,也更容易實現減肥目標。
不過,在午睡遺傳傾向低的人群中就沒有這樣的發現。這提示午睡習慣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影響肥胖風險及 減肥效果。 ①
午睡達到這個量,
相當於大腦重啟
有人午睡起來感覺神清氣爽,有人卻渾渾噩噩。那麼,到底怎麼睡、睡多久合適呢?2024年11月刊發在《科學》期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淺睡眠(午睡)對大腦神經機制的影響,僅僅30分鐘的短暫睡眠,就可以幫助大腦“重啟”,提高認知表現。 ②③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午間小睡一會兒,讓你感覺腦子轉得快了。
研究使用了獼猴作為實驗物件,因為它們的視覺和認知功能與人類相似,能夠很好地模擬人類的睡眠模式。結果發現,30分鐘的淺睡眠促使大腦區域性突觸連線重新調整,形成非對稱性抑制機制,幫助大腦“重啟”,最佳化資訊處理。
研究截圖
可見,午睡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休息,它也是大腦“自我最佳化”的時刻。但需要注意的是,太過時長的午睡,反而增加疾病風險。
2023年4月《肥胖》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最佳的午睡時長為30分鐘以內。與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超過30分鐘的人,高體重指數(BMI)、代謝綜合徵風險反而增加41%。 ④
醫生提醒:3類人少午睡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潘靜2024年在該院公眾號刊文提醒,午睡也不是說人人睡了都有好處,有這三類人建議減少午睡甚至不要午睡。
1.經常失眠的人
這類人通常沒有良好、規律的睡眠習慣, 長期失眠的人如果午睡,很可能會加重夜間失眠的情況。長此以往,因失眠而致的睡眠不足,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日夜顛倒, 惡性迴圈。在調整睡眠習慣時建議不要午睡,如已有午休習慣,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
2.有低血壓的人
這類人因血液流動較慢,新陳代謝偏緩,容易疲乏、精神萎靡、無力。午睡可引起平均5毫米汞柱的血壓降幅。如果低血壓患者是在高溫環境下午睡,還會出現血壓更低。
建議飯後不要直接躺下,練練瑜伽或冥想打坐後再小睡,可使血液迴圈流動加快。
周明星/攝
3.年紀大且胖的人
上了年紀的人、肥胖人群本就容易患心腦血管疾病,午睡時,人體的心率、血壓等會波動,因此對他們來說,發生腦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會增高。 ⑤
總之,有良好的午睡習慣固然不錯,但如果沒有,只要白天不覺得睏倦、疲勞,身體也無不適症狀,那麼不睡也完全可以。
精選
文章
本文綜合自:
①Siesta behavior and genetics interact to influence obesity risk.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25;33(1):164-176. doi:10.1002/oby.24173
②“NREM sleep improves behavioral performance by desynchronizing cortical circuits.” Science (New York, N.Y.) vol. 386,6724 (2024): 892-897. doi:10.1126/science.adr3339
③2025-01-07國際科學《研究建議:午睡達到這個量,相當於大腦重啟,進入最佳狀態!》
④Lifestyle mediators of associations among siestas,obesity,and metabolic health.Obesity.26 April 2023
⑤2024-08-09上海瑞金醫院《午睡有講究,這3類人儘量少午睡!》
編輯:任璇
審稿: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