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兒科研究所普通外科成功開展了超聲引導下肉毒素注射治療術後便秘復發的新技術,緊跟現代醫療技術高質量發展的步伐,為患兒提供最前沿、最優質的診療服務。
便秘復發是巨結腸根治術後常見的併發症,其中肛門內括約肌痙攣、失遲緩導致的出口梗阻是重要的原因之一。3歲多的浩浩(化名)在外院做完巨結腸根治手術後長期飽受排便困難之苦,反覆擴肛、刺激排便等常規治療後症狀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質量。
普通外科主任李頎透過仔細評估患兒症狀以及造影等檢查結果,考慮浩浩存在肛門內括約肌痙攣導致的便秘復發,決定為患兒進行超聲引導下區域性注射A型肉毒素治療。
A型肉毒素是由肉毒桿菌產生的神經毒素,它抑制突觸囊泡的移位和與突觸前膜的融合,抑制乙醯膽鹼的釋放而干擾神經傳導,導致肌肉麻痺。區域性注射肉毒素後,肛門內括約肌開始麻痺、鬆弛,痙攣逐漸解除,以此改善排便障礙症狀。既往國內外研究證實肛門內括約肌肉毒素注射對於直腸排空困難兒童的效果良好,且區域性注射引起的併發症輕微且短暫。
浩浩在注射肉毒後的隨訪過程中恢復良好,排便困難明顯改善,也未出現相關併發症。
李頎主任也表示,雖然區域性注射肉毒素創傷小、恢復快,但並非所有的巨結腸術後便秘復發患兒都適合該項新技術。精準的診斷是治療的前提,只有透過嚴格的臨床檢查診斷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可以進行肉毒素注射治療,否則不僅治療無效,還可能引起肛門失禁。
文 | 周瑞潔、李頎
首都兒科研究所
科普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新聞號
首都兒科研究所
附屬兒童醫院
健康科普
新聞動態
就診服務
首都兒科研究所融媒體矩陣
覺得好看請點選“在看”支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