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飽餐一頓後,就會感受到有一股濃濃的睏意來襲,且在這種情況下,就只想躺在床上好好休息一下,特別是在吃完午餐後,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而且只有真正去休息一會兒,才能使自己的大腦保持更加清醒的狀態,從而減輕疲勞感,讓自己接下來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得到保證,可是,為什麼吃完飯後會容易感覺睏乏、想睡覺呢?其背後的原因,可能有這些。
1.缺少運動
對於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喜歡運動鍛鍊的人來說,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都會明顯高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而且長時間不運動、保持久坐姿勢,還會促使全身的血液迴圈速率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血液粘稠度就會明顯上升,進而使人容易在吃飯後感覺到睏乏。
2.吃得太多
一般情況下,吃得太多也很容易讓人感覺到困,這主要是因為攝入過多的食物會導致自身的餐後持續上升,並且迅速消耗儲存在身體內部的能量,在這種情況下,就自然會容易感到疲勞。
3.不良的睡眠習慣
很多人在吃完飯後之所以會感覺到疲憊,往往與自身的睡眠時間不足息息相關,如果一整天的精力都不夠好,只想睡覺休息,特別是在吃飯後,這種想要休息的慾望會更加強烈,那麼就極有可能與睡眠不足存在直接關聯。
4.吃了太多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作為人體最為重要的功能來源,它往往能夠促使人體產生一定量的血清素,而血清素又是一種幸福荷爾蒙,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人們的情緒、刺激人們積極思考,同時還能夠平衡人體的睡眠週期,所以,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也很容易讓人感覺到疲乏。
5.吃了能夠催眠的食物
生活中可以幫助人們促進睡眠的食物有很多,特別是鋅元素、鎂元素以及褪黑激素含量較為豐富的食物,比如櫻桃、獼猴桃等,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體生產出血清素,進而讓人感覺睏乏。
6.攝入過多色氨酸
對於含有色氨酸的食物來說,往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體內血清素的生成,比如魚、豆製品等,都含有較為豐富的色氨酸,因此,控制對上述食物的攝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飯後疲乏的感覺。
7.患有某些疾病
如果能夠排除自己的飯後犯困感與食物的攝入無關,那麼就需要考慮是否是自身健康出現了問題,比如,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在吃完飯後出現強烈睏意的情況就會尤為突出。
那麼,要想緩解飯後睏倦,究竟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辦法呢?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兩個方法,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揮緩解作用。
首先,是控制自己的飲食。不管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大家都要儘可能控制,不要攝入過多,吃到七八分飽就可以了,這樣不僅能減緩食物在體內的消化速率,也能夠緩解因腹部過於飽脹而引起的身體疲乏。
除此之外,平日裡還要儘可能少吃一些含有反式脂肪酸以及過高糖分的食物,以避免因自己的血糖波動過大而導致嗜睡,對於上班族來說,可以適當咀嚼一些不含糖的口香糖,或許能夠幫助自己保持清醒、改善情緒。
其次,儘量堅持飯後散步,大家吃完飯後可以先休息10分鐘,然後再去室外走一走,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在提升身體活力的同時,還能有效地促進自身血液迴圈,加速對食物的消化,進而緩解困乏感。
【本圖文由“千金芳”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子一,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