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一則令人痛心的訊息傳來,臺灣藝人大S徐熙媛被家人證實在日本感染甲型並併發肺炎去世,年僅48歲。她的突然離世不僅讓粉絲和親友難以接受,更引發了公眾對流感及其併發症的廣泛關注與熱議。流感,這個看似普通的疾病,為何會如此致命?中醫又如何精準防治呢?
流感為何致命?中醫視角的解讀
每年春節前後,都是的高發時期。湖南婦女兒童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鄧玲華指出:“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當人體正氣虛弱,衛外不固時,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而流感病毒正是一種善於乘虛而入的邪氣。流感病毒感染不僅會導致患者症狀加劇,還可能使慢性基礎疾病惡化。尤其對於年老體弱者、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孕婦及免疫力低下者,他們的正氣相對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襲,並引發嚴重併發症。”
春運期間,人群聚集,流感病毒主要透過打噴嚏、咳嗽和說話等方式在空氣中傳播,尤其在密閉、通風不良的房間內更易傳播,這無疑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如何區分甲流、感染及普通感冒?
1、甲流
甲流的主要症狀包括:
發熱:甲流患者通常會發生高燒,體溫可達到39℃甚至於更高。
頭痛:甲流患者常伴有嚴重的頭痛。
肌肉痠痛:甲流患者可能出現全身肌肉痠痛的症狀。
呼吸道症狀:咳嗽、流鼻涕、喉嚨疼痛等呼吸道症狀也是甲流的常見表現。
2、支原體感染
支原體感冒的主要症狀包括:
咳嗽:咳嗽為支原體感染的主要症狀,通常為乾咳,咳嗽持續時間較長。
喉嚨痛:支原體感染患者可能出現喉嚨痛的症狀。
低熱:與甲流相比,支原體感染患者的體溫通常較低,可能在37.5℃至38℃之間。
乏力:支原體感染患者可能感到乏力、疲倦。
3、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的主要症狀包括:
流鼻涕:普通感冒患者會出現流鼻涕的症狀,鼻涕通常為清水鼻涕。
打噴嚏:不停的打噴嚏是普通感冒的常見症狀。
喉嚨痛:普通感冒患者可能自覺輕微的喉嚨疼痛。
低熱:普通感冒患者可能出現低熱,但通常不會太高。
中醫防治流感有何高招?
在流感防治實踐中,已經證實中醫藥多具有雙向調節作用,不僅能抗病毒、退熱消炎,且能提高機體免疫機能,作用溫和且副作用少。
中醫外治法包括針灸、穴位艾灸、穴位按摩、中藥香囊和中藥足浴等。
針刺曲池、列缺、大椎穴等穴位可改善流感發熱、咳嗽等症狀;
艾灸關元、氣海等穴位能培元固本,提高抗病能力;
按摩大椎、風池等穴位可振奮陽氣、祛風散寒;
中藥香囊:防流感香囊。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製作的防流感香囊是採用十餘種芳香藥材做成的中藥香包。香囊裡的中草藥散發濃郁的香味,芳香氣味能夠興奮神經系統,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體——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斷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促進抗體的生成,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生長的作用,提高了身體的抗病能力。
中藥足浴:
足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用中藥煮水泡腳,配合按摩足部穴位,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中藥內服方面,中醫治療流感強調“辨證論治”,根據患者體質和症狀進行個性化治療。
常用的中藥方劑有銀翹散(適用於風熱犯衛型流感)、麻黃湯(適用於風寒束表型流感)和小柴胡湯(適用於少陽證型流感)等。
流感防治指南請接收
第一階段:這一階段只是感染初期,所以重點是保護好感染者和家庭環境。感染者需健康飲食、適量飲水,佩戴口罩,保持良好通風。家人可備防感茶以扶正祛邪。
第二階段:這個階段患者已經明顯感覺到身體的不適,確診流感後需儘快使用抗病毒藥物(建議48小時內用藥)。發熱是人體對抗病毒的正常階段,適當使用非載體類消炎鎮痛藥可緩解全身痠痛症狀。還需要做好隔離工作!
第三階段:此時患者流感高燒後可能出現反覆低熱、咳嗽等症狀。此階段需注意飲食起居,避免刺激性食物。可透過按摩穴位來緩解頭疼、鼻塞流涕等症狀。
第四階段:康復後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尤其需要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工作,堅持體育鍛煉,可選擇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增強禦寒能力。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婦女兒童醫院 易成功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